• 2012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丙烯醛温和液相反应制备3-甲基吡啶工艺

      2012, 29(1).

      摘要 (2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丙烯醛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建立了优化的温和液相反应合成3-甲基吡啶的优化工艺条件:以乙二醇单丁醚为溶剂,反应温度140℃,料液比n(丙烯醛):n(乙二醇单丁醚)=1:33,n(丙烯醛):n(乙酸铵)=1:8,w(丙烯醛正丁酸溶液)=8%,m(丙烯醛):m(SO24-/TiO2-HZSM-5催化剂)=1:1.4。在优化条件下,实现了丙烯醛转化率100%,3-甲基吡啶选择性49.92%。

    • >表面活性剂
    • 棕榈基乙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2012, 29(1).

      摘要 (4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工业棕榈油甲酯分别与单乙醇胺、二乙醇胺在氢氧化钾催化下合成棕榈基单乙醇酰胺和棕榈基二乙醇酰胺,其最高产率分别为92.2 %和89.0 %。与椰油基二乙醇酰胺相比,两者表面张力与乳化力性能相近,但棕榈基二乙醇酰胺泡沫性能较差。添加癸酸二乙醇酰胺可改善棕榈基二乙醇酰胺的泡沫性能,当n癸酸二乙醇酰胺:n棕榈基二乙醇酰胺=1:2.5复配时,泡沫高度提高1倍,与椰油基二乙醇酰胺的泡沫高度相当。

    • >淀粉化学品
    • 木薯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

      2012, 29(1).

      摘要 (30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机械活化60 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干法工艺合成羧甲基淀粉。研究了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静态吸附行为和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性质,表征了产物结构,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考察条件下,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在303K、313K、323K三种温度下,羧甲基淀粉对Cu(Ⅱ)的吸附焓变△H、吸附自由能变△G、吸附熵变△S 均为负值;CMS60对Cu(Ⅱ)的吸附是以颗粒内扩散为控制步骤。吸附机理是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配位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

    • >功能材料
    • 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

      2012, 29(1).

      摘要 (9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乙胺和苄氯为原料,通过中间体氯化苄基三乙胺盐([Nbz222]Cl) 的阴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五种目标产物:苄基三乙胺四氟硼酸盐([Nbz222]BF4),苄基三乙胺六氟磷酸盐([Nbz222]PF6),苄基三乙胺硫酸氢盐([Nbz222]HSO4),苄基三乙胺磷酸二氢盐([Nbz222]H2PO4) 和苄基三乙胺咪唑盐([Nbz222]Im),产物的结构通过FT-IR,1H NMR,13C NMR,ESI-MS, 元素分析得以确认。除[Nbz222]PF6之外,其余四种目标产物的熔点均低于100℃。热分析表明目标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顺序为: [Nbz222]HSO4 > [Nbz222]BF4 > [Nbz222]Im > [Nbz222]H2PO4,其中[Nbz222]HSO4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260℃左右。目标离子液体均有一定的吸水性并在极性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二氧化碳对高温液态水中苯乙腈水解反应的影响研究

      2012, 29(1).

      摘要 (587)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添加了二氧化碳的高温液态水中腈类物质的水解规律,考察了不同的二氧化碳添加量对高温液态水中苯乙腈水解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二氧化碳添加量和不同温度对高温液态水反应体系的p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73.15 K,0、0.2、0.4 MPa二氧化碳压力下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2 × 10-4、4.1 × 10-4、3.0 × 10-4 min-1,而相对应的pH值分别为5.6、4.1、3.9。对于碱催化机理为主导的苯乙腈水解反应,二氧化碳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反应进行。

    • 8-硫-1,6-二氮双环[4.3.0]壬烷-7,9-二酮的合成及单晶结构

      2012, 29(1).

      摘要 (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硫化碳、甲醇、氢氧化钾为起始原料,经3步反应生成5-甲氧基-1,3,4-噻二唑-2(3H)-酮,再与1,4-二溴丁烷进行取代,然后脱甲基,最后发生亲核取代得8-硫-1,6-二氮双环[4.3.0]壬烷-7,9-二酮。利用1HNMR、13CNMR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测定了目标产物的单晶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 =7.8400(16) ?,b =10.464(2) ?,c =10.514(2) ?,α=63.84(3)?,β=79.62(3)?γ=89.42(3)?,V =759.2(3) ?,Z =4,wR(F2) =0.125,μ=0.37mm-1。

    • 微反应器中环戊烯催化氧化制备戊二醛的研究

      2012, 29(1).

      摘要 (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C5副产物制备出的环戊烯为原料,在微通道反应器内以钨酸为催化剂,在叔丁醇溶剂体系下经双氧水催化氧化制备戊二醛产品,重点考察了钨酸加入量、反应温度、停留时间以及助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为:催化剂钨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L,反应温度40℃,停留时间为4.5h;添加助剂KBr物质的量浓度0.02mol/L,停留时间缩短为2h,环戊烯转化率大于98%,选择性达93%以上。研究表明,应用微通道反应器提高此反应的选择性是由于反应器的独特结构控制了中间产物的生成和转化过程,对于此类中间产物过程复杂的反应通过控制停留时间可以使反应达到理想的效果,完成了在普通反应器中不可实现的难题。

    • 2-氟-5-溴硝基苯的合成

      2012, 29(1).

      摘要 (3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冰醋酸作为溶剂,以邻氟硝基苯为原料,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代试剂,合成了2-氟-5-溴硝基苯。所得目标产物通过GC-MS定性、GC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邻氟硝基苯:NBS(摩尔比)=1:1.05,以冰醋酸作溶剂,温度10 ℃,反应2 h,在此条件下2-氟-5-溴硝基苯的收率为98.6%,原料转化率100%。该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重复性好。

    • >表面活性剂
    • 淀粉糖苷表面活性剂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2012, 29(1).

      摘要 (5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按照GB 7919-87对淀粉糖苷表面活性剂进行小白鼠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眼刺激试验、多次性眼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评价淀粉糖苷表面活性剂对眼睛和皮肤的局部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C0810、C1200、C1214淀粉糖苷表面活性剂无急性皮肤毒性,无皮肤刺激性,无眼刺激性,致敏率为0,无皮肤致敏反应。淀粉糖苷皮肤局部应用安全可靠。

    •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酯化改性及其对碳黑的分散性能

      2012, 29(1).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脂肪醇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酯化改性,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脂肪醇结构和用量等反应条件对SMA酯化程度的影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A酯化改性成功,其较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异丁醇对SMA的摩尔用量12%,对甲苯磺酸对SMA的质量分数为1%,在80℃条件下反应4h,此时SMA部分酯化物(SME)的酯化度达到了35%。碳黑分散研究结果表明SME对碳黑分散效率明显优于SMA,当SME酯化度超过15%,用量对碳黑质量为20%,pH为9时,制备碳黑分散体粒径为160nm,得到的分散体表现出良好的耐热和离心稳定性。

    • >功能材料
    • NHPI和磺化酞菁钴催化的环己烷氧化反应

      2012, 29(1).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和磺化酞菁钴(CoSPc)组成的催化体系对环己烷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反应时间、温度、NHPI用量、磺化酞菁钴用量的考察,得出环己烷氧化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0℃,n(环己烷):n(NHPI)=10:1,n(NHPI):n(CoSPc)=6:1。氧化反应产物的组成分析是在气相色谱上用内标法进行的,产物除了环己酮和环己醇外,还发现了乙酸环己酯。在最优反应条件下,环己酮、环己醇、乙酸环己酯的产率及总产率为10.5%、1.1%、0.4%和12.0%。

    • 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2, 29(1).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氯硫磷和正丁胺为原料采用管式反应器制得关键中间体正丁基硫代二磷酰氯,然后室温通氨气反应3h制得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总收率达65.1%。目标化合物经IR、ESI-MS、1H-NMR和13C-NMR表征确认,重点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反应总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合成工艺参数为:投料配比n(三氯硫磷):n(正丁胺)= 1 : 1.5,停留时间为30s,管长14m,管径3mm,反应温度28~30℃。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咗替平关键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2012, 29(1).

      摘要 (4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氯苯乙酮以及对氯苯硫酚出发,经过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Willgerodt-Kindler 重排反应、水解反应、分子内环合反应等四步反应合成咗替平的关键中间体8-氯-二苯骈噻庚酮。其中,偶联反应采用碘化亚铜-脯氨酸的催化体系,可以反应温度降至100 ℃,从而使得偶联反应的收率提高至85%;而Willgerodt- Kindler重排反应以及水解反应则采用一锅法,中间不经过提纯处理;四步总摩尔收率为40%,得到的最终产物结构通过IR、MS和H 1NMR进行了表征。

    • >功能材料
    • 氯仿萃取回收己内酰胺的研究

      2012, 29(1).

      摘要 (5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萃取回收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废液中的己内酰胺为目的,选择氯仿作萃取剂,进行了萃取回收己内酰胺的研究。考察了原料液的pH值、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氯仿萃取己内酰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该萃取过程分配比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当pH=7时分配比最大;萃取过程为快速过程,20 min即可达到萃取平衡;水相中硫酸铵和1-磺酸基环己烷羧酸对萃取过程有盐析效应,使分配比增大;萃取过程受温度影响不大,焓变值?H=2.86 kJ?mol ?1。实验确定了pH=7时己内酰胺在有机相与水相中分配平衡关系,当有机相和水相间体积比为1时,3级错流萃取的回收率可达到98%以上。同时,进行了工业废水的萃取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氯仿对废水中己内酰胺的萃取效果良好。

    • 新型含氟Schiff碱的无溶剂法合成与结构表征

      2012, 29(1).

      摘要 (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溶剂无催化剂条件下,2-(4-氨基苯基)六氟异丙醇和苯甲醛类物质经室温研磨得到了系列新型含氟Schiff碱化合物。产物结构经EA、IR、1 H NMR和MS确认。结果表明,采用无溶剂法,反应时间可由常规溶液法的90-240min缩短至10-50min,目标物收率由71%-87%提高至98%-99%。

    • >生物工程
    • 一种微藻多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和保湿活性研究

      2012, 29(1).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声辅助H2O2-Vc体系降解Sarcinochrysis marina Geitler多糖(SMP-0),经Sepherose6B分级纯化得到三种相对均一的多糖组份(SMP-1、SMP-2、SMP-3)。分析各组分多糖的理化性质,并通过总还原力、自由基清除及吸湿、保湿率的测定研究其抗氧化和保湿活性。结果表明:SMP-0、SMP-1、SMP-2和SMP-3是硫酸酯多糖,均由阿拉伯糖、D+果糖和葡萄糖组成,但其组成的摩尔比有差异;抗氧化能力与分子量大小成反比,且呈剂量依赖。SMP-3的总还原力与Vc相近,对O2-•和•OH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94.89%和88.98%;大分子量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活性优于低分子量多糖,SMP-0最大吸湿率为49.18%,比甘油小8.7%,比透明质酸和壳聚糖分别大27.4%和35.2%;SMP-0的保湿率为77.23%,明显好于甘油的30.02%,但略弱于透明质酸和壳聚糖。

    • 液相体系制备乳清蛋白-低聚异麦芽糖复合物

      2012, 29(1).

      摘要 (3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将低聚异麦芽糖(IMO)通过糖基化反应引入乳清浓缩蛋白(WPC),制备WPC-IMO复合物。通过测定WPC-IMO复合物的接枝度确定反应条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WPC-IMO Maillard反应过程中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优化各反应条件参数,以获得最大的接枝度。结果表明,在90℃条件下,底物配比1:3.125、pH9.86、反应时间为78.57min时复合物的接枝度最大,最大接枝度可以达到25.75%。并在最佳条件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证实了通过响应面法的预测值和实际值是一致的。最后通过SDS-PAGE验证了WPC-IMO Maillard反应的发生。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广南天料木茎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2, 29(1).

      摘要 (11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抗坏血酸(Vc)、二叔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芦丁(Rutin)为阳性对照,利用酶标仪,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法、铁离子还原总抗氧化力(FRAP)法两种微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方法对广南天料木茎加速溶剂萃取物及常规溶剂提取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乙酸乙酯加速溶剂萃取物(ASE-EtOAC,EC50 =20.8 μ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但弱于阳性对照。二氯甲烷加速溶剂萃取物(ASE-DCM)还原Fe3+能力最强(FRAP值=793.3±45.7 mol TE /g),强于阳性对照BHT,弱于阳性对照和Rutin。常规水提取物(W)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Fe3+能力最弱。综合比较发现,常规正丁醇提取物(NBA)抗氧化能力较强、制备简单,具有更为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 >香料与香精
    • 黄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2012, 29(1).

      摘要 (8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兰的花和叶香气浓郁,为了深入了解其开发利用价值,本实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6月份采摘的黄兰叶、花和果实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黄兰叶、花和果实经SDE提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7、35和38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3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2.18%,99.23%和98.93%。3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主要成分有β-芳樟醇、大牻牛儿烯B、石竹烯、桉叶醇、β-榄香烯等。黄兰挥发油中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研究

      2012, 29(1).

      摘要 (4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5-(3-氯丙氧基))-2-氰基-4-甲氧苯基-N,N-二甲基甲脒为原料,经过成环、醚化,合成了4个4-(3′-氯苯氨基)-6-甲氧基喹唑啉类化合物:N-(3′-氯苯基)-6-甲氧基-7-(3-(4-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N-(3′-氯苯基)-6-甲氧基-7-(3-(3-硝基苯氧基)丙氧基)喹唑啉-4-胺、4-(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3-甲氧基苯甲醛、3-(3-(4-(3′-氯苯胺基)-6-甲氧基喹唑啉-7-基氧基)丙氧基)-4-甲氧基苯甲醛,收率分别为51.3%、60.3%、85.4%、79.4%。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采用MTT法进行化合物抑制Bcap-37细胞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Bcap-37细胞的活性, 其中化合物Ιa在10 μmol?L-1浓度下对Bcap-37细胞的抑制率为83.4%。

    • 双噻二唑基-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12, 29(1).

      摘要 (3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氨基硫脲为前体,经关环后与1,3-二溴丙烷合成了双1,3,4-噻二唑。再与不同的芳香醛及亚膦酸酯合成了一系列双噻二唑基-α-氨基膦酸酯。所得产品均采用IR,1HNMR,UV,31PNMR及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毒、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轮纹病毒和水稻纹枯病毒都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

    • 2-(4-(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2-甲基苯基)-2-(取代苯胺)乙腈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2012, 29(1).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发现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分子结构,以3-甲基苯酚为起始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及取代反应合成了中间体4-(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2-甲基苯甲醛(3),运用中间体(3)通过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4-(4,6-二甲氧基嘧啶-2-氧基)-2-甲基苯基)-2-(取代苯胺)乙腈类衍生物,三组分反应具有良好的收率,为64~96%。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NaA/MCM-41微介复合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2012, 29(1).

      摘要 (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n(SiO2)∶n(Na2O)∶n(Al2O3)∶n(H2O)=1:1.5:0.5:100的摩尔比,在90℃下3小时水热晶化合成NaA 微孔分子筛,再依次添加摩尔比为n(SiO2)∶n(NaOH)∶n(CTAB)∶n(H2O)=1:0.3:0.3:90到NaA微孔分子筛中, 110℃ 下24小时水热晶化合成NaA/ MCM-41微介复合分子筛,并采用XRD、SEM (EDS)和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吸附阳离子红X-5GN模拟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在50mL 20mg/L阳离子红X-5GN溶液中, NaA/ MCM-41微介复合分子筛的投加量为0.6g/L、pH为6、振荡时间为60min时,脱色率可达到96.4%,比NaA分子筛和MCM-41介孔分子筛独自吸附脱色效果要好,为进一步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

    • 胶原纤维负载锆处理高浓度砷(Ⅴ)氟废水的研究

      2012, 29(1).

      摘要 (3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胶原纤维负载锆(ZrCF)用于高浓度砷(Ⅴ)、氟废水的处理。研究了ZrCF对砷(Ⅴ)、氟共存溶液的吸附,并以化肥厂高浓度砷(Ⅴ)氟废水为例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值、接触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固定床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浓度下ZrCF对砷(Ⅴ)的亲和作用优于对氟离子(F)的作用;吸附剂用量超过0.8 g,化肥厂出水的砷(Ⅴ)、氟浓度同时达到排放标准;处理的最佳酸度值是pH6.0,满足出水浓度限值的反应时间为6h;流出液体积为4.68 L时固定床对氟、砷(Ⅴ)均达到饱和。ZrCF可以高效地联合去除废水中的砷(Ⅴ)和氟。

    • >橡塑助剂
    • 2,6-二叔丁基对仲丁基酚的合成

      2012, 29(1).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磺酸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对仲丁基苯酚和异丁烯为原料合成2,6-二叔丁基对仲丁基酚。重点探讨了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最优的反应条件是选用磺酸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剂的用量为3%-5%(质量比),对仲丁基苯酚与异丁烯摩尔比为1: 2,在反应温度90-100℃,反应压力0.15-0.2Mpa,反应4h,,选择性约为95%以上,精馏分离得到大于97.5%的2,6-二叔丁基对仲丁基酚,反应收率为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