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功能材料
    • 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5, 32(6).

      摘要 (11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为软段,合成了稳定的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WPU),并讨论了不同HTBN含量对WPU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HTBN和WPU的结构;粒径,DSC,XRD,拉伸及TG测试表明:随着HTBN含量的增加,乳液平均粒径逐渐增大,胶膜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当HTBN含量为40%时,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0.2MPa,断裂伸长率达到了521%

    • 种子溶胀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微球

      2015, 32(6).

      摘要 (11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分散聚合法制得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采用改进的两步种子溶胀法制备了粒度均一、高交联、多孔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微球,并系统探索了稳定剂种类和浓度、活化剂用量、溶胀倍数、致孔剂的种类及比例对微球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2 um和4 u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当活化剂与种球质量比为4,溶胀倍数为20~40倍,致孔剂为体积比为6:4的环己醇和甲苯混合溶剂,以质量分数占整个体系0.2%的羟丙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时可制得粒径5 um 和10 um的单分散高交联多孔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微球。

    • 含噻二唑环噻吩并[2,3-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2015, 32(6).

      摘要 (12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2-氨基-3-氰基噻吩与三氟乙酸、三氯氧磷反应“一锅法”制得2-三氟甲基-4-氯噻吩并[2,3-d]嘧啶,收率为60%,再与2-氨基-5-(取代苄硫基)-1,3,4-噻二唑发生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10种含噻二唑环噻吩并[2,3-d]嘧啶类含氟衍生物,收率为64~75%。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表征。并采用MTT 法对其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IVc和IVf对HepG2和BGC-823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照样吉非替尼。

    • >表面活性剂
    • 温度对十八胺在饱和盐溶液中性能的影响

      2015, 32(6).

      摘要 (8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溶解性和表面活性对比了温度为5、15、25 °C时对KCl浮选捕收剂十八胺(ODA)在水溶液、饱和KCl溶液和饱和KCl-MgCl2溶液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 °C时ODA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聚集浓度(cac)是4.65×10-4 mol/L,而饱和KCl溶液中是2.19×10-5 mol/L,饱和KCl-MgCl2溶液中是8.63×10-6 mol/L。在相同温度下,ODA在饱和盐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表面活性与水溶液中相比都有所降低。此外,随着温度的降低,ODA的表面张力值与浊度值升高,溶解度也不断降低,表面活性变差,溶液表面最大吸附量减少,最小分子吸附面积增大,但温度对溶液的cac无明显影响。

    • O-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环氧丙基氯化铵的合成与表征

      2015, 32(6).

      摘要 (11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和环氧氯丙烷(ECH)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活性体O-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环氧丙基氯化铵(ODEAC)。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讨论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物料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的转化率和环氧值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60 ℃,反应溶剂为异丙醇,物料比n(ECH):n(DM)=1:1.6,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目标产物的转化率可达91.67%。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 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对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流变性质的影响

      2015, 32(6).

      摘要 (89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稳态和动态剪切实验考察了功能化Gemini表面活性剂1,3双-(二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简写为12(2OH)-3-12(2OH)2Br)与传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混合体系在25 ℃下的流变性质。12(2OH)-3-12(2OH)2Br的浓度为50 mmol/L时,十二酸钠、十四酸钠和十六酸钠均可以增强溶液的黏弹性。十二酸钠与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溶液的零剪切黏度η0出现最大值,为12.35 Pas,平台模量G΄∞为31.88 Pa;β=0.4时,G΄∞值为14.67 Pa.。混合体系的黏弹性顺序为: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 >十四酸钠/12(2OH)-3-12(2OH)2Br >十六酸钠/12(2OH)-3-12(2OH)2Br。改变12(2OH)-3-12(2OH)2Br的浓度到60 mmol/L且十二酸钠/12(2OH)-3-12(2OH)2Br的混合摩尔比β为0.3时,零剪切黏度η0和平台模量G΄∞均增大,分别为33.92 Pas 和46.41 Pa。

    • 十八烷基己基甲基羧基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

      2015, 32(6):0-0.

      摘要 (17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硬脂酸和己酸为原料合成了不对称双长链烷基羧基甜菜碱——十八烷基己基甲基羧基甜菜碱(C18+6B),测定了C18+6B的表面活性,并与总碳原子数相等的对称型双十二烷基甲基羧基甜菜碱(diC12B)进行比较,以了解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18+6B的表面活性与diC12B基本相当,但水溶性远好于diC12B。作为无碱驱油用表面活性剂,C18+6B对大庆原油来说HLB值略偏高,45 ℃ 下单独使用能将大庆原油/地层水界面张力降至10-2mN/m数量级,在大庆油砂上的饱和吸附量比diC12B低30%。C18+6B单独能将C7~C9正构烷烃/大庆地层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而通过与亲油性更强的diC12B以及亲水性甜菜碱复配后,能将大庆原油/地层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并能显著改善配方的水溶性。

    • >生物工程
    • 重组表达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及其酶学性质

      2015, 32(6).

      摘要 (14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冬氨酸-β-脱羧酶能以L-天冬氨酸为底物脱羧生成L-丙氨酸。本文利用pETDuet-1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 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来源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Asd),研究了其酶学性质,考察了pH、pH稳定性、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天冬氨酸-β-脱羧酶重组表达成功;最适反应温度和pH为45℃和6.0;动力学常数Km和Vmax分别为0.72 mmol/L和10.52 mol/(L?min?g)。0.1 g菌体细胞在10 mL 0.2 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催化2.0 g L-天冬氨酸,40℃,pH=6.0反应15 h,L-天冬氨酸的摩尔转化率达到99%。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双水相萃取黄连生物碱的研究

      2015, 32(6).

      摘要 (9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NH4)2S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黄连生物碱。通过双水相体系的改变,分别对黄连中4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在双水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筛选出黄连生物碱最佳萃取工艺。最佳萃取工艺参数:pH = 6,T = 20 ℃,PEG10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99.79%,,98.04%,99.96%,99.39%。双水相萃取黄连生物碱高效环保可行。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TiO2-Mn-SBA-15催化苯酚羟基化合成苯二酚

      2015, 32(6).

      摘要 (11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醋酸锰为锰源,钛酸四丁酯(TBOT)为钛源,分子筛SBA-15为载体,用改进的后嫁接法制备TiO2-Mn-SBA-15,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水为溶剂,在LED紫外灯照射下,将其用于催化苯酚与过氧化氢羟基化反应,合成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考察了Ti、Mn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Ti、Mn负载量为3%、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1.5 h、催化剂用量0.15 g),苯酚转化率和苯二酚的选择性分别可达到48.2%和84.7%。

    • Nb2O5纳米线的热氧化生长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2015, 32(6).

      摘要 (9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氧化技术在金属铌箔片上生长了Nb2O5纳米线,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和微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纳米线的光吸收与光催化染料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热氧化所得Nb2O5纳米线为四方相结构,直径约为20-60 nm。当氧气流量为25毫升每分钟(sccm)时,纳米线生长致密、长径比高,构成网络结构。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纳米线的数量和致密程度逐渐下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Nb2O5纳米线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为3.42 eV。此外,Nb2O5纳米线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甲基橙和罗丹明B等染料均具有光催化降解性能,效率因子分别为-0.025、-0.021和-0.008 min-1。

    • 铁改性Cu/Zn/MgO催化剂对合成气制低碳醇的影响

      2015, 32(6).

      摘要 (12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Fe改性的Cu/Zn/MgO催化剂,研究了其CO加氢制低碳醇的催化性能。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XRD、H2-TPR和CO-TPD等技术表征了Fe的添加对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Fe的加入形成了MgFe2O4相,有助于Fe、Mg物种的分散。适量Fe增强了催化剂表面对CO吸附强度,有利于C2 醇的合成。当Fe加入量n(Fe)/n(Cu)=0.15时,总醇中C2 醇的含量由未加Fe时的19.6%增加到59.7%,C2 醇时空收率由23.3 g/kgcat?h增加到45.3g/kgcat?h。

    • SO3H-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丁酯

      2015, 32(6).

      摘要 (11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 3-丙烷磺内酯和1, 4-丁烷磺内酯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八种SO3H-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考察比较无带水剂条件下不同酸性离子液体的酸性及其对合成己二酸二丁酯的催化活性,并将离子液体酸性强弱与酸催化活性进行关联,同时对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选N-(3-磺酸基)丙基咪唑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10 ℃、n(1-butanol): n(adipic acid)=6:1、m(cat): m(adipic acid)=1.5 %、反应时间3 h的优化反应条件下,己二酸二丁酯收率最高可达90 %。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两种芹菜素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2015, 32(6):0-0.

      摘要 (9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4',5,7-三羟基黄酮)为原料,利用Mannich和磺化反应先后合成了两种芹菜素衍生物Ⅰ[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Ⅱ[8-(N,N-二乙基)-亚甲基胺基-4',5,7,-三羟基黄酮-3'-磺酸],并对其结构进行ESI-MS、1H-NMR、13C-NMR表征。利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结合内滤光校正、分子对接研究了298、303、308 K时两种衍生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机制。光谱法结果表明,衍生物Ⅰ、Ⅱ通过与HSA形成复合物而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原因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且衍生物与HSA的结合位点在HSA的亚结构域ⅡA附近,Ⅱ比Ⅰ更容易被转移和运输。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结合点数为1,且ΔH和ΔS均大于0,表明疏水作用为主要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两种衍生物与HSA均是通过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结合于HSA的疏水空腔内,其中疏水作用为主要作用力,这与热力学结果相吻合。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乳状液膜分离富集废水中的苯酚

      2015, 32(6).

      摘要 (8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异丁二烯双丁酰亚胺 (T-154)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乳状液膜,研究其对废水中苯酚的分离富集效果。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优选了乳状液膜的制备条件,即:V(T-154):V(液体石蜡):V(煤油)=4:2:30,质量分数3% 的NaOH溶液为内水相,油内比为1:2(体积比);将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乳状液膜用于对废水中苯酚的分离富集条件为:溶液pH=6,乳水比为1:4(体积比),富集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96%~9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3.7%~4.8%。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一种水溶性P(AM-NaAA-NIDA)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2015, 32(6).

      摘要 (10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NaAA),1-(2-N-丙烯酰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DA)为单体,在氧化还原体系下进行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三元共聚物P(AM-NaAA-NIDA),并通过FT-IR、1H NMR核磁谱图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及抗盐性能。相比30oC,该聚合物在120 oC的黏度保留率为21.18%;在室内模拟岩芯驱替实验中,该聚合物提高采收率达17.68%。

    • >粘合剂
    • 基于芳香族聚酯的磺酸盐型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表征

      2015, 32(6).

      摘要 (11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型磺酸盐聚醚二元醇SPPG为亲水单体,聚邻苯二甲酸酐己二醇酯(PHP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乙二胺(EDA)为原料,采用丙酮法合成了固含量50%以上的芳香聚酯型聚氨酯分散体(PUD)。研究表明,分散体表面张力处于34~45mN?m-1之间,对基材有较好的润湿能力;PUD平均粒径大多处于100~250nm,粒径分布多处于50~200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散体表面张力、平均粒径、粘度、粒径分布受亲水基团含量、R值和扩链度的影响,呈现一定变化规律。透射电镜(TEM)显示,PUD胶粒为大小不一的球形结构,呈二元分布。分散体呈假塑性流体特征。黏合强度测试表明样品对不同种类的PVC、木材具有良好的黏合性能。

    • 大豆油-油酸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及其性能研究

      2015, 32(6).

      摘要 (21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环氧大豆油(ESBO)、油酸(OA)为主要原料,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环氧大豆油-油酸多元醇(P-OA-ESBO),通过红外(FT-IR)和核磁(1H-NMR)对环氧大豆油-油酸多元醇(P-OA-ESB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以P-OA-ESBO、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甘油为主要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合成了环保型包装用聚氨酯胶黏剂。利用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拉伸力学性能测试、PE/OPP复合膜的剥离强度测试及剪切强度测试考察了不同R(NCO/OH)比聚氨酯胶黏剂涂膜的耐热、机械和粘接性能。结果表明:大豆油-油酸多元醇成功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相比于传统的大豆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该方法更为绿色经济环保,且当R值为1.3-1.5时合成的聚氨酯胶黏剂的力学拉伸和剪切能较好,R值在1.7时合成的聚氨酯胶黏剂剥离强度较优异,可满足PE/OPP膜的基本复合要求。

    • >建筑用化学品
    • 高性能聚羧酸减缩材料的研发(Ⅰ)——减缩活性单体MBDEGAA的合成与表征

      2015, 32(6).

      摘要 (10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以2-(2-丁氧乙氧基)乙醇(MBDEG)与丙烯酸(AA)为主要反应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高性能聚羧酸减缩材料减缩活性单体2-(2-丁氧乙氧基)乙醇丙烯酸酯(MBDEGAA)。考察了原料配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阻聚剂用量等对酯化反应酯化率的影响,并运用FT-IR和1H-NMR对减缩活性单体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n(AA)∶n(MBDEG)=3.0∶1,在酯化温度为130 ℃,酯化时间为4.5 h,催化剂(PTSA)的质量分数w(PTSA)=3.0%,阻聚剂(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w(对苯二酚)=2.0%时,2-(2-丁氧乙氧基)乙醇(MBDEG)与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最高,为91.20%。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低共熔溶剂中β-吲哚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2015, 32(6).

      摘要 (11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尿素中,芳香醛、吲哚和丙二腈三组分通过“一锅煮”反应合成了10个2-[(3-吲哚基)-芳甲基]丙二腈衍生物(β-吲哚衍生物,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达66%~94%。此外,还讨论了反应速度与取代基的关系,探讨了氯化胆碱/尿素的催化机理。催化剂回收利用5次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并运用1H NMR、13C NMR技术手段确定了产物的结构。

    • 乙二醇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乙醚用催化剂及其失活

      2015, 32(6).

      摘要 (14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硫酸铵浸渍改性的HZSM-5为催化剂催化乙二醇和乙醇合成乙二醇乙醚和乙二醇二乙醚时催化剂效率很高,乙二醇转化率能达到69.1%,乙二醇乙醚选择性达到72.9%,乙二醇二乙醚的选择性为25.3%。但催化剂在重复使用时催化活性降低较快,因此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NH3-T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EDS),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和热重/差热分析仪(TG)对催化剂改性及使用前后晶型结构,表面酸强和酸量,表面吸附物,催化剂形貌,表面元素变化,比表面积,孔径大小等对催化剂失活原因及再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后未对催化剂处理情况下,催化剂失活主要是由于表面积碳导致催化剂孔道堵塞造成的。经多次使用后催化剂缓慢失活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负载的S流失造成的,在整个过程中催化剂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

    • 无水硅酸钠催化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

      2015, 32(6).

      摘要 (12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廉价的Na2SiO3?9H2O为原料,通过简单的焙烧处理,制备了系列无水硅酸钠,并将其作为固体碱催化剂应用于碳酸乙烯酯(EC)与CH3OH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采用TG-DTA、XRD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无水Na2SiO3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无水Na2SiO3的碱强度、总碱量及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当焙烧温度为200℃时,样品(Na2SiO3-200)的碱强度(Ho)为12.2?15.0,总碱量为10.9 mmol/g。以Na2SiO3-200为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温度和时间对酯交换合成DMC反应的影响。当CH3OH与EC的摩尔比为10: 1,在65℃反应2 h后,EC转化率与DMC收率可分别达到89%和88%。即使在室温条件下,Na2SiO3-200也能有效的催化E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进行。此外,经过4次使用后,Na2SiO3-200的催化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 5-氨基-1-苄基-4-氰基吡唑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2015, 32(6):0-0.

      摘要 (17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低的区域选择性,3-氨基-4-氰基吡唑进行烷基化反应均不能产生单一产物。该文采用烷基化合成路线,以3-氨基-4-氰基吡唑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溶剂和碱性的缚酸剂对苄基化产物的选择性、产率影响,在以DMSO、DMF和CH3CN作为溶剂时,反应总转化率相差并不明显,但从区域选择性来看, DMSO中反应选择性最好,可采用简单的95%乙醇重结晶即可得到5-氨基-1-苄基-4-氰基吡唑。通过工艺优化,以DMSO为溶剂,碳酸铯为反应缚酸剂,在100 ℃下反应,得到了纯度超过98%合格的产品,重结晶收率后收率达到62%,产物通过1HNMR和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X衍射表明,5-氨基-1-苄基-4-氰基吡唑的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 = 1.4333(3) nm, b = 0.6187(14) nm,c = 2.2389 (5) nm,α = 90°,β = 93.773(4)°,γ = 90°,V = 1.981.1(8) nm3, Z = 8,Dc = 1.329 g cm-3,λ = 0.71073 nm,μ (Mo Kα) = 0.085 mm-1,F(000) =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