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3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以肌苷为原料的2,6-二氯嘌呤核苷的合成

      2016, 33(3).

      摘要 (9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廉价的肌苷为原料,经过糖基的乙酰化和嘌呤碱基6位羰基的氯代,得到2′,3′,5′-三-O-乙酰基-6-氯嘌呤核苷,然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三氟乙酸酐和四丁基硝酸铵的作用下,在嘌呤2位引入硝基。最后在HCl/EtOH溶液中,完成脱除乙酰基和硝基氯代两步反应,得到2,6-二氯嘌呤核苷,纯度98%(HPLC),总收率63%。考察了硝基来源、氯原子来源和反应规模对收率的影响,且反应规模扩大到200 g规模时,收率无明显下降。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的选择吸附性能的研究

      2016, 33(3).

      摘要 (9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槲皮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悬浮聚合法合成含松香基的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Qu-MIP)。研究了Qu-MIP对槲皮素的吸附和解吸平衡条件,并对Qu-MIP的特异性吸附性能以及其选择分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Qu-MIP对槲皮素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为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富集纯化黄酮类活性成分槲皮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的合成

      2016, 33(3).

      摘要 (10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进和优化3-氨基-2(1H)-喹诺酮环的合成工艺,从芳草醛出发,依次经过乙酰化、硝化、甲基化、还原,制备出2-氨基-3,4-二甲氧基苯甲醛(V),V与硝基乙酸甲酯环合得3-硝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 (VI),还原VI,得到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优化后的环合条件为:以体积比7:3的甲苯和环己烷为混合溶剂,哌啶为催化剂; VI最佳还原条件为:乙醇为溶剂,5%钯碳和甲酸铵为还原剂。在该条件下,3-氨基-7,8-二甲氧基-2(1H)-喹诺酮合成总收率从邻氨基苯甲醛(IV)计可达70%以上。

    • >生物工程
    • 交联柚苷酶聚集体水解柚皮苷制备普鲁宁

      2016, 33(3).

      摘要 (9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普鲁宁的得率、简化分离提纯的工艺、得到较高纯度的普鲁宁,本实验采用交联柚苷酶聚集体水解柚皮苷制备普鲁宁,以普鲁宁浓度为优化指标,研究了底物浓度、pH、温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对制备普鲁宁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对水解过程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3.79 mmol/L、pH值8.0、温度65 °C、加酶量18.0 mg/mL、反应时间12.0 h,优化后制备得到的普鲁宁浓度为13.36 mmol/L、得率达到96.87 %。连续使用3个批次,普鲁宁的得率可以达到 91.29 %,交联酶聚集体的稳定性较好。采用聚酰胺树脂对水解产物进行吸附,40~60%异丙醇线性梯度洗脱,可以有效地将普鲁宁分离,为普鲁宁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水溶性多西他赛衍生物的合成

      2016, 33(3).

      摘要 (9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条水溶性多西他赛衍生物(Ⅰ)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以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Ⅱ)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缩合和选择性脱保护得到关键中间体7,10-O-二苄氧酰基-多西他赛(Ⅴ),进一步与氨基酸反应,最后经钯碳催化氢解得到多西他赛衍生物(Ⅰ)。产物结构经核磁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该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总收率64.1%,终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HPLC)。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纳米钼酸铋/偕胺肟纤维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6, 33(3).

      摘要 (9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Bi(NO3)3和Na2MoO4为原料,偕胺肟纤维作为配体,采用液相法合成钼酸铋/偕胺肟纤维(Bi2MoO6/AOCF),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颗粒状的Bi2MoO6均匀分布在纤维表面,并以配位键的形式与纤维结合。以罗丹明B(Rh B)为模拟污染物来考察Bi2MoO6/AOCF的光催化活性,实验表明Bi2MoO6/AOCF有着很好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更好。催化剂对活性黄、亚甲基蓝和甲基橙也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5次后对Rh B的降解率仍可以达到91.4%。光催化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阿替美唑盐酸盐合成工艺的改进

      2016, 33(3).

      摘要 (113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2-溴乙酰基)-2-乙基茚酮为原料经过咪唑成环,羰基还原两步后盐酸化合成盐酸阿替美唑。改进了咪唑成环过程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将咪唑成环反应的收率提高至72%。对于羰基还原过程采用黄鸣龙还原法替代原有的钯碳还原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反应条件,确定了最优的工艺条件。

    • >功能材料
    • 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改性及其对Pickering乳液的稳定作用

      2016, 33(3).

      摘要 (1929)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固体粒子对乳液的稳定作用,采用L-赖氨酸作为催化剂合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并用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将经过HMDS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作为稳定剂制备出Pickering 乳液。通过粒径分析仪、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TIR、TG-DSC、接触角测量仪、光学显微镜、电导率仪分别对纳米SiO2的制备、表面改性和Pickering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出粒径小且形貌均一的硅球,具有疏水性的三甲基硅基成功接枝到纳米SiO2的表面;不同纳米SiO2浓度制备的Pickering 乳液,发现随着SiO2浓度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增强,乳液液滴直径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油水比制备的Pickering 乳液,发现随着油相体积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呈现增大的趋势。

    • 基于meso-位置含有S原子的醌式Bisanthene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表征

      2016, 33(3).

      摘要 (11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拟在醌式Bisanthene的 meso-位置嵌入杂原子S,然后对其光电性质进行研究。以9-噻吨酮为原料分别合成相应的重氮化合物和硫酮,然后通过Barton-Kellogg反应,铜粉还原,分子内光照关环反应试图得到meso-位置含有S原子的醌式Bisanthene 1。由于单边关环产物7不具有均苯乙烯类结构骨架,导致该分子不能进一步发生Katz-modified Mallory光关环得到目标产物1。单边关环产物7和其烯烃前体6相比,表现出扩展的π体系,自身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105 nm,发射波长红移90 nm。另外电化学测试表明7可以被可逆的氧化为阳离子,且被扩展的π体系所稳定。从单边关环产物7的光谱及电化学数据推测,目标产物1应该具有更大的π体系,更长范围的吸收及发射波长,较低的Eg、更多级的可逆氧化电位。

    • 低分子量聚N-乙烯基甲酰胺-co-乙烯胺的合成

      2016, 33(3).

      摘要 (13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乙烯基甲酰胺为单体,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聚N-乙烯基甲酰胺。详细研究了单体质量分数、混合溶剂配比、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最佳聚合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3.1%、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为2975.2,PDI=2.64,且聚合残液可循环利用。然后将所得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备了不同胺化度的聚N-乙烯基甲酰胺-co-乙烯胺,产品的数均分子量在1000~1400之间,PDI在1.34~1.40之间。

    • 壳聚糖包覆腐殖酸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保水性能研究

      2016, 33(3).

      摘要 (9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壳聚糖(CTS)为壁材,腐殖酸(HA)为芯材,制备了壳聚糖包覆腐殖酸(CTS/HA)微胶囊。通过FTIR、POM和SEM分别表征和观察CTS/HA微胶囊的结构和表面形貌,探讨了不同芯壁比、固化剂含量和搅拌速度对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测试了CTS/HA的保水性能。结果表明:CTS/HA呈现包覆微胶囊结构,当CTS/HA质量比为1:3,固化剂用量为CTS/HA总质量的1%,搅拌速度为500r/min时,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表面形态,且具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其12h的吸水率和保水率分别高达248%和158%。

    • 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2016, 33(3).

      摘要 (269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得氧化石墨烯(GO),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KRGO),再与水性聚氨酯(WPU)复合得到KRGO/WPU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进行表征,电子万用试验机、热失重分析仪等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KRGO/WPU复合物热稳定性较纯WPU明显提高,且提高效果随着KRG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KRGO的质量分数为0.5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0.2MPa,比纯WPU提高了187.1%;另外,KRGO/WPU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疏水性能较纯WPU也有了明显改善。

    • 辐射交联PVA/PVP/胶原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6, 33(3).

      摘要 (14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一步辐射交联与冻融循环相结合的方法,将胶原引入PVA水凝胶体系,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制备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PVA/PVP/胶原复合水凝胶。通过含水率、溶胀性能及力学性能表征PVP含量及胶原的添加对复合水凝胶性能的影响,并优选最佳体系进行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辐射交联与冻融循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较高溶胀性能的含胶原水凝胶支架;胶原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水凝胶的含水率和溶胀性能,但水凝胶力学性能降低。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与PVA/PVP水凝胶支架相比,含胶原复合水凝胶生物相容性大大提高,更有利于促进细胞生长。

    • TiO2/N-琥珀酰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016, 33(3).

      摘要 (1044)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N-琥珀酰壳聚糖与TiO2复合制备了TiO2/N-琥珀酰壳聚糖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多方面表征。结果表明,TiO2表面羟基与N-琥珀酰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酰胺、羧基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TiO2晶型呈锐钛矿型;复合材料平均粒径为50 nm,Zeta电位达39 mV;同时,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复合材料的光响应范围拓宽到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但在模拟太阳光下其光催化效率较TiO2有所下降。

    • >淀粉化学品
    • 季铵盐壳聚糖/淀粉纳米晶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

      2016, 33(3).

      摘要 (11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淀粉纳米晶(SNC)与带正电的季铵盐壳聚糖(QCS)复配,制备了稳定的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表/界面张力、流变仪、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分别对QCS/SNC分散液Pickering乳液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QCS通过氢键作用和静电作用吸附在SNC颗粒表面,QCS的加入使SNC水溶液的分散性提高、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降低。随着QCS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粒径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当QCS的质量分数为0.4%时,QCS/SNC稳定的乳液粒径最小,且室温储存30d后仍无乳析现象。

    • >表面活性剂
    • 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BC1发酵-渗透汽化耦合制备鼠李糖脂的研究

      2016, 33(3).

      摘要 (11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发酵-渗透汽化耦合(fermentation coupling with pervaporation, FCP)系统和分批补料式发酵系统培养Pseudomonas aeruginosa BC1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两轮发酵过程分别持续124h和107h。在FCP 系统中,最大细胞吸光度OD600为1.06;生物表面活性剂OD600为0.61;鼠李糖脂最终产量为1.3g/L,相比于分批补料式发酵系统提高38%;对比纯水的表面张力67.52mN/m,发酵第29h的发酵上清液表面张力为22.56mN/m。同时,该菌的发酵上清液对石蜡、机油、柴油、正己烷、十六烷均有较好的乳化能力。经GC-MS结合SPME分析发现FCP系统分离出的渗透蒸汽冷凝液中含有乙醇、戊醇等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分批补料式发酵系统,FCP系统能够分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挥发性代谢产物,减轻这些物质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使细胞浓度和鼠李糖脂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 碳酸钠对2,3-二甲基-5-(5'-十六烷基)苯磺酸钠在油水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

      2016, 33(3).

      摘要 (11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联合原子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3-二甲基-5-(5'-十六烷基)苯磺酸钠(C16-5OXS) 在油水界面聚集行为,并考察了弱碱碳酸钠对C16-5OXS聚集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C16-5OXS可以在油水界面处形成单分子层结构,随着碳酸钠浓度增加,界面膜厚度不断降低;碳酸钠浓度较低时,并未对C16-5OXS分子的双电层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当碳酸钠浓度达到1.2%时,C16-5OXS分子极性头基的固定层厚度由0.100nm下降到0.082nm;同时,C16-5OXS分子的亲水基团占有面积也不断减小,表明C16-5OXS分子在油水界面排列的更加紧密;疏水尾链序参数也随着碳酸钠浓度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表明碳酸钠还可以改变疏水尾链在油相中的构象,在微观层次上对弱碱碳酸钠与C16-5OXS分子作用机理进行了描述。

    • 从天然植物原料中提取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及其复配增效评价

      2016, 33(3):0-0.

      摘要 (13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主要研究了从天然原料植物,油茶粕(Camellia Oleifera Abel meal),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中提取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的方法,各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性能的影响因素和各表面活性物质复配增效的情况等,结果表明,上述天然原料经sanherb最佳工艺提取纯化后,所得提取物表面活性性能均优于原始原料;各提取物表面活性性能影响因素探究实验表明,在酸性、高温及二元复配情况下,可增强提取物及相关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能力,而盐度、水硬度对各提取物表面活性性能影响不明显;二元复配实验表明,当以Rosen理论推算出的比例对各提取物进行二元复配时,m(无患子提取物):m(皂荚提取物)=1.58:1.00体系(体系III),形成胶束能力比单一组分增强了76%,m(油茶粕提取物):m(皂荚提取物)=1.90:1.00体系(体系II)的表面张力比单一组分减少10.50%,二者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泡沫性能测试发现,复配后的二元体系与单一组分相比较,具有更优良的泡沫性能,其中m(无患子提取物):m(皂荚提取物)=1.58:1.00体系(体系III)表现最佳。

    • >建筑用化学品
    • 木钠接枝磺化三聚氰胺树脂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

      2016, 33(3).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的磺化三聚氰胺树脂减水剂(SMF)塌落度损失大、泌水性大的缺陷,以过硫酸铵引发自由基接枝合成了木钠接枝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高效减水剂(SLMF),获得了优化的合成工艺。红外谱图和SLMF的性能表明木钠成功接枝于SMF结构中。合成的SLMF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保水性能。在水灰比为0.29(质量比)时,掺0.6%(质量分数)的SLMF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为253mm,掺SLMF的水泥净浆在90min内的流动度损失从100%降低为61.8%,而静态泌水率从4.84%降低到1.61%。结果表明SLMF高效减水剂能有效克服传统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生物工程
    • 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固定化细胞制备L-天冬氨酸合成条件优化

      2016, 33(3).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反丁烯二酸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固定化细胞生物催化法合成L-天冬氨酸。考察反丁烯二酸浓度、温度、pH对合成L-天冬氨酸的影响,固定化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合成L-天冬氨酸最佳条件为:底物反丁稀二酸的浓度为300 g/L,反应温度为37℃,底物pH为7.5,L-天冬氨酸的产率为96.7%。固定化细胞可连续使用10批次。通过电镜观察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均匀分布于载体,天冬氨酸酶基因工程菌固定化细胞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香料与香精
    • 复合香料植物颗粒的制备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2016, 33(3).

      摘要 (8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突出卷烟特征香型/香韵及彰显产品风格特征,将能强化清香、甜香、花香指标,增强卷烟甜润感的天然香料植物进行复配。采用低温流化床造粒的方法对30%春黄菊、5%玫瑰、25%罗汉果、15%迷迭香、5%香竺葵和20%的麦冬香料植物粉末进行了复合颗粒制备研究。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制粒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得到最佳的制粒效率83.8%和目标颗粒水分7.05%。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香料植物颗粒在卷烟滤棒中添加,经主流烟气携带可以有效增加烟香丰富性,明显改善抽吸品质,同时彰显卷烟产品清甜香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