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3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功能材料
    • 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球的合成与表征

      2016, 33(7).

      摘要 (10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改性剂,氢氧化钠(NaOH)为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SDS/AEO-9)为复合乳化剂,在水体系中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粒径、单分散的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PAMSQ)纳米球。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光电子能谱仪(XPS)、热重分析仪(TGA)、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PAMSQ纳米球的结构、耐热稳定性、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MSQ具有预期结构。TGA证实PAMSQ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单分散、规则球形的PAMSQ纳米粒子的粒径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粒径在30~150 nm范围。

    • 多功能氟硼吡咯聚乙二醇锰肿瘤纳米成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6, 33(7).

      摘要 (9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首先以端基为对甲苯磺酸酯活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PEG-OTs)为原料,与氨基乙酸甲酯发生亲核取代及水解反应生成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双官能团聚合物(PEG-NHCH2COOH);其次,PEG-NHCH2COOH通过C-N共价键与疏水性荧光染料氟硼吡咯结合形成新型的荧光氟硼吡咯聚乙二醇氨基酸衍生物(B-BODIPY);再次,B-BODIPY与金属二价锰盐配位后,运用微乳液自组装方法获得多功能氟硼吡咯聚乙醇锰肿瘤纳米成像剂 (G2MnNPs)。然后,通过红外光谱(FTIR)、 UV-vis和TEM表征了合成的G2MnNPs纳米粒子。细胞成像和线粒体成像实验显示该复合物具有线粒体靶向性、肿瘤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的特性,是一种低毒性多功能肿瘤成像剂。

    • 超顺磁性γ-Fe2O3纳米线的制备

      2016, 33(7).

      摘要 (11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硬质氧化法制备了孔径为150 nm,孔间距为230 nm的氧化铝模板。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超顺磁性的γ-Fe2O3纳米颗粒,其平均直径为8 nm。通过自下而上的组装工艺,将聚丙烯酸改性后带负电荷的γ-Fe2O3纳米颗粒和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聚合物在氧化铝模板的孔洞中组装成γ-Fe2O3纳米线阵列,并用SEM观察其形貌。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所制备的纳米线阵列的剩磁和矫顽力接近于零,说明该纳米线阵列具有超顺磁性。

    • GA-g-PAMPS/APT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和溶胀行为

      2016, 33(7).

      摘要 (9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阿拉伯胶(G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凹凸棒石黏土(APT)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生物质GA-g-PAMPS /APT高吸水性树脂,利用FTIR、XRD和TG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能,探讨了树脂在各种盐溶液和不同pH溶液的溶胀行为,研究了树脂的溶胀速率和反复吸水性能。结果显示:GA,APT与AMPS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w(GA)=7.5%,w(APT)=10%时树脂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最大吸水倍率分别为783g/g和91g/g。树脂在各种盐溶液和pH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性和可逆性能。适量引入APT能显著提高树脂的热稳定性、溶胀速率、反复吸水性能和pH稳定性。

    • 新型多胺型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6, 33(7).

      摘要 (9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苯乙烯树脂为起始原料,经乙酰化后与三乙烯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三乙烯四胺功能基的多胺型聚苯乙烯树脂。考察了溶剂、催化剂、物料比、时间和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合成的影响,研究了树脂的稳定性及其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偏三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60 ℃下反应20小时,制得的多胺型聚苯乙烯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为4.35 mmol•g-1,树脂对4-硝基苯酚的平衡吸附量为192.43 mg•g-1。

    • 聚(吡咯/二苯胺磺酸)/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性能研究

      2016, 33(7):0-0.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石墨烯(RGO)为掺杂剂,吡咯(Py)和二苯胺磺酸(SD)共聚制备了导电复合材料。通过正交实验和分散性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为:以FeCl3・6H2O为氧化剂,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1:1,Py与SD的摩尔比为7:3(总量为0.01 mol),RGO添加量为0.05 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导率为12.05 S/cm,且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热重分析仪(TGA)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D结构单元成功嵌入聚吡咯(PPy)的分子链中,RGO的掺杂使复合材料电导率和热稳定性都有了明显提升。将复合材料作为导电填料加入到水性聚氨酯中,考察了涂层的抗静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添加量为4%时,涂层的综合性能较好,涂层表面电阻率可达8.65×107 Ω。

    • >特种染料与颜料
    • 新型菲醌类染料的合成及性能

      2016, 33(7).

      摘要 (11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合成了以含有丙二腈基团的菲醌结构为电子受体、三苯胺或N,N-二(4-正丁基苯基)苯胺结构为电子给体的D-A-D型纯有机功能染料3a和3b。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及理论计算对该类染料及其前体的光学、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料3a和3b在可见光区域均有较宽的吸收带和发射带,其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81 nm和605 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42 nm和472 nm;相对于HOMO能级,丙二腈基团的引入对LUMO能级的影响更大。

    • >表面活性剂
    • 基于全氟丁基的氟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

      2016, 33(7).

      摘要 (1090)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以全氟丁基为基础的、在酸性环境中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叔胺盐酸盐型阳离子氟表面活性剂C4F9SO2NH(CH2)3NH(CH3)2+Cl-(简称PFB-MC)的油水界面张力以及不同添加物的影响。通过界面张力测定,考察NaCl、盐酸、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正己醇,以及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nH2n+1N(CH3)3Cl,n = 12, 16, 18)对PFB-MC水溶液-正庚烷界面张力的影响。分别测定PFB-MC与烷基磺酸钠CnH2n+1SO3Na(n = 4, 6, 8)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正庚烷-水界面张力,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的界面张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NaCl、盐酸、脂肪醇均能使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但仅降低1~3 mN/m;烷基磺酸钠与PFB-MC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降低4~9 mN/m),且界面张力随烷基磺酸钠碳链的增长而降低;而PFB-MC与SDBS复配由于溶解性的原因体系界面张力很高,其清液的界面张力18.6 mN/m。

    • (AEO-9/SAS60)/石油醚/醇/水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

      2016, 33(7).

      摘要 (11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AEO-9和SAS60为表面活性剂,醇(无水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水和石油醚进行了微乳化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醇的种类、含量,盐的含量,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O-9与SAS60质量比为7:3时,协同效应最好;正戊醇做助表面活性剂时,拟三元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最大;正戊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值为0.8时,体系的溶油量最大;微乳液浓度为1.824g/L时,表面张力为24.49mN/m;微乳液浓度为0.3%时,界面张力可以下降至9.25×10-4 mN/m。

    • 月桂酸甲酯与甘氨酸钠在甘油中合成N-月桂酰基甘氨酸钠

      2016, 33(7):0-0.

      摘要 (122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肖顿-鲍曼反应需要使用环境非友好的脂肪酰氯以及低沸点有机溶剂,且会生成氯化钠副产物,该文主要对肖顿-鲍曼反应进行改进。在甲醇钠(SM)催化下以月桂酸甲酯(ML)与甘氨酸钠(SG)为原料在甘油中缩合合成N-月桂酰基甘氨酸钠(SLG),并采用FT-IR和1H-NMR证实所得产物为目标分子SLG。考察了反应溶剂种类、催化剂种类、ML与SG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得到在甘油为溶剂和SM为催化剂时,n (ML) : n (SG) : n (SM) = 1.0 : 2.5: 0.02,于135 oC反应3.5 h后SLG的产率达78.7%。与传统肖顿-鲍曼反应相比,改进后反应环境友好性增强,不使用脂肪酰氯,不生成氯化钠副产物以及无需低沸点有机溶剂。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Salen Mn(III)/NBS催化次氯酸钠氧化4,4’-二羟基二环己烷合成4,4’-二环己酮

      2016, 33(7).

      摘要 (11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alen-Mn(III)为催化剂、NBS为溴源构建了一种催化体系,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成功地将4,4'-二羟基二环己烷氧化为4,4'-二环己酮。分别考察了催化剂Salen Mn(III)、NBS以及次氯酸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发现当4,4'-二羟基二环己烷为0.5 mmol、Salen-Mn(III) 0.04 mmol、NBS 0.26 mmol、次氯酸钠18 mmol时,在25 ℃反应0.5 h时,4,4'-二羟基二环己烷的转化率和4,4'-二环己酮的选择性分别高达96.1%和93.0%。

    • 新型香豆素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2016, 33(7).

      摘要 (1122)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杨醛、氰基乙酸乙酯、3-氨基-4-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2-(2-羰基-2H-1-苯并吡喃-3-基)苯并噁唑-5-羧酸,再经酰氯化和N-酰化反应合成8个新型香豆素酰胺类化合物,收率为41 %~65 %。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UV-Vis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其π-π*跃迁特征峰在250~255 nm;其最大吸收波长在345~360 nm;最大发射波长λem约为440 nm,Stokes位移约为90 nm,荧光量子产率约为0.05。其摩尔吸光系数达到了105 M-1•cm-1的数量级,是一类潜在的荧光材料。

    • 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2016, 33(7).

      摘要 (9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寻找天然产物基抑菌剂,以去氢枞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得到20个新型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酰胺化合物(Ⅵa~t)。初步探索了合成条件,并利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测试了化合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产物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苯甲酰胺(Ⅵj)和中间体去氢枞酸基B环并噻唑-胺(Ⅴ)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92.4%(活性级别为A级)。

    • >其他
    • 纳米α-Fe2O3/H2O2异相Fenton 催化降解酸性橙7

      2016, 33(7).

      摘要 (13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以水热法制备纳米α-Fe2O3,并应用于异相Fenton体系中催化降解酸性橙7,探究其催化机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鉴定样品结构;在异相Fenton催化体系中,通过优化初始pH、初始底物浓度、双氧水添加量、α-Fe2O3添加量、温度,探究合适的催化降解条件,通过多次循环催化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催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分析其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α-Fe2O3为长约70 nm,宽约20 nm的均匀单一纳米棒。在异相Fenton催化体系中,最佳催化条件为初始pH 3.0,初始底物浓度200 mg/L,反应温度为30℃,双氧水的添加量为1.5%,催化剂α-Fe2O3添加量为500mg/L,在反应120 min时脱色率为98.74%,COD去除率为73%;稳定性良好,铁离子溶出量低于0.8 mg/L,循环实验5次脱色率始终在90%以上,此外,对自由基的研究表明,HO?在本体系降解过程中占主要作用。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Cr-Ce氧化物改性H-MOR分子筛催化氧化降解三氯乙烯研究

      2016, 33(7).

      摘要 (11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铬铈比的Cr-Ce/H-MOR催化剂。XRD、H2-TPR和NH3-TPD等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存在铬铈氧化物,且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和酸性。利用固定床连续反应器装置,在15,000h-1的空速下,评价了所制催化剂对氧化降解三氯乙烯(TCE)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1Cr-1Ce/H-MOR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279.4?C时对三氯乙烯降解率达90%。该催化剂在反应400min后,其催化活性下降了9.2%。采用XRD、TG和XPS对反应前后的1Cr-1Ce/H-MOR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表面也无明显积炭现象;Cr6 和Ce3 比例的下降以及催化剂表面吸附Cl物种,可能是其催化活性下降的原因。

    • 三齿吡啶型希夫碱钼(VI)配合物催化合成 环氧大豆油

      2016, 33(7).

      摘要 (10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锅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希夫碱钼(VI)配合物MoO2(L)(EtOH)(L= 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配合物的结构、金属含量进行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在合成环氧大豆油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与大豆油摩尔比对大豆油转化率、环氧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2-吡啶甲醛缩邻氨基酚希夫碱钼(VI)30 mg,大豆油与叔丁基过氧化氢是1:1.5(物质的量的比),反应10 h的条件下,大豆油转化率为69.7%,环氧产物的选择性62.9%。

    • Pt-Ni/MWCNTs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6, 33(7).

      摘要 (9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液还原法将铂镍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Pt-Ni/MWCNTs复合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铂镍均匀负载到碳纳米管上,Pt-Ni粒子粒径约为2 nm。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是以Pt晶格为基础的固溶体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在碱性条件下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t-Ni/MWCNTs可直接催化葡萄糖氧化,催化剂对葡萄糖的灵敏度为571.68 μA•mmol/(L•cm2),线性范围1.0×10-5-8.2×10-3 mol/L (R=0.9994),电极对葡萄糖的最低检测限为0.5 μmol/L(S/N=3),该电极对葡萄糖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且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有效避免抗坏血酸、尿酸和多巴胺的干扰。

    • 长链多磺酸基官能化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的苯甲醇无溶剂H2O2选择性氧化研究

      2016, 33(7).

      摘要 (12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 3-丙烷磺内酯、磷钨酸、硅钨酸为起始原料经季铵化、酸化两步原子经济反应,合成了两种室温下为液相的多磺酸基官能化杂多酸离子液S4ILs 和S3ILs。 目标离子液体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得到确认。S4ILs 、S3ILs为均相催化剂、35%(质量分数)H2O2为氧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实现了系列苯甲醇的选择性氧化,当n(离子液体):n(醇): n (过氧化氢)=0.05:30:4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时,S4ILs将苯甲醇氧化为对应的苯甲醛,产率81-100%,S3ILs则将苯甲醇一步氧化为对应的苯甲酸,产率64-94%。离子液体经除水、乙醚洗涤、真空干燥即可循环使用,循环使用5次催化活性保持不变。

    • >香料与香精
    • 应用逐级正交优化排骨汤香精制备工艺

      2016, 33(7).

      摘要 (9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地优化排骨汤风味热反应香精的配方,降低主观误差,提高感官评价的准确度 ,采用由部分到整体递次优化的逐级正交优化法优化排骨汤香精的制备工艺。通过热反应原料的单因素实验,及其在热反应中的主要贡献不同,将其分为碳源、氮源和增味3大体系。最终确定的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1~123℃、时间15 min、压力0.11~0.12Mpa;优化的配方结果为:碳源体系6.000 g(D-葡萄糖5.000 g、D-木糖1.000 g);氮源体系41.770 g〔猪骨泥 酶解液18.750 g、猪肉酶解液18.750 g、植物水解蛋白液1.350 g、氨基酸复合包2.920 g(L-半胱氨酸0.730 g、L-谷氨酸0.730 g、L-精氨酸0.730 g、L-脯氨酸0.730 g)〕;增味体系8.532 g(硫胺素0.270 g、呈味核苷酸二钠0.162 g、酵母膏0.900 g、猪骨油7.200 g)。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含噻吩双水杨醛希夫碱铜、镍配合物合成与表征

      2016, 33(7).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5′-亚甲基双水杨醛缩-2-(2-氨基苯胺基)-3-氰基-5-甲基噻吩希夫碱(L)和乙酸铜或乙酸镍为原料,合成了含噻吩双水杨醛希夫碱铜(II)、镍(II)配合物,用滴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该双核配合物的组成为[M2L(H2O)2] (M = Cu2+,Ni2+),中心离子与来自配体的亚胺基氮原子、酚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以及来自配位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了4配位的双核对称希夫碱配合物,其在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反应包括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残余物为CuO或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