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论
    • 线粒体内活性硫有机荧光小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2018, 35(6).

      摘要 (1092) HTML (0) PDF 1.27 M (1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线粒体是细胞内活性硫物种(Reactive sulfur species, RSS)的主要来源。线粒体内RSS在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有机单、双光子线粒体内H2S、SO2、巯基生物分子、多硫化氢等RSS荧光探针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荧光探针选择性、灵敏度、识别机理、细胞毒性以及生物监测成像等方面的性能,并提出这类荧光探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构建新型线粒体荧光探针和进一步剖析线粒体内RSS的细胞学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功能材料
    • 新型喹啉类Zn2+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

      2018, 35(6).

      摘要 (914) HTML (0) PDF 1.12 M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甲酰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与苯肼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荧光分子探针HSZn,采用FTIR、NMR、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表明,该探针在水相中对Zn2+具有较好的荧光增强效应,而其他金属离子对其干扰较小;HSZn的荧光强度与Zn2+浓度(1.0×10-5~1.0×10-4 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4.0×10-8 mol/L;Job’s曲线和LC-MS分析表明,Zn2+与HSZn的络合比为1:2,且探针在pH=5~13内对Zn2+都有较灵敏的荧光响应。细胞成像实验表明,该探针可在Hela活细胞中实现对Zn2+的荧光成像。

    • 含酰胺键的单子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2018, 35(6):0-0.

      摘要 (1524) HTML (0) PDF 751.12 K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苯胺、对甲氧基苯胺、氯乙酰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在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引入酰胺键,中间体再分别与N,N-二甲基癸胺、N,N-二甲基十二胺、N,N-二甲基十四胺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两个系列表面活性剂,即系列Ⅰ和系列Ⅱ,利用1H-NMR和IR对结构进行表征。在25℃条件下,测定系列Ⅰ和系列Ⅱ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起泡性、稳泡性和乳化能力。系列Ⅰ和系列Ⅱ表面活性剂中,Ⅱ14的CMC值最小为0.50 mmol/L,Ⅰ14和Ⅱ14稳泡性最好为100%,Ⅰ12的乳化时间最长为1602 s。相同条件下,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AC-12)的CMC值为9.51 mmol/L,稳泡性为44%,乳化时间为366 s。结果表明,系列Ⅰ和系列Ⅱ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起泡性、稳泡性和乳化性。

    • 磁性纳米光敏剂对人癌细胞体外杀伤效应

      2018, 35(6):0-0.

      摘要 (1636) HTML (0) PDF 2.01 M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硫酸亚铁、三氯化铁、正硅酸乙酯和四氯化钛为原料,通过沉淀、Stöber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一种复合结构的磁性纳米光敏剂TiO2/Fe3O4-SiO2,通过XRD、TEM、UV-Vis DRS和磁性测试等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了该纳米复合光敏剂对A549人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和不同TiO2负载量的TiO2/Fe3O4-SiO2对A549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的影响。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光敏剂具有核壳结构和磁性,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能充分响应波长在400 nm以上的可见光。体外杀伤效应评价结果表明,当光照时间为150 min时,该纳米复合光敏剂和单纯的TiO2对A549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摩尔分数51%和36%,该纳米复合光敏剂具有增强的光动力活性。TiO2的适宜负载量在质量分数30%。

    • 分子动力学模拟钙离子影响SB12-3/SDBS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聚集行为

      2018, 35(6):0-0.

      摘要 (2056) HTML (0) PDF 3.24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十二烷基磺丙基甜菜碱(SB1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油/水界面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讨论了Ca2 对SB12-3/SDBS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两亲性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SB12-3与SDBS的配比为4:6时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最好。Ca2 加入后可以取代油/水界面处Na 的位置,压缩SB12-3和SDBS的极性头基使两者在油/水界面排布的更紧密。径向分布函数表明,Ca2 存在时SB12-3和SDBS中的-SO3-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Na 更加靠近SB12-3的-SO3-,使其扩散双电层被压缩;同时,SB12-3和SDBS的溶剂可及面积明显减小,使两者在界面排布的更紧密。通过计算疏水尾链序参数以及SB12-3和SDBS的极性头基与疏水尾链之间的角度,发现Ca2 可以使SB12-3和SDBS的疏水尾链与油相的相互作用增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微波辐射下P(BMA/2-EHM/St)复合凹凸棒高吸油树脂的制备

      2018, 35(6):0-0.

      摘要 (729) HTML (0) PDF 1.65 M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异辛酯(2-EHM)和苯乙烯(St)为原料,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改性凹凸棒(OATP)为无机添加物,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P(BMA/2-EHM/St)复合凹凸棒高吸油树脂。探讨了苯乙烯、引发剂和凹凸棒质量分数以及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树脂吸油倍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IR、TGA、SEM等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性能及表面形貌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w(St)=52.54%、m(2-EHM) : m(BMA)=1:1.5、w(BPO)=1.95%、w(DVB)=0.60%、w(PVA)=3.00%、w(OATP)=2.00%,聚合温度82℃、反应时间70min、微波功率为700W时,所制得的高吸油树脂吸油倍率最大,对四氯化碳、二氯甲烷、甲苯和二甲苯的吸油倍率分别达到37.24g/g、30.50g/g、19.64g/g、16.81g/g,添加OATP后树脂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2℃。

    • >表面活性剂
    • 应用煎炸废油发酵制备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2018, 35(6):0-0.

      摘要 (1835) HTML (0) PDF 591.66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假丝酵母菌O-13-1以煎炸废油为油溶性碳源发酵槐糖脂的条件,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了所产槐糖脂同系物的组成及结构。结果表明,经正交实验优化的O-13-1菌株以煎炸废油为底物制备槐糖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200r/min,双碳源添加量均为90g/L,温度为25℃,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2%,槐糖脂产量在菌株稳定生长期的后期即204h时达到最大,为57.64g/L;O-13-1菌株以煎炸废油为底物所合成槐糖脂由9种乙酰基取代的内酯型和酸型槐糖脂同系物构成,内酯型槐糖脂同系物所占质量分数达76%。基于摇瓶得到的以煎炸废油为油溶性碳源的优化发酵条件,O-13-1菌株在5L自动发酵罐中转速500r/min时发酵合成槐糖脂产量可达163.28g/L。以煎炸废油为碳源发酵槐糖脂的原料成本较普通大豆油降低18%,在有效降低槐糖脂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煎炸废油的资源化利用。

    • >生物工程
    • 谷氨酰转肽酶细胞合成L-谷氨酰正丙胺的研究

      2018, 35(6).

      摘要 (929) HTML (0) PDF 499.62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利用谷氨酰转肽酶细胞合成L-谷氨酰正丙胺,采用L-谷氨酰肼和正丙胺作为底物,考察底物浓度、温度、pH、催化剂用量和底物物质的量对合成L-谷氨酰正丙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37 ℃、pH为10、L-谷氨酰肼浓度为0.4 mol/L,正丙胺浓度为3 mol/L,产物L-谷氨酰正丙胺的产率为97.9%,L-谷氨酰正丙胺收率为85.3%,L-谷氨酰正丙胺纯度为99.8%。谷氨酰转肽酶细胞能有效合成L-谷氨酰正丙胺。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多孔碳负载Cu2O/Cu双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应用

      2018, 35(6).

      摘要 (1723) HTML (0) PDF 789.08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剂热合成和气氛焙烧后处理方法制备了多孔碳负载的Cu2O/Cu双相纳米晶,并系统探究了该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中的催化活性。XRD表征表明在空气中焙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BTC可以得到CuO纳米材料,而在氮气气氛中焙烧Cu-BTC则可以得到多孔碳负载的Cu2O/Cu双相纳米晶材料。论文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比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铜基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相对于空气气氛中制备的CuO催化剂,氮气气氛中制备的Cu2O/Cu双相催化剂具有更小的粒径、分散度和高比表面积。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实验结果表明, 相对于空气气氛中制备的CuO催化剂,氮气气氛中制备的Cu2O/Cu双相催化剂在对硝基苯酚的还原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 >香料与香精
    • UHT脱脂纯牛奶感官评价和电子鼻分析相关性研究

      2018, 35(6).

      摘要 (1115) HTML (0) PDF 1.03 M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四种市售不同品牌的UHT脱脂纯牛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描述性分析和电子鼻技术对其风味属性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法将电子鼻传感器性能和感官属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奶油味及脂质感评分均较低;电子鼻的十个传感器对四个样品的区分效果良好;基于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PLSR分析建立的相关性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感官属性和传感器响应值的相关性,反映脱脂纯牛奶样品的整体信息。本文结合两种技术方法,弥补了人工感官评价存在的主观性与智能感官分析的局限性影响,旨在为后续改善脱脂纯牛奶风味提供技术参考。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吴茱萸次碱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2018, 35(6).

      摘要 (730) HTML (0) PDF 561.80 K (1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吴茱萸次碱为原料,通过硫代反应等以54.5%-87.6%的收率合成了硫代吴茱萸次碱及其5种N-取代衍生物(Ⅱ、Ⅳa~e),采用HRMS、FTIR、1HNMR和13C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10 μg/mL的样品对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六种化合物(Ⅱ、Ⅳa~e)对植物病原真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化合物Ⅳa、Ⅳb及Ⅳd对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Ishiyama))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其中N-苄基硫代吴茱萸次碱(Ⅳb)和N-(4-甲基苄基)-硫代吴茱萸次碱(Ⅳd)的抑制率分别为81.84%和59.95%。通过细胞毒活性实验发现合成的化合物(Ⅱ、Ⅳa~e)对人体正常细胞(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几乎没有毒性(IC50 > 80 μmol/L)。

    • 新型苯甲酸衍生物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合成及初步活性评价

      2018, 35(6).

      摘要 (888) HTML (0) PDF 554.13 K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4-氨基-3-碘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苯甲酸衍生物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I-IV,并经化合物II衍生得到化合物V-VII,结构经1HNMR,13CNMR,MS确证;用化学荧光法测定抑制率,测试选用流感病毒菌株H3N2(California/04),H1N1(California/99)和B(Shanghai/02),结果显示:在I-IV中,苯环C3位置侧链越大,化合物的活性越低;V-VII中,在苯环侧链α位的碳上引入羟基后比在β位碳上单羟基的化合物活性增强,这表明α位的碳上电子环境的变化对活性有较大影响;在苯环侧链α位的碳上含有单羟基的化合物VII具有对A型流感病毒最强的活性。

    •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 炭黑改性及对水性聚氨酯涂膜导电性的影响

      2018, 35(6):0-0.

      摘要 (1524) HTML (0) PDF 4.09 M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位乳液合成法,以炭黑(CB)为芯材、聚氨酯(PU)为壁材,制备表面均匀包覆聚氨酯的改性炭黑粒子(CB-PU),通过FTIR、TG、SEM、EDS等表征了改性前后粒子的结构和形态;对粒子进行分散性试验,结果表明,CB-PU在水中的均匀分散性与稳定性相比CB明显提高;将改性前后粒子与水性聚氨酯(WPU)涂料复合得到不同CB含量的导电涂料(CB/WPU、CB-PU/WPU),经涂覆、烘干得到导电膜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均匀包覆的壳层聚氨酯的亲水性,CB-PU能较为均匀地分散在WPU涂膜中;同时,由于CB-PU在涂膜中分散性的提高,极大地增大了涂料中导电粒子的网络密度和网络强度,CB-PU/WPU涂膜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保持体积电阻率约为3.3×103 Ω•cm时,CB质量分数由CB /WPU涂膜中的12 wt%下降到CB-PU/WPU 涂膜中的6 wt%;研究表明,通过在CB表面均匀包覆基体树脂层,可有效改进CB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促进其导电网络形成。涂膜力学测试表明,添加改性后CB的涂膜断裂伸长较CB更优异,而强度有所下降。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面包酵母生物催化不对称不对称合成丹参素冰片酯

      2018, 35(6).

      摘要 (954) HTML (0) PDF 445.73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已有报道的丹参素冰片酯合成工艺中成本高、实验条件相对苛刻、原料利用率低等缺陷和不足,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利用文献方法,在合成β-(3,4-二羟基苯基)丙酮酸冰片酯的基础上,利用活性酵母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辅酶,生物催化不对称合成了丹参素冰片酯。系统考察了葡萄糖的加入量、反应时间、pH及β-环糊精加入量等因素对面包酵母生物催化合成不对称丹参素冰片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底物β-(3,4-二羟基苯基)丙酮酸冰片酯加入量为为0.5g时,其最佳反应条件为葡萄糖30g、β-环糊精1.5g、pH为7、反应时间24h,最佳实验条件下ee值高达84.9%,产物主要为S构型的丹参素冰片酯。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是一条极具价值的丹参素冰片酯生产工艺。

    • α-糜蛋白酶催化合成二吡咯甲烷衍生物

      2018, 35(6).

      摘要 (808) HTML (0) PDF 459.86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α-糜蛋白酶为生物催化剂,以40%乙醇水溶液为反应介质,50℃条件下,通过吡咯与醛的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二吡咯甲烷衍生物。该方法条件比较温和、反应时间较短,底物范围较宽泛,也无需氮气保护,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酶的非专一性及α-糜蛋白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2,3,5,6-四氨基吡嗪的合成

      2018, 35(6):0-0.

      摘要 (1955) HTML (0) PDF 338.23 K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亚氨基二乙腈为起始原料,经亚硝化、环合、硝化、还原四步反应得到2,3,5,6-四氨基吡嗪(TAPA),结构经NMR,IR,ESI-MS确证,总产率达到26.8%。分别探讨了环合反应温度及不同的硝化体系对中间产物中间产物Ⅲ和Ⅳ收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加氢还原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环合反应温度为25℃;硝化反应中,选择硝酸钾和发烟硫酸作为硝化体系;还原反应中,m(Pd/C):m(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1:15,V(CH3OH):V(H2O)=1:1,反应温度为55℃,氢气压力在0.8~1.2MPa之间。该合成路线的优点在于起始原料亚氨基二乙腈廉价易得,中间体易于保存,因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 3-溴-1,1,1-三氟-2-丙醇辅助二氧化碳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偶联反应研究

      2018, 35(6):0-0.

      摘要 (1976) HTML (0) PDF 463.67 K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CO2为原料,以3-溴-1,1,1-三氟-2-丙醇(BTFP)为活化剂,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有机分子催化剂,经偶联反应合成4-烯丙氧甲基-1,3-二氧环戊-2-酮(AGC)。对四丁基季铵盐和活化剂种类进行了筛选,考察了反应温度、活化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采用GC-MS、FTIR、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TFP用量为AGE物质的量的2%,TBAB用量为AGE物质的量的2%,无需任何反应溶剂,90 ℃、0.5 MPa CO2压力下反应18h,AGC收率可达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