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论
    • 抗癫痫1,2,4-三氮唑类衍生物研究进展

      2019, 36(3).

      摘要 (535) HTML (0) PDF 586.45 K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含1,2,4-三氮唑结构单元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分并环类和非并环类总结了其抗癫痫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与其抗癫痫活性以及神经毒性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2,4-三氮唑并喹啉及喹唑啉衍生物和三氮唑硫酮衍生物因具有良好的活性、较低的毒性从而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对1,2,4-三氮唑类化合物抗癫痫活性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功能材料
    • γ-聚谷氨酸/凹凸棒石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2019, 36(3).

      摘要 (726) HTML (0) PDF 2.75 M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γ-聚谷氨酸和凹凸棒石为原料,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制备了γ-聚谷氨酸/凹凸棒石复合高吸水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γ-聚谷氨酸质量分数和凹凸棒石用量对复合高吸水树脂溶胀度的影响,发现适宜的γ-聚谷氨酸和凹凸棒石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6%,样品在蒸馏水中的溶胀度较高,为820 g/g。同时,考察了溶液pH、NaCl质量分数、ZnCl2质量分数、和Na2SO3质量分数对复合树脂溶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pH为5~9;溶液中离子的质量分数越低,复合高吸水树脂的溶胀度越大;ZnCl2溶液对树脂溶胀行为影响较大。此外,复合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 金属离子以及羧基单体对PAM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2019, 36(3).

      摘要 (912) HTML (0) PDF 3.09 M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丙烯酰胺(AM)与羧基单体共聚,并浸泡在阳离子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双网络水凝胶。采用SEM、FT-IR以及TGA表征了水凝胶的微观结构以及离子键强度,借鉴橡胶弹性理论计算了水凝胶的有效交联密度和有效交联点间的分子量,利用电子拉力机研究了金属离子和羧基单体对水凝胶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网络水凝胶网络结构不均匀,强度仅为3.3 kPa;而Ca2 、Fe2 、Cu2 与羧基双齿配位,水凝胶强度提高至43、54、22 kPa;而Fe3 与羧基三齿螯合,网络结构最致密,拉伸强度高达6123 kPa。此外,AM与衣康酸和丙烯酸共聚所得水凝胶强度均大于4.0 MPa,而与马来酸共聚仅为 1.0 MPa。Fe3 的引入不仅提高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还赋予了水凝胶自愈合性能,愈合后的水凝胶抗拉强度可达130 kPa。

    • 不同晶体形貌NH2-MIL-125(Ti)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2019, 36(3).

      摘要 (3081) HTML (0) PDF 2.45 M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NH2-MIL-125(Ti)晶体,通过调变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无水甲醇(MeOH)两种溶剂比例,NH2-MIL-125(Ti)晶体呈现出圆形片、十面体和八面体形貌。采用XRD、SEM、FT-IR和BET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形貌的NH2-MIL-125(Ti)晶体进行物性分析,并将其用于可见光光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探究了催化性能与晶面之间的构效关系。分析得出, 环己烷选择性氧化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目标产物主要反应发生在NH2-MIL-125(Ti)晶体的{110}晶面族,而{101}晶面族主要是进一步氧化环己醇和环己酮产生COx。

    • 纳米纤维素/环氧树脂复合物用作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基底

      2019, 36(3).

      摘要 (986) HTML (0) PDF 4.90 M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基底热膨胀系数大、基底热稳定性不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纳米纤维素增强环氧树脂作为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基底的方法。根据环氧树脂热膨胀系数高、温度变化时热稳定性不佳,而纳米纤维素透明、热稳定性能良好的特性,用制得的纳米纤维素透明薄膜浸渍环氧树脂获得了新的复合基底材料。结果表明: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复合膜的热膨胀系数由46×10-6/K下降至19×10-6/K,透光率可达89%,表面平滑(粗糙度2.15nm),机械性能良好(杨氏模量2.3GPa,抗张强度59MPa)。在此基础上,在复合基底上制备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导电电极,在-15~70℃下对其进行了表面形貌、电导率等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时电极材料与基底结合良好无开裂,电导率稳定(830~875S/cm)。

    • 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

      2019, 36(3).

      摘要 (590) HTML (0) PDF 764.69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聚氧化丙烯二醇(PPG),双羟基亲水性聚硅氧烷多元醇(UC3667)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1,4-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硬段,制备了一系列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研究了有机硅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并分析了聚硅氧烷迁移到膜表面的趋势。通过热重分析、拉伸测试、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水性聚氨酯胶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表面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硅氧烷加入量的增多,水性聚氨酯膜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且聚硅氧烷的加入提高了水性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断裂伸长率、接触角和降低水性聚氨酯膜的表面能。当聚硅氧烷含量为5.0% 时,胶膜表面的硅迁移量达到饱和,表面能为27.27mJ/m2。

    • 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9, 36(3).

      摘要 (667) HTML (0) PDF 1.47 M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香蕉树皮中提取香蕉纤维素微晶,将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成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运用SEM、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甲钴胺介孔材料进行了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度测定。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香蕉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ET法测定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的平均孔直径[4V(孔体积)/A(表面积)]为17.89nm;TG-MS结果表明,载甲钴胺香蕉纤维素微晶/PLGA介孔材料分解温度约为300℃;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材料对甲钴胺有较好的控释作用,药物释放遵循零级释放动力学方程。

    • 不同氧化程度氧化石墨烯氨气敏感性能及机理

      2019, 36(3).

      摘要 (1166) HTML (0) PDF 1.14 M (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的不同含氧官能团占优的氧化石墨(GO),经超声分散制备不同含氧官能团占优的氧化石墨烯(GOs),采用旋涂法制备厚度均一的氧化石墨烯气敏膜。利用XRD、FT-IR、XPS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氧化石墨(烯)样品的结构、官能团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利用WS-30A气敏测试系统对氧化石墨烯气敏元件的氨气(NH3)敏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后含有羟基(-OH)、环氧基(C-O-C)等含氧官能团,面网间距最大达到0.935 nm;随氧化程度的增加,元件的初始电阻由550 KΩ增加至2500 KΩ;不同GOs气敏元件对NH3灵敏度与其羟基(C-OH)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关系,GOs中羟基相对含量为43.75%时,气敏元件对80 ppm的NH3的最大灵敏度达到78%,响应时间为37 s,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重复性误差为3.1%。GOs对NH3分子的响应存在NH3分子进入GOs片层间水分子层后水解形成NH4 的离子电导和GOs结构层上含氧官能团对NH3分子吸附后形成氢键的电荷转移两种机制。

    • 聚丙烯酸接枝共聚水性硝化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2019, 36(3).

      摘要 (535) HTML (0) PDF 1.62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硝化纤维(NC)、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EPA)、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聚丙烯酸接枝共聚水性硝化纤维(PWNC)乳液,进一步制成PWNC涂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面水接触角测量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TGA)、和纳米粒度表面电位分析仪考察了PWNC涂膜的化学结构、疏水性、胶粒形态、耐热性以及 PWNC乳液的粒径大小;探究了AA与HEPA摩尔比、DBTDL加入量对PWNC乳液和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 AA) ∶n( HEPA)∶n( HDI) = 3∶1∶0.75,NC用量为3.6g,DBTDL为0.112g时,所得PWNC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窄,乳液胶粒呈球形,具有核壳结构。制备乳液的平均粒径和分散系数分别是52nm和0. 021; 薄膜接触角增加至 118.9?,相比较NC涂膜,PWNC涂膜具有优异的耐水性。

    • 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与共混膜的热特性分析

      2019, 36(3):0-0.

      摘要 (538) HTML (0) PDF 1.89 M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系列共混膜液 (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指数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 4A沸石对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性能的影响

      2019, 36(3):0-0.

      摘要 (870) HTML (0) PDF 8.66 M (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4A沸石为结构改良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4A沸石/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微球,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4A沸石对复合微球成球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4A沸石添加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质量和粒径也增大,添加4A沸石有利于复合微球成球,成球率最高达到98.5%,且冷冻干燥后粒径均匀、球形规则。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4A沸石对复合微球能有效抑制微球的大量溶胀,同时保持良好的pH和温度敏感性。4A沸石可以作为药物控释体系中的结构改良剂进一步研究应用。

    • 聚丙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

      2019, 36(3):0-0.

      摘要 (977) HTML (0) PDF 2.77 M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石墨、浓硫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等为原料 通过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对其冷冻干燥得到了GO粉体,将GO粉体与熔融聚丙烯(PP)树脂共混制备了PP/GO复合材料,采用FTIR、AFM、TEM、XRD、DSC及导热仪和氧指数测定仪等 ,对GO及PP/GO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O能够以双片层均匀地分散在PP基体中,GO/PP复合材料具有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其力学性能、耐热、阻燃和热传导等性能比对照样品 (单纯PP树脂)有显著的提高。当GO掺量为0.4%时,PP/GO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对照样分别提高了29.6%、33.6%和62.7%,熔点从154.5 ℃提高为174.2 ℃,热导率提升了205.3%,极限氧指数从18.0提高到了27.6。GO的掺入提高了PP的性能和扩大了其应用领域。

    • >表面活性剂
    • 聚甲基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表征

      2019, 36(3).

      摘要 (520) HTML (0) PDF 3.36 M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MPDAAC)为单体、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MPDAAC)。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产物特征黏度值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PMPDAAC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 T1=56.13℃、T2=61.24℃、T3=80.22℃、w(MPDAAC)=71.03%、w(V50) =2.50%和w(Na4EDTA) =0.0074%,得到PMPDAAC的特征黏度值平均为1.17dL/g,单体转化率为92.05%。采用FTIR、NMR和GPC-MALLS对其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相对分子量测定,测得Mw最高为2.658×105,多分散指数d(Mw/Mn)为1.358。研究表明,取代基丙基引入所带来的空间位阻和可能的溶剂效应是影响二烯丙基季铵盐聚合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

    • 一种pH响应性氨基酸酸液起泡剂的合成与应用

      2019, 36(3):0-0.

      摘要 (818) HTML (0) PDF 709.28 K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十二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pH响应性氨基酸两性表面活性剂——N-月桂基-(α-甲基)-β-氨基丙酸钠(AAS-1)。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n(十二胺):n(甲基丙烯酸甲酯)=1.0:1.4,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10 h。以同样的方法合成表面活性剂N-月桂基-β-氨基丙酸钠(AAS)作对比实验。采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不同pH下AAS和AAS-1的表面张力,得出表面张力曲线,并着重考察了α-烷基对AAS-1表面活性的影响。用Waring Blender法对AAS和AAS-1在不同pH下的泡沫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AS和AAS-1均具有pH响应性。受α-烷基的影响,pH<7时,AAS-1的泡沫体积(V0)最高可达523 mL,泡沫半衰期(t1/2)最高可达6.25 min;pH>7时,V0<125 mL,t1/2=0 min,这说明AAS-1在酸性水介质中,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性好;在碱性水介质中却可迅速消泡,与AAS的发泡规律恰好相反,且能反复起泡消泡,可用于泡沫酸液体系充当起泡剂。

    • N,N’-双棕榈酰基对苯二胺二乙基磺酸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019, 36(3):0-0.

      摘要 (627) HTML (0) PDF 488.31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对苯二胺、棕榈酰氯、2-氯乙基磺酸钠等为主要原料,经取代和酰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种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N,N’-双棕榈酰基对苯二胺二乙基磺酸钠(简称DS16-P-16),用FTIR、1HNMR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水溶性、表&界面活性、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中间体及终产物的结构与设计相一致,可确定合成物质即目标产物;在25℃时,DS16-P-16临界胶束浓度(Ccmc)为5.01×10-4mol/L,是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CMC(25℃,8×10-3mol/L)的6.26%,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31.9mN/m,比SDS低6.1 mN/m ,表现出更高的表面活性,pC20(水的表面张力降低20 mN/m时所需DS16-P-16溶液浓度的负对数)为3.61,比SDS高出1.1,表现出好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随着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增大,DS16-P-16溶液与吉林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逐渐降低,且均低于10-2 mN/m,在45℃下,质量分数为0.5%的该溶液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46×10-2mN/m;在质量分数为0.1%时,DS16-P-16溶液的初始起泡高度为28cm,稳泡率可达93%,乳状液稳定时间为437 s 。相同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1 %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初始起泡高度为15cm,稳泡率为60%,乳化时间为128 s 。

    • >生物工程
    • 成团泛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的性质表征及用于合成β-苯丙氨酸

      2019, 36(3).

      摘要 (713) HTML (0) PDF 3.02 M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合成高附加值β-苯丙氨酸,以重组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为催化剂,转化α-苯丙氨酸生成β-苯丙氨酸。首先克隆来源于Pantoea agglomerans的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基因(pam),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采用亲和层析制备电泳纯的重组酶(PaPAM),用于催化合成β-苯丙氨酸。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得到基因pam,长度为1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长度的PaPAM,构建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pam,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重组PaPAM。MS和NMR表征结果表明,重组PaPAM能异构化α-苯丙氨酸为β-苯丙氨酸,在最适条件下(30 ℃、pH 9、1.5 mol/L NH4+),酶活力达到2.5 kU/g,在30~50 ℃、pH 8~10下PaPAM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Mg2+、Ca2+、Fe3+对PaPAM的活性影响较小,表面活性剂SDS和Triton 100对PaPAM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底物的转化率达到92 %。

    • 体外消化对蓝莓提取物抗氧化、抗癌及组分的影响

      2019, 36(3).

      摘要 (566) HTML (0) PDF 877.26 K (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考察体外消化前、后蓝莓提取物[谁的提取物?](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抗癌作用及花色苷组成的变化,并推测花色苷的降解途径。分别采用福林-酚法和pH示差法测定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以脂质体的抑制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体外消化前后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二级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组成。结果表明:与未经消化提取物相比,经肠道消化后样品总酚含量增加47.21%,花色苷含量降低71.82%,脂质体的抑制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38.45%、29.41%和29.12%,对HepG2肝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和Hela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加,蓝莓花色苷组分由12种降为9种。模拟体外消化处理的蓝莓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性以及抑制以上3种癌细胞的生长作用均增加,花色苷含量和种类均减少。对胃肠消化花色苷的降解过程推测发现,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降解形成槲皮素的过程与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降解成山柰酚的过程机制相同。

    • 三酶偶联全细胞生物合成L-酪氨酸

      2019, 36(3).

      摘要 (885) HTML (0) PDF 758.04 K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将醛缩酶(Aldolase,ALD)、D-丝氨酸脱水酶(D-Serine Dehydratase,SDH)和酪氨酸酚裂解酶(Tyrosine Phenol-Lyase,TPL)三酶偶联,催化甘氨酸、甲醛和苯酚合成L-酪氨酸(L-Tyrosine,L-Tyr)。经考察确定了三酶偶联最佳反应条件:pH 8.5,温度35 ℃,6 g/L乙酸铵、0.1 g/L PLP,三种酶细胞质量配比(ALD∶SDH∶TPL)为6∶3∶5。当甘氨酸加量为50 g/L,利用上述工艺进行10000 L转化验证,反应11 h,L-Tyr浓度可达117 g/L,转化率为97%,转化体系放大后转化率提高4 %,收率为85%。三酶偶联生物法合成L-Tyr直接将底物甘氨酸、甲醛和苯酚经酶催化反应获得L-Tyr,节省了D-丝氨酸和丙酮酸铵的提取步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绿色合成工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复合酶协同超声提取藜麦皂苷及其抗氧化性

      2019, 36(3).

      摘要 (858) HTML (0) PDF 1.03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复合酶协同超声提取藜麦种皮皂苷,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以藜麦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酶配比〔m(纤维素酶):m(果胶酶)〕、酶用量、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对藜麦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总酶用量(以藜麦种皮质量为基准)为1.5%,酶配比〔m(纤维素酶):m(果胶酶)〕为3∶2,酶解温度为50.5℃,pH为5.5,酶解时间为0.25 h;在该条件下,藜麦皂苷的提取率较高,达到85.32%;该法对藜麦种皮皂苷的提取率比单一纤维素酶提取率(81.56%)高4.41%,比单一果胶酶提取率(82.20%)高3.66%,比单独超声提取率高16.76%。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能力,分析藜麦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麦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与皂苷的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性。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吡啶联异噁唑啉类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2019, 36(3).

      摘要 (521) HTML (0) PDF 562.32 K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氯-5-氯甲基吡啶为原料,合成了12个吡啶联异噁唑啉类杂环衍生物(9a~l),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及IR表征。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和粪肠球菌(ATCC29212)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9f和9l的抗菌效果最佳;体外驱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都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其中化合物9a-b和9g-h的驱虫效果明显强于阿苯达唑。本实验为开发新型抗菌及驱虫药物提供初步依据,化合物活性的进一步优化及作用方式的确认等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 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2019, 36(3).

      摘要 (510) HTML (0) PDF 442.04 K (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L-氨基酸乙酯盐酸盐和咖啡酸为原料,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及1-羟基苯并三唑(HOBt)为催化剂,合成咖啡酰缬氨酸乙酯、咖啡酰亮氨酸乙酯、咖啡酰蛋氨酸乙酯、咖啡酰酪氨酸乙酯4种产物。利用核磁、质谱及红外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实验及红细胞溶血等实验分别对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类物质的体外抗氧化性活性及刺激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以此法合成4种咖啡酰氨基酸乙酯,收率在75%~82%。咖啡酸与氨基酸结合后,4种产物均呈现较好的抑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活性的效果;咖啡酰缬氨酸乙酯(Ⅲa)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为(11.23±0.24)μmol/L;咖啡酰蛋氨酸乙酯(Ⅲc)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为(0.24 ± 0.002)mmol/L;3种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相对于咖啡酸单体对于红细胞膜具有更弱的刺激性。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类物质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L-抗坏血酸(VC),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源于钛白粉废料的含钛混凝剂的效果及污泥特性

      2019, 36(3).

      摘要 (633) HTML (0) PDF 2.95 M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钛白粉生产中的废酸压滤饼(WAFC)为主要原料,制得聚合钛铁(M-PTF)混凝剂。利用SEM、XRD和FTIR考察了其微观特征,并采用荧光显微镜(FM)、烧杯实验对比了M-PTF与聚合铝(PAC)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M-PTF表面是由不规则样与晶状样组成的多形态结构的立体网状聚合物组成,表面积较大,且呈现粗糙状。当投药量均为2 mmol/L时,M-PTF对有机物(耗氧量,CODCr)去除率比PAC高29%,污泥初期沉降速率(44 mL/min)远大于PAC(4 mL/min)。M-PTF污泥呈蓬松且紧密连接的棉花团状态,边界清晰,含水量较小,而PAC形成了边界不清晰且近乎透明的松散状絮团。M-PTF污泥体积远小于PAC,其含水率比PAC低1.11%~2.41%,对应的污泥体积下降了71.28%~84.38%,降低了浓缩和脱水的成本及难度。

    • CPAM插层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磷吸附行为

      2019, 36(3).

      摘要 (570) HTML (0) PDF 1.27 M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两步湿法首次成功制备出CPAM插层钠基膨润土(Bent)复合材料,利用XRD、FESEM、IR、BET以及TG-DTG-DSC等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结构特征,并进行模拟含磷废水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CPAM已稳定插层在Bent的片层结构中,其层间距显著增大,红外光谱出现明显的羰基吸收峰,比表面积减小而表面疏水性增强。含磷废水处理表明,吸附性能大小的顺序为:CPAM/Bent > CTMAB/Bent > Bent,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含磷废水初始浓度增加以及pH值降低,CPAM/Bent对磷的去除率逐渐增大,当含磷废水初始浓度为3.5 mg/L、pH≈5、温度为35 ℃、投加量0.5 g/100 mL,20 min去除率达75%。CPAM/Bent经过5次吸附和再生后,其吸附磷的能力显著下降。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更好地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油基钻井液用聚合物降滤失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2019, 36(3):0-0.

      摘要 (762) HTML (0) PDF 3.20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国内现有油基钻井液用聚合物降滤失剂种类较少的问题,文章选用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反应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油基钻井液用降滤失剂。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对钻井液体系API滤失量的测定最终确定合成最佳条件为单体配比1:3、单体浓度5%、引发剂浓度0.7%、交联剂浓度2%、V(甲醇):V(水)=7:3、分散剂浓度为4%、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利用红外光谱实验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其结构与预期一致。利用热差分析实验得到DSC曲线,分析可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1℃。通过一系列钻井液评价实验可知该降滤失剂加量为3%时API滤失量最低为1.6mL,HTHP滤失量为7.2mL,高温老化实验结果表明该降滤失剂最低可抗温160℃,与沥青类降滤失剂相比其对钻井液流变性影响明显降低,且相同加量下形成的泥饼质量优于沥青类。

    • >建筑用化学品
    • 衣康酸酯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表征

      2019, 36(3).

      摘要 (755) HTML (0) PDF 676.05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自制的衣康酸聚乙二醇酯大分子单体(IAPEG)、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经水溶液聚合制备了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PC)。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测量,讨论了聚合条件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的摩尔比为n(IAPEG)∶n(MA)∶n(AA)∶n(MAS)=1.5∶4∶6∶3,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减水剂可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促进水泥颗粒的分散,使水泥浆体具有较好的流动度。添加减水剂混凝土的减水率为39.2%,7d抗压强度比为191.4%,28天抗压强度比为154.7%。

    • >其他
    • RuCl3一步催化氧化液相乙醇合成1,1-二乙氧基乙烷

      2019, 36(3).

      摘要 (671) HTML (0) PDF 647.66 K (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分子,已经成为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多功能原料。研究了不同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对乙醇液相一步氧化制1,1-二乙氧基乙烷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RuCl3催化性能最好。同时考察了RuCl3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当乙醇用量为50ml时,得到最优条件为:催化剂RuCl3用量0.01g、反应压力2MPa、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h、转速600r/min,在该条件下乙醇的转化率达到38.2%,1,1-二乙氧基乙烷的选择性达到78.9%。Ru3+不但对乙醇氧化成乙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RuCl3是一种温和的路易斯酸,可以较好地催化乙醇与乙醛的缩合反应。最后对RuCl3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考察,催化剂重复使用20次后,依然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具类辣素结构乙酰胺的合成及其抑菌、抑藻性能研究

      2019, 36(3).

      摘要 (618) HTML (0) PDF 9.20 M (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取代芳香烃和N-羟甲基乙酰胺为原料,采用傅-克烷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7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具类辣素结构乙酰胺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评价其抑菌活性,以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为受试藻评价其抑藻活性,实验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对2种菌和3种藻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以3-乙酰胺甲基-4-肉桂苯酚(G)的抑制作用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可达到0.0625 mg/mL,且3 mg/mL时抑菌率与抑藻率均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