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论
    •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的自由基反应进展

      2021, 38(1).

      摘要 (795) HTML (0) PDF 1.07 M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通过烯烃官能团化构建有机化合物成为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当选择种类、晶体结构和性能多样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时,这类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且成本低的特点。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利用过渡金属盐及其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经过自由基反应历程实现未活化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进展,其反应特点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烯烃生成自由基并与其它底物或试剂偶联成键,从而实现官能团化。其中,催化性能优异的催化剂除了贵重金属铑、钯和钌等的配合物之外,还有普通金属,如铁、镍、铜和钴的盐及其配合物。这些方法拓展了烯烃官能团化的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工作者提供新方法和思路,还为将来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新方案。

    • 杂多酸催化剂的组成对烷烃异构化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2021, 38(1).

      摘要 (319) HTML (0) PDF 952.54 K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含固体杂多酸的烷烃异构化双功能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且具有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杂多酸基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烷烃异构化催化剂领域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杂多酸用于轻质烷烃异构化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负载型杂多酸的各种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和混合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异构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杂多酸基催化剂结构与异构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此外结合目前催化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杂多酸基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 PET共聚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2021, 38(1).

      摘要 (558) HTML (0) PDF 914.19 K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以共聚改性方式制备高性能阻燃PET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磷系共聚阻燃、高温交联、高温重排、高温离子聚集和高温端基捕获链扩展五个方面对阻燃改性PET的阻燃机理和阻燃性能进行阐述,并总结了不同阻燃共聚改性方法的特点以及未来PET共聚阻燃的研究方向。

    • 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2021, 38(1).

      摘要 (708) HTML (0) PDF 461.35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TS-1催化的烯烃环氧化反应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该文首先介绍了不同介质中TS-1催化过氧化氢(H2O2)氧化脂肪烯烃反应的进展,结果表明,在甲醇等质子溶剂中,溶剂可以和Ti— OOH(钛氧活性中心)通过氢键作用形成活性中间体,实现烯烃的环氧化;同时,TS-1的酸中心易引发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等副反应,适量的碱性添加剂可减少酸性位点,抑制副产物生成,提高环氧化产物的选择性。其次,采用酸改性、碱改性、硅烷化改性或金属盐改性等方法可改善TS-1的催化性能。积碳是TS-1失活的主要原因,高温焙烧、H2O2氧化或热溶剂洗涤可基本恢复TS-1的活性。探索TS-1新的合成与改性方法、以及再生方法与TS-1活性的关系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 38(1).

      摘要 (512) HTML (0) PDF 1.39 M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和能源问题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因此采用节能技术处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技术,通过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质降解的同时产生电能。然而,目前相对较低的产电效率限制了MFC的工业化应用。MFC的性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设备的构型限制、电极材料对胞外电子传递效率及氧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底物的成分、质子交换膜的成本等因素。优化MFC的设计,提高MFC的产电性能,降低投入成本可解决MFC产业化应用的弊端。通过分析电池构型、电极材料、阳极微生物及质子交换膜,综述了影响产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措施,并对未来MFC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推动MFC技术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 亚胺COFs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 38(1).

      摘要 (439) HTML (0) PDF 4.68 M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胺COFs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孔晶体聚合物,具有规整的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抗衡离子、丰富的活性位点等优势。在燃料电池中,其对于制备高效电催化剂和促进能量转换至关重要。本文以亚胺COFs材料作为电催化剂的优势为核心,综述了其作为电催化剂在还原CO2、氧气析出、析氢反应、氧还原等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针对亚胺COFs高性能电催化剂当前挑战和未来前景。

    • 纳米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2021, 38(1):0-0.

      摘要 (1083) HTML (0) PDF 713.22 K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是化石燃料理想的替代品。本文聚焦于纳米催化剂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就常见的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物化性质、催化行为及重复使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纳米催化在生物柴油合成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气相中氰化氢消除研究进展

      2021, 38(1):0-0.

      摘要 (588) HTML (0) PDF 1.78 M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氰化氢(HCN), 剧毒,易挥发、沸点低。含氰化工品的加工,电石与黄磷加工产生的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质的高温分解以及选择性还原法脱除NOx均会导致HCN生成。对于HCN的消除日益引发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包括吸收法、燃烧法、吸附法和催化法在内的各脱氰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最新研究报道。吸附法和催化法由于反应温度低、对HCN净化效率高、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近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吸附法和催化法在脱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吸附剂和催化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HCN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以及HCN的催化消除机理,旨在为高效脱氰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综述各脱氰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实现HCN的高效消除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 铁酸铋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

      2021, 38(1):0-0.

      摘要 (487) HTML (0) PDF 485.81 K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酸铋是一种钙钛矿型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具有合适的光学带隙,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可见光吸收性等特点而备受青睐。然而,铁酸铋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高,载流子效率较低,导致其光催化活性较弱,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概述铁酸铋结构和光催化机理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金属离子掺杂等铁酸铋改性方法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探讨了铁酸铋光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

    • >功能材料
    • 石墨烯复合环氧树脂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2021, 38(1).

      摘要 (495) HTML (0) PDF 787.63 K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腰果酚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将石墨烯掺杂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防腐涂料,并将其涂覆在预处理的基材马口铁上。对复合涂层的表面形貌、固化时间、光泽度、附着力、抗冲击性能、硬度,柔韧性和防腐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腰果酚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制备的涂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防腐性能,且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涂层防腐性能提高。当腰果酚改性酚醛胺含量为25%,石墨烯的含量为6%(以EP质量为基准),涂层的平均厚度为(120±10) μm,硬度可达到2H,附着力达到1级,自腐蚀电流密度为8.482×10-6 A/cm,腐蚀速率为6.593×10-2 mm/y,具优良力学性能与防腐性能。

    • 二维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2021, 38(1):0-0.

      摘要 (505) HTML (0) PDF 1010.14 K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利用水热反应法,将三聚氰胺悬浊液在200 ℃下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煅烧中间产物直接制成了二维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WCN),并与本体g-C3N4(CN)、传统热氧剥离法得到的g-C3N4纳米片(OCN)进行了比较。采用SEM、XRD、FTIR、Raman、AFM、PL仪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的光电化学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实现了对CN的剥离,WCN和OCN二维纳米片与CN 晶体结构和组成相同,WCN和OCN的比表面积分别是CN的4倍和3倍。光电化学分析显示WCN有更好的载流子的迁移与分离效率,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条件下,WCN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82%,分别是OCN和CN的2.4 倍和6.7 倍,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WCN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能。

    • 环境因素对纳米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2021, 38(1):0-0.

      摘要 (525) HTML (0) PDF 5.20 M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纳米银抗菌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产品有效期,以通过苯扎溴铵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的纳米银溶液为对象,分别在不同温度、紫外光照和初始pH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期间以紫外-可见光谱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纳米银溶液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存储温度的升高,纳米银胶团更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溶液稳定性降低;纳米银溶液经受紫外光辐照后,会出现粒径增加但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的现象;提高纳米银溶液初始pH不利于胶体体系的稳定性,而降低初始pH有助于提高胶体体系稳定性。总之,为了提高纳米银溶液在存放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采取降低环境温度、避光和酸化等措施。本研究所得结果可作为纳米银溶液生产、运输和储存时选择合理工艺参数和材料的依据。

    • >表面活性剂
    • 肉豆蔻酰基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及其离子特异性效应

      2021, 38(1).

      摘要 (241) HTML (0) PDF 873.49 K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吊片法和鼓气法分别考察了肉豆蔻酰基β-丙氨酸盐和肉豆蔻酰基牛磺酸盐的表面张力和泡沫性能,并研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铵盐对肉豆蔻酰基β-丙氨酸(MAS)与肉豆蔻酰基牛磺酸钠(MTS)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反离子类型相关,肉豆蔻酰基牛磺酸钾的起泡性弱于钠盐但稳定性高于钠盐;除四丁基溴化铵(TBAB)外,盐的添加均可显著提升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稳泡性,而对起泡性的影响不明显;添加阳离子对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的影响与其亲水基类型相关,MTS/盐体系的离子特异性效应比MAS/盐体系更为显著,其稳泡性在添加钾离子时达到峰值,而MTS/TBAB的消泡性能最为显著。

    • 十二烯基琥珀酸环糊精酯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2021, 38(1):0-0.

      摘要 (462) HTML (0) PDF 704.49 K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制备一种绿色乳化剂产品,采用湿法工艺以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成功制备十二烯基琥珀酸环糊精酯(DDS-β-CD)。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DDS-β-CD结构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发现DDS-β-CD的热稳定性与β-CD相比有所降低,但是起始分解温度仍高达225 ℃,满足其在食品、日化、微胶囊等领域的应用;当DDS-β-CD的取代度大于0.198时,所测样品质量分数为6%的水溶液透光率仍可达97%以上。取代度为0.295的DDS-β-CD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6.520,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起泡能力和乳化能力:泡沫稳定性较好为79.08%;对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的乳化性能分别为991 s和545 s;DDS-β-CD质量分数为0.5%时的水包植物油乳液的起始平均粒径为4.42 μm,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基于蛋壳膜基碳点合成CDs/Fe3O4/Ag及其催化还原性能

      2021, 38(1).

      摘要 (291) HTML (0) PDF 3.01 M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氯化铁、尿素、硝酸银为原料,以碳量子点为还原剂,通过水热和光催化两步法合成了Ag/E-CDs/Fe3O4复合物(ECIA)。用鸡蛋壳膜制备的碳量子点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OH和NH2等水溶性基团,利用其表面活性基团,首先合成了E-CDs/Fe3O4,光照条件下Ag粒子进一步沉积于E-CDs/Fe3O4表面。采用XRD、FTIR、SEM、TEM和荧光光谱图(PL)等对产物进行表征。以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4-NP)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ECIA的催化还原性能。探讨了复合物中含银量、催化剂用量、4-NP初始浓度对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E-CDs/Fe3O4与Ag粒子复合后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但复合物含银量过高会降低催化剂催化活性,其中,硝酸银添加量为2 mg时所得样品ECIA-2活性最佳,对4-NP的催化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该反应的ki为0.6441 min-1。

    • 氧化苯乙烯加氢体系中竞争反应的影响因素

      2021, 38(1).

      摘要 (394) HTML (0) PDF 811.29 K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氧化苯乙烯为原料,通过催化加氢制得2-苯乙醇。研究了在氧化苯乙烯催化加氢体系中,不同活性金属、活性金属负载量、载体及反应条件等对氧化苯乙烯在催化加氢体系中对其存在的竞争反应的影响,选择Pd/Al2O3、Ni/Al2O3、Pt/Al2O3、Pd/MgO-Al2O3和Pd/AC(活性碳)催化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XRD、H2-TPD、BET、XPS和催化剂评价方法探究了催化剂与竞争反应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在Pd基催化体系中,提高反应温度可以促进氧化苯乙烯加氢反应进行,但是过高温度更有利于异构化生成苯乙醛并进一步发生缩合反应。通过优化筛选出:以Pd0.5/MgO-Al2O3为催化加氢体系和反应温度为100℃~200℃℃时,氧化苯乙烯转化率大于95%,目标产物2-苯乙醇选择性大于85%,而苯乙醛及其缩合物选择性小于15%。

    • 钯催化的芳基亚磺酸钠的脱硫Heck偶联反应

      2021, 38(1):0-0.

      摘要 (506) HTML (0) PDF 515.29 K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六氟锑酸银为添加剂,实现了钯催化的芳基亚磺酸钠与丙烯酸酯在弱极性溶剂中通过脱硫Heck偶联反应合成肉桂酸酯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六氟锑酸银活化了钯催化剂,促进了甲苯中芳基亚磺酸钠与丙烯酸酯的脱硫Heck偶联反应;在空气氛围下的产物收率比在氧气和氮气氛围下的产物收率高。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发现:氧气不利于三苯基膦配体参与的钯催化剂的再生过程,但有利于醋酸铜氧化剂的再生过程。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绿色合成桑叶银纳米粒及其抗菌抗癌活性

      2021, 38(1):0-0.

      摘要 (588) HTML (0) PDF 1.30 M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发出具有良好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的银纳米粒,利用桑叶水提取物,通过绿色方法制得桑叶银纳米粒。以AgNO3浓度、反应温度、桑叶水提物的用量、pH以及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桑叶银纳米粒最佳合成条件;通过UV-Vis,SEM及FTIR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毒实验评价其抗菌及抗癌活性。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AgNO3浓度5 mmol/L、反应温度35 ℃、桑叶水提液与AgNO3溶液体积比1∶5、反应体系pH 11.0及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桑叶银纳米粒为大小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48.78 ± 0.39) nm,电位(-27.8 ± 2.00) mV;相比于桑叶水提物,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球菌均表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25.00、25.00、100.00和100.00 mg/L;桑叶银纳米粒对人宫颈癌(IC50为60.63 mg/L),人肝癌(IC50为 26.98 mg/L)和人乳腺癌(IC50为18.65 mg/L)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 鸡脚脱脂除杂蛋白预处理工艺

      2021, 38(1):0-0.

      摘要 (476) HTML (0) PDF 610.17 K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脱脂率、胶原蛋白损失和除杂蛋白效果为指标,研究超声波辅助下对鸡脚进行脱脂除杂蛋白的预处理工艺,为从鸡脚中提取胶原蛋白提供基础。索氏提取法测定鸡脚处理前后脂肪含量,计算脱脂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鸡脚理前后羟脯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含量,计算胶原蛋白损失和评价除杂蛋白效果。首先考察了V(石油醚):V(乙醇)=1:1/NaCl溶液法、碱性脂肪酶溶液法、NaOH溶液法对脱脂率的影响。对料液比及超声时间/次数进行优化,得出采用V(石油醚):V(乙醇)=1:1/NaCl溶液法脱脂率最高,其次为碱性脂肪酶溶液法、氢氧化钠溶液法,而NaOH溶液法胶原蛋白损失最大。进一步设计V(石油醚):V(乙醇)=1:1与碱性脂肪酶溶液结合的两步法,优化两步的料液比及超声次数/时间,获得较佳工艺为:第一步,V(石油醚):V(乙醇)=1:1,料液比1:4(g/mL),超声萃取3次,每次用新的溶剂超声10 min;第二步,质量分数为2.5%的脂肪酶溶液(含0.05 mol/L NaOH,pH 8),料液比1:2(g/mL),超声处理40 min;脱脂率96.48%,胶原蛋白损失率9.31%,处理后鸡脚中羟脯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占比与从鸡脚中热水提取的明胶相似,表明除杂蛋白选择性较好。

    •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 新型共混的PEO/TPU/PVDF-HFP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2021, 38(1).

      摘要 (220) HTML (0) PDF 1.10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基于聚氧化乙烯(PEO)/热塑性聚氨酯(TPU)/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三种高聚物共混形成的电解质隔膜, 浸泡在1 mol/L六氟磷酸锂(LiPF6)的碳酸乙烯酯(EC): 碳酸二甲酯(DMC): 碳酸甲乙酯(EMC)=1:1:1的电解液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GPE)。采用SEM、FTIR、XRD、TG、DSC、拉伸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配比为3:1:4的隔膜具备均匀的多孔形貌,结晶峰面积最低,拉伸强度达到了15 MPa,离子电导率为7.9?10^(-3) S?cm,综合性能最佳。将聚合物配比为3:1:4的隔膜装配成CR2032纽扣电池进行电池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 C下电池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64 mAh/g和161 mWh/g,在1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152 mAh/g 左右,库仑效率保持97%以上,是一种优异的电池材料。

    • 聚苯胺-碳纤维导电纸的制备

      2021, 38(1):0-0.

      摘要 (490) HTML (0) PDF 3.34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别于常用的液相原位聚合法,采用改良的分步液相原位聚合法使得聚苯胺均匀生长在碳纤维纸基体上。探究了碳纤维与芳纶浆粕配比、引发剂与苯胺用量,以及浸渍时间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碳纤维导电纸的导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导电纸的微观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电镜能谱图分析(EDS)分别表征其表面结构与元素变化。结果表明:当碳纤维与芳纶浆粕的配比为2:8;引发剂用量为0.375 mol/l;苯胺与盐酸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为12 h,浸渍时间为1 min时效果最佳,相对于碳纤维原纸(CP),分步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导电纸(PANI-CP)体积电阻率为0.184 Ω?cm,导电性能提高71.4%,抗张指数为22.993 N?m/g,物理强度提高14.1%;且相对于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导电纸(L-PANI-CP),导电性能提高46.2%,总色差值DE下降66.0%。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海藻酸钠凝胶海绵体的制备及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

      2021, 38(1).

      摘要 (330) HTML (0) PDF 2.68 M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本研究以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形成凝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凝胶制备成超轻海绵体,此海绵体对重金属有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天然多糖海藻酸钠溶解过程,微观结构首先由丝状结构逐渐向片层结构伸展,而海藻酸钠凝胶海绵体则形成了致密的多孔结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交联比是1:1时,所得的凝胶海绵体的比表面积达到2.1543 m2/g.在pH=3时,海藻酸钠凝胶海绵体对Cu2 和Pb2 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29.2和90.22 mg/g.当海藻酸钠凝胶海绵体添加量为50 mg时,对Cu2 和Pb2 的最大吸附达到87.7和240.8 mg/g.吸附温度是40 ℃时,对Cu2 和Pb2 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为29.4和89.6 mg/g.吸附速率实验表明,在50 min时,对Cu2 和Pb2 达到平衡吸附,吸附量为30.2 mg/g和89.7 mg/g.

    • 聚乙烯亚胺改性磁性膨润土对Pb2 和Cu2 的吸附性能

      2021, 38(1).

      摘要 (249) HTML (0) PDF 1.01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磁性膨润土(MB)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制备聚乙烯亚胺改性磁性膨润土(PEI/MB),对其进行了FTIR、VSM、XRD、TGA、SEM和EDS表征与分析,研究其对水溶液中Pb2 和Cu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成功接枝于磁性膨润土表面并有效提高其对Pb2 和Cu2 吸附量;溶液初始pH对吸附量影响较大,随pH增大,吸附量增加。在pH=5,溶液初始浓度为300mg/L,PEI/MB对Pb2 和Cu2 吸附量分别为96.21mg/g和61.08 mg/g;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为自发吸热过程。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吸附容量保持为原来60%以上,表明PEI/MB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聚乙烯亚胺改性磁性膨润土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重金属废水吸附剂。

    • >橡塑助剂
    • 卡拉胶/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制备阻燃天然橡胶

      2021, 38(1):0-0.

      摘要 (415) HTML (0) PDF 1.13 M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卡拉胶(KC)、聚磷酸铵(APP)分别和Fe2O3、CuO、Al2O3、MnO2 4种金属氧化物(MO)三者复配构成的协同阻燃剂(KC/MO/APP)加入到天然橡胶(NR)中,制备NR/KC/MO/APP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锥形量热(CCT)测试了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结果表明,NR/KC/MO/APP复合材料的UL-94均达到V-0等级,LOI在26.5%~27.3%之间,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与NR相比,NR/KC/CuO/AP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热释放量(THR)分别下降了63.7%和42.0%。同时KC/MO/APP还有抑烟作用,NR/KC/Fe2O3/APP复合材料总烟释放量(TSP)比NR下降了35%,处于最低水平。TGA结果显示,NR/KC/CuO/APP复合材料W800达到34.85%,比NR/APP提高了28.7%。SEM分析表明,NR/KC/MO/APP复合材料体系炭层更致密,表明KC/MO与APP的协同作用对形成稳定炭层起着重要作用。DMA和力学性能测试发现,NR/KC/MnO2/A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NR/APP分别提高32.6%和20.9%,表明MnO2的加入可弥补阻燃剂对NR造成的力学性能损失。

    • >造纸化学品
    • 色粉纸用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2021, 38(1).

      摘要 (283) HTML (0) PDF 1.43 M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色粉纸表面固砂的性能要求,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为软单体、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羟基丙酯(HPA)为交联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乳液(WSAE-G),用作色粉纸表面固砂用粘合剂和成膜剂。讨论了GMA用量对乳液粒径、稳定性、粘度等的影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热失重分析仪(TS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分析,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乳胶粒子的大小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胶膜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固砂产品表面进行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GMA用量为1 wt%时,乳液粒径为142.4 nm,PDI为0.063,乳液分散稳定指数TSI为0.162287稳定性较好,且TEM显示清晰核壳结构。同时对比未添加GMA胶膜的拉伸强度从5.518MPa增加为9.057MPa。作为色粉纸表面固砂剂应用后,色粉纸层间结合力为244.9 J/m2,乳液粘接强度大不易掉砂,SEM图观察所形成的固砂层较均匀,磨砂性较好,对色粉粒子吸附度高。

    • 淀粉-阳离子接枝共聚荧光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2021, 38(1):0-0.

      摘要 (372) HTML (0) PDF 1.08 M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亲核取代法制备含有紫外线吸收基团的二苯乙烯型荧光单体(FBs),然后采用接枝共聚技术将FBs、苯乙烯分别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聚合在淀粉大分子上,制备两种阳离子荧光乳液(ST-DMDAAC-FBs / ST-DMC-FBs)。采用1H-NMR、FT-IR、UV-vis、荧光光谱对产物的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抗张强度、接触角、紫外光老化试验、SEM等手段对施胶前后纸张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ST-DMDAAC-FBs、ST-DMC-FBs施胶纸张的抗张强度相比空白纸张分别提高43.1%、39.7%,白度分别提高15.52 %ISO、15.28 %ISO,返黄值分别降低1.88、1.75。说明ST-DMDAAC-FBs、ST-DMC-FBs均可以提高纸张白度与强度、抑制纸张返黄,且ST-DMDAAC-FBs对纸张的作用效果更佳。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纳米SiO2增强PAM/PEI冻胶的制备及性能

      2021, 38(1).

      摘要 (354) HTML (0) PDF 767.40 K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SiO2为增强剂构建C-SiO2/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亚胺(PEI)冻胶体系,模拟油藏环境对其抗温性、抗盐性、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SiO2/PAM/PEI冻胶体系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成胶,当pH≥7时,C-SiO2/PAM/PEI冻胶体系成胶时间缩短,强度增强。温度由30 ℃提高到120 ℃,成胶时间由20 h缩短为1 h,冻胶强度不断提高,在120 ℃下最终可达到I级。矿化度由0 mg/L上升到100000 mg/L,成胶时间3 h延缓为5 d,成胶强度由I级降为G级。在120 ℃下,pH为9,矿化度为70000 mg/L NaCl溶液中,C-SiO2/PAM/PEI冻胶体系最终强度可达到H级,表观黏度可达600000 mPa·s,且维持360 d以上不脱水,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C-SiO2由于本身强度提高了冻胶体系的强度、耐温性和长期稳定性。

    • >粘合剂
    • 不同木质素磺酸钠对豆粕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2021, 38(1).

      摘要 (311) HTML (0) PDF 870.79 K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FTIR、元素分析、GPC对四种不同来源的木质素磺酸钠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并将其与水性聚酰胺协同改性豆粕胶黏剂,考察改性前后胶黏剂的浸润性、流变特性、以及所得胶合板的湿态胶合强度等。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在1065 cm-1附近出现了磺酸基的振动吸收峰;木质素磺酸钠中磺酸基的含量越高,经其改性的豆粕胶黏剂的零剪切粘度越低且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越好,接触角从95 °降到61 °;与水性聚酰胺协同改性后的豆胶制得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到0.92 MPa,合格率为100%,满足国家Ⅱ类胶合板的标准要求(≥ 0.70 MPa,≥90%)。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深共融溶剂中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类化合物

      2021, 38(1):0-0.

      摘要 (417) HTML (0) PDF 401.08 K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由氯化胆碱和乙酰胺组成的深共融溶剂中,以邻氨基苯硫酚和芳香醛为原料,通过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当氯化胆碱和乙酰胺的摩尔比为1:2时,0.3 mmol邻氨基苯硫酚与0.3 mmol芳香醛在70 ℃的油浴中反应1 h,即可得到最高98%的产物;该方法无需其它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范围广泛;深共融溶剂循环使用4次后,反应产率仍可以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