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吸附-磷酸铵镁结晶耦合法去除低浓度氨氮

      2022, 39(7).

      摘要 (14) HTML (0) PDF 1.05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以活性白土为原料,通过复合改性制得载镁活性白土(AC-Mg),作为高效吸附剂,与模拟废水中的低浓度氨氮和磷反应,通过对改性活性白土和反应后的回收产物进行BET、XRD、SEM、FTIR和粒径进行分析。探究该方法对低浓度氨氮去除和回收的机理,反应温度和溶液初始pH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镁负载量为0.85%的AC-Mg,在氨氮浓度为60mg/L,磷源浓度为60mg/L,温度为25℃条件下,反应2.5h,达到去除平衡。对氨氮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氨氮的吸附受到表面扩散和内部扩散共同作用。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83),最大单位去除量为37.05mg/g,其中吸附去除为5.56 mg/g,结晶反应去除为31.49mg/g;该方法去除氨氮的最佳pH为9.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54.57%。

    • >综论
    • 优先透过有机物渗透汽化膜研究进展

      2022, 39(7).

      摘要 (21) HTML (0) PDF 716.84 K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分离回收。渗透汽化能有效地分离共沸混合物、近沸混合物、异构体和热敏性化合物等有机物。渗透汽化以成本低、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无污染等优点在有机物分离回收领域有着巨大优势,可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该文以优先透过有机物为主旨,首先分析了材料对膜结构和特点的影响。其次综述了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对膜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膜在有机混合物分离回收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渗透汽化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未来优先透过有机物渗透汽化膜的研究应借助新的计算工具,侧重于材料选择、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的改进,如探索具有多功能化学基团和具有明确层次结构的多孔填料的聚合物材料等,使优先透过有机物渗透汽化膜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 MES捕获CO2及高效催化转化研究进展

      2022, 39(7).

      摘要 (73) HTML (0) PDF 3.60 M (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电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MES)为二氧化碳还原为乙酸盐和其他多碳物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生化转化途径,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固定CO2具有原料容易、操作条件温和、不含有毒物质、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为全球碳中和、碳减排带来了新机遇。在研究人员对提高产率、转化效率、碳链延长方面的深入研究下,基于对电极材料的选择、修饰,菌群的驯化,操作条件的限制,乙酸最高产率达1330g/(m2?d),催化转化C1废气并耦合二次发酵生产了C2-C4产物以及具有更长碳链的中链脂肪酸。在概述阴极电活性微生物吸收胞外电子的分子机制捕获和转化CO2的基础上,综述了合成有机酸的代谢原理、二维和三维等电极材料使用现状以及提高产物产率、产物及碳链延长的方法,并对未来MES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 N—Cl型卤胺抗菌材料紫外稳定性研究进展

      2022, 39(7).

      摘要 (110) HTML (0) PDF 1.19 M (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N—Cl型卤胺抗菌剂具有高效、快速、稳定、安全、可再生的抗菌性能,由其开发的抗菌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纺织、水过滤等领域。然而,N—Cl型卤胺抗菌材料在应用过程中,紫外光的作用会使材料上的N-Cl键或抗菌剂与材料基质的连接共价键断裂,导致活性氯的含量降低,进而引起其抗菌性能的下降。如何提高卤胺抗菌材料的紫外稳定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点关注。该文首先阐述了N—Cl型卤胺抗菌剂的种类和造成N—Cl型卤胺抗菌材料中活性氯含量降低的两种因素;然后,综述了通过改变卤胺前驱体结构,引入纳米TiO2、纳米ZnO、AgCl无机粒子和有机紫外吸收剂来提高卤胺紫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 酞菁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2, 39(7).

      摘要 (48) HTML (0) PDF 4.51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探测波长的可调谐性、低成本制造、易与柔性/轻质器件兼容等优点,在图像显示、光学通信、生物传感等前沿科技领域备受关注。酞菁类化合物由于具有窄而可调的光学带隙、优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高的光生载流子效率等优点在有机光电探测器核心功能层—光活性层中极具应用潜力,成为近年来被重点研究的一类光敏材料。本文介绍了酞菁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分类,简述了光电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器件基本结构和光电特性参数,重点回顾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酞菁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探测器光活性层的制备、探测波长的调节、器件功能的整体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总结并展望了酞菁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探测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 三基色荧光碳点制备及呈色特性的研究进展

      2022, 39(7).

      摘要 (49) HTML (0) PDF 12.31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通过碳化法、微波法、水(溶剂)热法制备蓝、绿、红三色碳点(Carbon Dots,CD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出三色碳点的不同属性。总结了影响CDs荧光呈色的主要因素,包括前驱体种类和浓度、反应溶剂的种类和反应温度等条件,指出当前在三基色CDs制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精确控制CDs发射波长为460 nm、550 nm和630 nm的潜在解决方案。从工业化应用和智能响应的角度,对三基色CDs加色法合成系列荧光色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ZIF-8及其衍生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2022, 39(7).

      摘要 (169) HTML (0) PDF 2.94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8(ZIF-8)是以锌离子为配位中心,通过与2-甲基咪唑配位自组装形成的多孔结晶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等优点,近年来在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综述了近三年来ZIF-8在水处理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ZIF-8的水稳定性和环境因子对ZIF-8吸附水中污染物的影响,最后讨论了ZIF-8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挑战和前景,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功能材料
    • 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

      2022, 39(7).

      摘要 (41) HTML (0) PDF 2.70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化学交联技术制备了一种生态友好和成本低廉的BT-g-CMC水凝胶,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废水中回收磷和缓释磷肥。吸附研究表明,当CMC/BT的质量比值为1时,在298 K下水凝胶对H2PO4-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吸附容量为18.78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120 min;其次,将富含磷的BT-g-CMC1.0水凝胶用作缓释肥料(SRFs),结果表明,SRFs具有优良的保水和缓释能力。盆栽实验表明,SRFs对蔬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土壤修复实验表明,当SRFs用量为0.3g,浸出3次时,对土壤中Cr(Ⅲ)的固定化率为82.9%。因此,SRFs具有广泛的工业和绿色农业应用。

    • 石杉碱甲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缓释特性

      2022, 39(7).

      摘要 (27) HTML (0) PDF 972.88 K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杉碱甲(Hup A)是从蛇足石杉中提取出来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AD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分子印迹和沉淀聚合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乙酯为交联剂成功制备石杉碱甲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印迹聚合物(MIP)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体外释药和MTT等实验对MIP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IP对石杉碱甲存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结合位点。市售石杉碱甲片在1h内快速释放,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有明显的突释现象。而MIP在1h后释放平缓,在24h附近达到平衡,可以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释放动力学符合Peppas模型,释放指数n=0.48,为非Fickian扩散机理。MIP生物相容性良好,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对MIP的细胞毒性数据显示,细胞存活率高于93%。

    • 等离子体改性TiO2/WO3/Bi2WO6纳米 复合材料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2022, 39(7).

      摘要 (87) HTML (0) PDF 3.06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二水合钨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通过优化水热法反应温度制备了WO3/Bi2WO6纳米片,将其与锐钛矿型TiO2纳米颗粒复合制备了可见光催化性能优良的TiO2/WO3/Bi2WO6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一种高密度管状等离子体放电装置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利用XRD、SEM、TEM、HRTEM、XPS、UV-Vis DRS、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其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20 ℃时,WO3/Bi2WO6纳米片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TiO2/WO3/Bi2WO6复合催化剂中掺入TiO2质量分数为10.7%时,所得三元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远优于WO3/Bi2WO6纳米片;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三元复合材料的吸收边向可见光红移,放电输入功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当放电电压为1.1 kV时,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未处理样品和WO3/Bi2WO6的2.2倍和3.9倍。

    • 新型PVC/OHA/D2EHPA基膜增强型聚合物包容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2022, 39(7).

      摘要 (54) HTML (0) PDF 1.74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聚合物包容膜(PIM)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制备了一种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包含固液两种载体的基膜增强型PIM。以N-羟基正辛酰胺(OHA)作为新型载体固定于基膜孔道内,利用其与有机萃取剂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传质。对制备的基膜增强型PIM进行SEM、EDS、FTIR、XPS、力学性能以及传质性能考察与表征。结果表明,载体配比为22% OHA+17% D2EHPA的基膜增强性PIM对50 mg/L的Zn2+的10h回收效果最佳,萃取率和反萃率分别为59.86%和51.10%。5个周期的运行实验中,基膜增强型PIM初始传质通量为587.36 mg.m-2.h-1,约是仅包含液相萃取剂PIM传质通量(312.64 mg.m-2.h-1)的2倍。5个循环周期结束后,基膜增强型PIM传质通量仍高于仅包含液相萃取剂PIM传质通量。

    • >生物工程
    • 山杏核壳黑色素氨基酸修饰物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2022, 39(7).

      摘要 (51) HTML (0) PDF 945.77 K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黑色素水溶性较差的问题,从废弃物山杏核壳中提取纯化得到黑色素并对其进行了氨基酸修饰,结果表明:精氨酸和DL-精氨酸的修饰效果最好,黑色素水溶性明显改善,其最佳修饰质量比分别为1:4.5和1:1.5;之后,比较了精氨酸和DL-精氨酸修饰前后黑色素的稳定性、水溶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质。山杏核壳黑色素经精氨酸与DL-精氨酸修饰后稳定性无较大变化;黑色素水溶性明显改善且仍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抑菌作用。最后选取精氨酸修饰山杏核壳黑色素进行了全棉纱布染色性能的探究并确定了最适染色条件为染色温度60°C,精氨酸修饰山杏核壳黑色素的质量浓度0.08 mg/mL,浴比1:10,染色次数4次。该文为开发来源丰富、天然无毒的天然高效染色剂与食品添加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超高压微射流技术提取对裸藻β-葡聚糖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022, 39(7).

      摘要 (17) HTML (0) PDF 2.22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超高压微射流对裸藻中的β -葡聚糖(EBG)进行分离提取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研究微射流时间、微射流压力、料液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对EBG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刚果红实验以及FT-IR、XRD、SEM等方法表征其结构。结果表明,EBG提取最佳条件为微射流时间93 s,微射流压力34 MPa,料液比1∶270 g/mL,SDS质量浓度4.2 g/L。在此条件下,EBG提取率为80.27%,与理论值81.69%接近。刚果红实验及FT-IR、XRD、SEM测试结果表明,EBG具有有序的三螺旋结构; EBG的结晶度减小;SEM测试结果表明,EBG表面出现裂痕与空隙。通过对裸藻β-葡聚糖标准品(EBGS)和EBG对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浓度为0.4~2.0 mg/mL时EBGS和EBG对DPPH?清除率基本相同,在浓度为4.0 mg/mL时EBG对DPPH?清除率达到50.26%高于EBGS对DPPH?清除率35.14%。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限域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湿式氧化性能

      2022, 39(7).

      摘要 (32) HTML (0) PDF 2.84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位合成法将Ni单原子限域的Ni-NCNT碳纳米管结构架构到活性炭表面制备Ni-NCNT/AC催化剂载体,再利用浸渍法制备负载Ru金属催化剂(Ru@Ni-NCNT/AC),以降解乙酸废水。通过SEM、TEM、XAFS、XPS、H2-TPR和CO-DRIFTS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元素价态、表面吸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及DFT计算。结果表明,Ni单原子作为催化助剂,通过改变基底材料的电子特性从而促进表面贵金属发挥更高的催化氧化乙酸的活性。在温度250℃,压力6.5MPa条件下,连续运行10天,乙酸的去除率持续稳定在95 %以上,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 双相深共熔溶剂提取的银杏果外种皮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回收

      2022, 39(7).

      摘要 (50) HTML (0) PDF 828.93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双相深共熔溶剂(TP-DES)体系同时提取分离银杏果外种皮中亲水性成分萜内酯、黄酮、原花青素和疏水性成分银杏酚酸,分别利用EOPO(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和大孔树脂对TP-DES中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活性成分进行回收。萜内酯、黄酮和原花青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酚酸用HPLC测定,并根据回收过程中每一步的活性成分含量计算回收率。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为2650,质量分数为90%的EOPO进行回收萜内酯、黄酮和原花青素的回收率分别可达89.44%、53.27%和29.77%; HYA502B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回收银杏酚酸回收率可达93.33%。

    • 小尺寸TS-1的合成及其催化油酸甲酯环氧化

      2022, 39(7).

      摘要 (48) HTML (0) PDF 2.47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高效催化大尺寸油酸甲酯(MO)分子环氧化反应制备绿色增塑剂环氧油酸甲酯(EMO),采用水热法合成钛硅沸石(TS-1)和纯硅沸石(S-1),进一步利用水蒸气辅助晶化法成功制备了小尺寸的纳米TS-1(TS-1-s)和S-1(S-1-s)催化剂。重点考察了TS-1-s催化剂合成过程中溶胶干燥温度、溶胶与水质量配比、水蒸气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其微观结构和催化油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了XRD、UV-vis、SEM、TEM等手段对TS-1-s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大晶粒TS-1催化剂(MO转化率39.20%,EMO选择性82.56%),TS-1-s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MO转化率53.58%,EMO选择性85.48%)。

    • SiO2负载MoP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催化性能

      2022, 39(7).

      摘要 (35) HTML (0) PDF 1.11 M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SiO2载体上,以乙酰丙酮钼与次磷酸铵为原料,未经煅烧直接还原制备负载型磷化钼(MoP/SiO2)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TEM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浸渍液中P/Mo摩尔比(n(P):n(Mo)=1:1,2:1,3:1)、还原温度(500、550、600 ℃)对MoP相的影响,并考察其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液中P/Mo摩尔比为2、还原温度为550 ℃时,所获得的MoP/SiO2催化剂(MoP/SiO2-550-2)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反应中具有最好的转化率(99.7%)和优异的产物选择性(99.8%),这是由于MoP/SiO2-550-2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多小颗粒的MoP相。

    • HKUST-1负载磷钨酸选择性合成乙二醇单叔丁基醚

      2022, 39(7).

      摘要 (21) HTML (0) PDF 1.31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一锅法制备HKUST-1负载磷钨酸(HPW)催化剂HPW@HKUST-1,在异丁烯与乙二醇选择性醚化合成乙二醇单叔丁基醚(EGME)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通过XRD、SEM、EDX、BET、ICP分析催化剂结构,采用吡啶红外(Py-IR)、酸碱滴定确定催化剂酸性。结果表明,HPW负载量的提高增加了催化剂Br?nsted酸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反应物转化率,同时HPW负载量与催化剂孔径大小之间呈负相关性,孔径减小有利于提高目标产物EGME选择性。磷钨酸负载10%(以HKUST-1的物质的量为基准的摩尔分数)的HPW@HKUST-1催化剂活性较优,且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考察并确定该催化剂较佳工艺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 ℃,异丁烯与乙二醇摩尔比n(IB):n(EG)=6:1,催化剂用量为乙二醇质量的10%,乙二醇转化率97%,乙二醇单叔丁基醚选择性85%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固体Lewis酸脱N-苄基制备D-生物素Ⅰ

      2022, 39(7).

      摘要 (58) HTML (0) PDF 414.59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由双苄基生物素Ⅱ通过氢溴酸脱苄和关环两步反应制备D-生物素Ⅰ所引起的高能耗、高污染、毒性大的问题,以双苄基生物素Ⅱ为原料,一步法制备了D-生物素Ⅰ。对固体Lewis酸和溶剂种类、Lewis酸与双苄基生物素Ⅱ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FTIR、NMR、HPLC、LC-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结果表明,Lewis酸为氯化铝、溴化铝、氯化锌、溴化锌,溶剂为三氟甲苯,n(Lewis酸):n(双苄基生物素Ⅱ)=2:1,反应温度为70~75 ℃,反应时间为2 h时,产物收率可达90%以上,HPLC纯度达到99.0%以上。

    • 包载槲皮素P/O/W多重皮克林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2022, 39(7).

      摘要 (46) HTML (0) PDF 4.05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槲皮素溶解度低透皮性能差的问题,以疏水二氧化硅AEROSIL?R202、亲水二氧化硅AEROSIL?200为乳化剂,一缩二丙二醇和甘油为内醇相,制备水包油包醇(P/O/W)多重Pickering乳液,用其对槲皮素进行了包载。考察了内醇相(一缩二丙二醇和甘油)质量分数、疏水二氧化硅AEROSIL?R202质量分数、水乳比、亲水二氧化硅AEROSIL?200质量分数对P/O/W多重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条件为:内醇相〔m(甘油):m(一缩二丙二醇)=6:4〕质量分数为20%、疏水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3%、m(水):m(初乳)=5:5、亲水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2%。对各相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证明,成功制备了P/O/W多重Pickering乳液。X射线衍射仪(XRD)结果表明,槲皮素经多重乳液包载后结晶峰消失,表明该多重乳液对槲皮素有良好的包载效果。离心法测定包载槲皮素P/O/W多重乳液载药量达0.45 %± 0.02%。体外透皮实验和猪皮CLSM显示,槲皮素经该多重乳液包载后透皮性能得到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槲皮素在内醇相〔m(甘油):m(一缩二丙二醇)=6:4〕中的溶解度可达60±2.1 mg/g,远大于在水 (<0.5 μg/g)或油 (<1 mg/g)中的溶解度。

    • 热响应药物缓释的两亲性全氟酰氟聚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基聚合物的调控制备

      2022, 39(7).

      摘要 (74) HTML (0) PDF 1.48 M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纳米胶束是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良好载体,因为它们以受控的形式释放疏水性药物分子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三次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出一种热响应性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全氟酰氟聚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9)-b-聚(二甲基丙烯酰胺)-b-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360)(P(PFPHM9-b-DMAA-b-PEGMA360))。研究其自组装能力,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生物毒性,DOX封装率,模拟人体温度(37 ℃)及癌变组织温度(42 ℃)测试胶束释放药物能力。结果表明P(PFPHM9-b-DMAA-b-PEGMA360)临界胶束浓度为1.0 μg/L,P(PFPHM9-b-DMAA-b-PEGMA360)胶束的载药量为20.6 %,封装率为86.7 %,临界溶解温度为39 ℃,在42 ℃时和37 ℃,释药率分别为95.9 %和33.5 %。说明P(PFPHM9-b-DMAA-b-PEGMA360)具有温度敏感性,且有很大潜力作为DOX的药物载体。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PS协同Z型异质结2D/BiOI/g-C3N4 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2022, 39(7).

      摘要 (31) HTML (0) PDF 1.15 M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简单的热聚合方法制备了超薄石墨相氮化碳(g-C3N4),并用原位沉积-沉淀法在g-C3N4表面生成碘氧化铋(BiOI),复合构筑不同BiOI质量占比的二维碘氧化铋/石墨相氮化碳(2D/BiOI/g-C3N4,BICN-x)Z型异质结用以协同过二硫酸盐(PS)。通过XRD、FTIR、SEM、HRTEM、BET、UV-vis DRS对光催化剂的结构、表面官能团、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BiOI与g-C3N4质量比为2∶1(BICN-3)时,通过密切的界面耦合,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较高,光生e-以更快的迁移速度到达结构表面,并且在LED照射60 min内,BICN-3与PS形成的催化体系(BICN-3/PS)去除了88.2%的四环素(TC,10mg/L),降解速率是单独BICN-3的3.82倍。

    • >橡塑助剂
    • 生物基甘油酯类增塑剂的合成及增塑性能

      2022, 39(7).

      摘要 (21) HTML (0) PDF 794.21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油和不同结构脂肪酸(辛酸、2-乙基己酸、戊酸和2-甲基丁酸)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得到4种不同结构的甘油衍生脂肪酸酯,作为增塑剂用于聚氯乙烯(PVC)。利用FTIR和1HNMR分析增塑剂的结构与纯度,将4种增塑剂塑化的PVC试片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塑化的PVC试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DEHP塑化的PVC试片比,甘油三戊酸酯PVC试片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51%;甘油三辛酸酯PVC试片的初始降解温度提高了12.3 ℃;甘油三(2-甲基丁酸)酯PVC试片的耐挥发性更好,均具有替代DEHP的潜力。另外,分析增塑剂的构效关系,发现分子结构中支链多的增塑剂与PVC之间的相容性和耐抽出性更好,但热稳定性和耐挥发性降低。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含辣素衍生结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2022, 39(7).

      摘要 (19) HTML (0) PDF 3.28 M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进聚丙烯酰胺在原油三次采收领域存在的耐温耐盐性能差等问题,采用无助溶剂的无皂乳液聚合方式,以微量(0.05mol%)辣素衍生单体N-[3-(丙烯酰氨基甲基)-2-羟基-4,5-二甲基苄基]-丙烯酰胺(HMMAM)为功能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OMA)等共聚合成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PACSAM和PACIAM以提高聚丙烯酰胺的各项耐受性能。采用FTIR、1HNMR、TGA、SEM等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探讨聚合物的疏水缔合特性、耐温耐盐性、溶解性及缓蚀性能等。结果表明,PACIAM和PACSAM存在稳定的三维网状结构,临界缔合浓度分别为4.5 × 10-3 g/mL和4 × 10-3 g/mL,微量辣素衍生单体的引入使0.01 g/mL聚合物溶液在30℃下表观黏度提升至776 mPa·s和1224 mPa·s,90 ℃黏度保留率为37.57%和41.44%,在0.01 g/mL的NaCl溶液中黏度保留率为37.57%和42.12%,溶解速率为25 min和27 min,4 × 10-3 g/mL的聚合物溶液的缓蚀效率可达96.76%和97.28%,表明微量HMMAM的引入大大增加了聚合物的各项性能。

    • 盐刺激响应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能

      2022, 39(7).

      摘要 (23) HTML (0) PDF 2.79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丙烯酰胺(AM)、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ODAAC)和抗盐性非离子功能单体异构十烷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ECY)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HLMY)。通过黏度、荧光光谱、扫描电镜(SEM)和流变测试研究了HLMY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缔合性能以及盐和温度对HLMY缔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LMY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约为0.30%~0.35%。盐的加入增强了拟空间网络结构,同时,HLMY分子在NaCl溶液中比在CaCl2溶液中聚集得更紧密。在90、120和180 ℃,170 s-1下,将质量分数为0.6%HLMY溶液(以质量分数为5%NaCl盐溶液为溶剂)剪切时间小于500 s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HLMY在NaCl中具有优异的盐增稠能力,继续剪切2500 s时,黏度仍大于50 mPa·s。弹性模量(G′)随HLMY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体系的弹性增大,疏水结构单元数增加,形成密集的拟空间网络结构。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通过脱羧加成反应合成二苯并衍生物:β-酮酸的无催化剂曼尼希反应

      2022, 39(7).

      摘要 (35) HTML (0) PDF 373.93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种有效且通用的无催化剂的反应路线,用于获得二苯并[b,f][1,4]氧氮杂卓衍生物,所得产品的收率从较好到优秀(高达90%)。该过程涉及β-酮酸和环亚胺的无催化剂脱羧加成反应。

    • 可见光促进荧光素催化的氧化偶联反应合成苯并咪唑 [2,1-a]并异喹啉衍生物

      2022, 39(7).

      摘要 (80) HTML (0) PDF 479.92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苯并咪唑[2,1-a]并异喹啉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导电材料以及高分子等领域。开发其绿色的合成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室温下以N-丙烯酰胺结构为自由基受体,1,3-二氧戊烷为自由基来源,荧光素为催化剂,可见光驱动下经历自由基加成/环化反应历程制备了苯并咪唑[2,1-a]并异喹啉骨架结构。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48%~78%收率合成了11种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苯并咪唑[2,1-a]并异喹啉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对终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 新型含三氟甲磺酸酯的三蝶烯衍生物的合成

      2022, 39(7).

      摘要 (56) HTML (0) PDF 569.17 K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廉价易得的1, 8-二羟基蒽醌和1, 4-二羟基蒽醌为起始原料,设计不同的路线,先制备出关键中间产物1, 8, 13, 16-四羟基三蝶烯和1, 4, 5, 8-四羟基三蝶烯,后分别与三氟甲磺酸酐发生酯化反应,得到1, 8, 13, 16-四[(三氟甲磺酰基)氧基]三蝶烯和1, 4, 5, 8-四[(三氟甲磺酰基)氧基]三蝶烯,产率分别为46.2%、70.5%。产物的结构通过ESI-HMS和NMR (1H NMR、19F NMR)表征。该合成方法简单、高效,中间产物稳定,可为以三蝶烯为骨架的三氟甲磺酸芳香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