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论
    • 石墨炔及其衍生物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2022, 39(8).

      摘要 (210) HTML (0) PDF 6.91 M (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具有高效率、可溶液加工和低成本等优点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在PSCs的各个功能层及界面之间存在缺陷非辐射复合、界面接触不良和薄膜质量较差等问题,阻碍了PSCs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相较于石墨烯,含有sp杂化碳原子的石墨炔具有独特的三角微观结构、天然的带隙、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优异的光电和机械性能,成为光电能源领域重要的候选材料。综述了石墨炔及其衍生物在PSCs的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以及光吸收层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石墨炔及其衍生物在功能层及其界面中钝化缺陷、改善薄膜形貌和界面接触、提高载流子传输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对石墨炔及其衍生物在PSCs领域中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 含氟盘状液晶研究进展

      2022, 39(8).

      摘要 (196) HTML (0) PDF 992.07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进行改性成为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后,可以影响其热性能、电荷输运性能以及液晶的相行为等,最终改善材料的热、光、电和磁等性质。含氟盘状液晶由于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其合成方法和性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含氟盘状液晶分子的平面核上、外围侧链或桥体上取代的氟原子均能显著改变液晶的相变性质,如提升液晶相的热稳定性和柱状相的有序度等。该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利用氟原子改性盘状液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证实了氟化有利于改善液晶性质,并进一步归纳了含氟盘状分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盘状液晶氟化后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有助于启发科研工作者在药物合成、无机材料等领域引入含氟材料。

    • 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中的研究进展?

      2022, 39(8).

      摘要 (341) HTML (0) PDF 2.54 M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有吸引力的物化特性已在生物医药、电子储能、保护涂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和开采难度提高,石油勘探和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未来对碳氢燃料的需求。将功能化的纳米材料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结合,可以改善驱替剂的流变性能,改变储层岩石的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等,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为油田的有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综述了当前在提高采收率领域中的应用较多的几类纳米材料;之后,对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机理做了总结;最后,讨论了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食品软包装用透明高阻隔涂料:PVA涂料研究进展

      2022, 39(8).

      摘要 (433) HTML (0) PDF 5.90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乙烯醇(PVA)因其良好的透明性和成膜性以及优异的氧气和有机溶剂阻隔性,可用于透明、易回收、环境友好型的食品高阻隔软包装材料。但因其涂层对湿度敏感性差且不具备水蒸气阻隔性能而制约其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PVA化学交联,PVA能进行多元醇的酯化、醚化、缩醛化等化学反应;另一种是制备PVA-纳米复合涂料,PVA与纳米层状材料如蒙脱土(MMT)以及氧化石墨烯(GO)复合涂料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为此,分别从PVA的阻隔性及其影响因素、化学交联PVA涂料以及PVA-纳米复合涂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改性PVA涂料面临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 角蛋白基药物载体的发展及应用探讨

      2022, 39(8).

      摘要 (104) HTML (0) PDF 3.24 M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毛发中提取角蛋白,开发具有独特功能的角蛋白基药物载体材料,提高药物的活性和生物利用率,既能够增加毛发的利用价值,又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毛发中提取角蛋白进行二硫键重建、自由基聚合、多糖改性和烷基化等改性处理,赋予角蛋白基药物载体优异地功能特性,进一步拓宽其作为角蛋白基药物载体的应用范围。角蛋白基药物载体可被加工成纳米粒子、纤维支架、水凝胶等各种形式用于药物的递送。作为一种高硫含量且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结构蛋白,角蛋白基药物载体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微生物燃料电池纳米纤维基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2, 39(8).

      摘要 (130) HTML (0) PDF 7.33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环境友好型电化学装置,它可以利用电活性微生物从废水中提取能源,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是解决目前环境与能源危机的重要技术。然而,相对较低的产电效率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主要体现在阳极缓慢的胞外电子传递速率(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和较少的产电微生物附着量。纳米纤维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导率,是改善阳极的重要材料。本文介绍了影响阳极材料性能的因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纤维基阳极材料的种类与制备方法,针对纳米纤维基阳极材料在MFC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解释了各种纳米纤维材料的优缺点。最后,对纳米纤维基电极材料以及MFC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推动MFC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应用进展

      2022, 39(8).

      摘要 (334) HTML (0) PDF 602.68 K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大量排放已对全球的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开发经济有效的碳捕集技术。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碳捕集示范项目;重点对比了各碳捕集技术的优势与缺点,同时强调了捕集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均难以独立实现高效、节能、经济的碳捕集分离,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并提出了适用分离场景的应用建议;最后,简要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混合捕集技术可能是一种突破单一捕集技术瓶颈的可行方法。

    • 淀粉基发泡材料制备及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2022, 39(8).

      摘要 (227) HTML (0) PDF 2.97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淀粉基发泡材料被业界认为是取代石油基泡沫最具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可生物降解泡沫材料之一,调控材料内部泡孔分布和改善其性能是开发淀粉基发泡材料的重中之重。基于近年来对淀粉基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改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主要组分的作用及研究方向,详细总结了发泡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和影响发泡的工艺条件,归纳了淀粉基发泡材料性能改善的研究情况,探讨了发泡过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内部泡孔的表征方法,以便有助于淀粉基发泡材料的进一步开发。

    • >功能材料
    • 萃取非甾体抗炎药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22, 39(8).

      摘要 (47) HTML (0) PDF 1.10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adziszewski反应制备了聚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PAIL),并涂覆在氧化纤维素层析纸(Oxi-CFP)上得到薄膜萃取纸(Oxi-CFP@PAIL),用于萃取水中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经ATR-IR和TGA分析表明,PAIL通过化学键成功地附着在Oxi-CFP的表面。SEM和AFM测试表明PAIL附载在Oxi-CFP,同时其耐折度明显提高。此外,实验探讨了PAIL制备条件对Oxi-CFP@PAIL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IL制备温度为60 ℃、涂覆在纸上的质量分数为5%时,PAIL在纤维素纸的载入量最大,因此得到的Oxi-CFP@PAIL对四种NSAIDs(托美汀、酮洛芬、萘普生和双氯芬酸)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将萃取纸用于萃取水溶液中含有羧基的NSAIDs后,用含有1%甲酸和1% 1 mol/L乙酸铵的乙腈解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其对于四种NSAIDs回收率均大于80%,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0.10 μg/L和0.07~0.33 μg/L。

    • PET/CA根须状蓬松纳米纤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烹饪油烟过滤性能

      2022, 39(8).

      摘要 (77) HTML (0) PDF 4.30 M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净化烹饪油烟,采用共溶剂静电纺丝技术,通过调控聚酯(PET)和醋酸纤维素(CA)的共混比,制备根须状蓬松纳米纤维复合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及自动滤料测试系统等分析所制备纤维膜的微观形貌、表面润湿性及油烟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8:2纳米纤维复合膜成形良好,具有明显的根须状结构,直径集中在根须100nm和根冠300nm左右;且堆积蓬松,孔隙率、堆积密度分别达93.85±1.71%、0.023±0.008;水接触角154±1°,油从初始接触角84°到吸收为0°仅需2s,具有特殊表面润湿性;模拟烹饪油烟过滤测试表明:过滤效率达92%,过滤压降仅为36Pa,且经20次循环测试后其过滤效率基本不下降,仍保持在91%以上;在100 min连续过滤测试后,其过滤效率仍大于90%,过滤阻力规律性缓慢上升,满足烹饪油烟过滤的需求。

    • 水解对SL-g-P(AA-AM)/PVP半互穿高吸水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2022, 39(8).

      摘要 (66) HTML (0) PDF 8.24 M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木质素磺酸钠(SL)、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合成了SL-g-P(AA-AM)/PVP半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将SL-g-P(AA-AM)/PVP在NaOH溶液中进一步水解得到H-SL-g-P(AA-AM)/PVP。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考察了水解时间、水解浓度、水解温度以及搅拌速率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利用FTIR、LNMR、XRD、TG和SEM对水解前后样品的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水解前后样品的溶胀性能、保水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为0.0125 mol/L,水解温度为75 °C,搅拌速率为400 r/min的条件下水解2 h得到的树脂吸水倍率可达2011.12 g/g,远高于未水解树脂的吸水倍率(1292.11 g/g),且水解前后树脂的溶胀行为均符合一阶与二阶溶胀动力学模型。H-SL-g-P(AA-AM)/PVP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的溶胀能力(123.65 g/g)高于SL-g-P(AA-AM)/PVP(97.41 g/g),但由于水解后-COO-增多,树脂在MgCl2和FeCl3溶液中的溶胀能力并未提升,且H-SL-g-P(AA-AM)/PVP的溶胀能力受溶液pH影响较大。此外,水解后树脂的保水性能优于未水解的树脂,且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能。

    • 室温溶液制备半嵌入银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

      2022, 39(8).

      摘要 (58) HTML (0) PDF 5.40 M (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温下聚合物溶液一步降阻工艺,在裸银纳米线电极表面涂覆羟乙基纤维素(HEC)溶液,制备了纤维素银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HEC-AgNWs-PET)。通过SEM、AFM、UV-Vis等对电极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裸银纳米线电极表面涂覆质量分数为0.50%的HEC溶液后,将电极(透光率为87.7%)的初始薄层电阻从27 Ω·sq-1降低至14 Ω·sq-1,而对透光率几乎无影响。HEC溶液形成的纳米膜降低了电极表面粗糙度。复合电极在12 d的加速降解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并且在2400次内外弯曲测试中,其阻值分别变为1.35和1.45倍,远小于裸银纳米线电极的阻值变化量。

    • 温敏光子晶体及自适应结构色迷彩器件制备

      2022, 39(8).

      摘要 (151) HTML (0) PDF 2.83 M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制备出能够快速显示与环境匹配的色彩图案的器件,达到自适应环境的目的。以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氧化胺(C12DMHO)为基本单元,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双丙酮丙烯酰胺(DMAA)、丙烯酰胺(AM)在紫外聚合的条件下形成PNIPAM-co-PDAAM-co-PAM交联网络,制备了一种快速响应的C12DMAO/PNIPAM-co-PDAAM-co-PAM温敏型光子晶体水凝胶。通过包覆后与集成电加热板复合,构建自适应结构色器件。通过反色光谱测试、红外成像测试得出:通过将上述可聚合单体NIPAM、DMAA、AM比例的调整,材料的响应温度可在0~80 ℃范围内调节。当材料中单体含量为PNIPAM 0.2 g、DMAA 0.2 g、AM 0.05 g、MBAA 50 mg,响应的温度范围为22~30 ℃,结构色可以快速、动态可逆的在可见光区变化。

    • 热固化聚富马酸丙二醇酯/丙烯酸羟乙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22, 39(8).

      摘要 (85) HTML (0) PDF 3.87 M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富马酸二乙酯和1,2-丙二醇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成功合成聚富马酸丙二醇酯(PPF),并以PPF、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热固化构筑体系材料。利用FTIR)与1HNMR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润湿性能、力学强度、体外细胞毒性及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体系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其中当PPF和丙烯酸羟乙酯质量比为1∶3时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较佳;材料的亲水性较好,其接触角为53.28 °~76.17 °;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剪切强度、粘接强度、压缩强度及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1.33~1.63 MPa、1.86~3.18 MPa、60.47~88.15 MPa、 18.77~20.63 MPa;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变长,体系溶液pH呈下降趋势,其变化值为0.093~0.628;当PPF和丙烯酸羟乙酯质量比为3∶1时,试样的失重率和吸水率分别可达11.20%和38.27%,材料的降解速率较为缓慢;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体系材料细胞毒性轻微。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紫薇果实挥发油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

      2022, 39(8).

      摘要 (81) HTML (0) PDF 1.19 M (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单因素实验对紫薇果实挥发油进行实验水平选择,然后利用选择的各因素水平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利用气-质联用法测定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并测试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是在69 ℃、562 W、23.6:1 mL/g条件下,超声提取47 min,挥发油得率为2.72?0.02 %。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二十八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十四烷(17.307 %)、二十五烷(12.731%)和二十六烷(10.897 %)等。抑菌试验显示所有受试菌的生长均能被挥发油所抑制。挥发油中的主要抑菌成分是多种直链烷烃和Α-毕橙茄醇。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中空多孔磁性Fe3O4/纤维素/海泡石微球异相Fenton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2022, 39(8).

      摘要 (74) HTML (0) PDF 1.26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开发一种高效可循环利用的磁性生物质基催化剂,以微晶纤维素和纳米Fe3O4为原料,采用包埋法制得Fe3O4/纤维素(Fe3O4/MCC)溶液,将海泡石(SEP)掺入至Fe3O4/MCC中,制得磁性纤维素/海泡石复合微球(Fe3O4/MCC/SEP)。通过SEM、FTIR、VSM等对磁性微球的形貌、化学结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微球作为芬顿催化剂对亚甲基蓝(MB)染料的降解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Fe3O4/MCC/SEP微球呈现出优异的中空多孔结构和超顺磁性。当MB浓度为10 mg/L、pH为3、Fe3O4/MCC/SEP的投入量为0.02 g,H2O2用量为5 mL时,反应240 min对MB的Fenton催化降解率高达99%。此外,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对MB的降解率仍达83%。

    • 碱土金属对CuZrO2催化剂上乙醇制备酮类化合物性能的影响

      2022, 39(8).

      摘要 (67) HTML (0) PDF 538.44 K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以碱土金属Mg、Ca、Sr和Ba为助剂改性Cu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乙醇一步法制备酮类化合物的反应中。结果表明,以碱土金属Ba改性的Ba-CuZrO2催化剂上Cu电子结合能较高,有利于乙醇分子中O—H键断裂形成乙醛,且该催化剂表面乙醛脱附量最大、中强碱性位(晶格氧)碱性最强,明显促进了缩合反应的进行,酮类产物选择性最高,催化剂性能最佳。另外,碱土金属Ba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高表面积高分散度铜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22, 39(8).

      摘要 (171) HTML (0) PDF 834.99 K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传统共沉淀法进行改进,成功制备出高表面积(383.87 m2/g)高分散度(42.74%)的新型Cu-O-Al骨架结构催化剂,表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并使得催化剂上铜物种的颗粒更小、分散度更高,进而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由于形成了Cu-O-Al骨架结构,可以显著抑制铜物种的移动,进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以成本较低的空气作为氧源,在典型催化剂(CuAl3)上反应温度300 ℃、较高液时空速2 h-1下,MOP最佳转化率为85.2%,MOA选择性为55.7%,且稳定运行32 h,而该空速下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已基本无催化活性。

    • >香料与香精
    • 恩施土家烟熏腊肉挥发性成分提取

      2022, 39(8).

      摘要 (101) HTML (0) PDF 1.43 M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恩施土家烟熏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其挥发性物质,结合GC-MS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与检测,并对比了各提取方法对挥发性物质分布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烟熏腊肉挥发性物质种类分别为83种、53种、79种和62种,其中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有22种。这些挥发性物质分别为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酸类、酯类、醚类及其他含硫含氮杂环化合物;各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大的为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得到的苯酚,为42016.73 ng/g。通过各挥发性物质的香气活度值(OAV)分析发现,对烟熏腊肉风味有贡献的主要风味物质59种,其中香气活度值较突出的为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愈创木酚,高达10934。对比各提取方法结果发现,虽然不同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但是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比其他方法要高。同时对挥发物质进行了风味总结和嗅闻分析。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妥卡替尼的合成研究

      2022, 39(8).

      摘要 (217) HTML (0) PDF 582.09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氨基-4-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取代、环合、乌尔曼反应和水合肼还原硝基5步反应得到中间体4-([1,2,4]三唑并[1,5-a]吡啶-7-氧基)-3-甲基苯胺,总收率28.8%。2-氨基-5-硝基苯腈先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缩合,再与4-([1,2,4]三唑并[1,5-a]吡啶-7-氧基)-3-甲基苯胺环合得到N-[3-甲基-4-([1,2,4]三唑并[1,5-a]吡啶-7-氧基)苯基]-6-硝基-4-喹唑啉胺,再经硝基还原得到N4-[3-甲基-4-([1,2,4]三唑并[1,5-a]吡啶-7-氧基)苯基]-4,6-喹唑啉二胺,三步收率47.4%。同时,采用二硫化碳和2-氨基-2-甲基-1-丙醇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制备4,5-二氢-4,4-二甲基-2-(甲硫基)噁唑三氟甲磺酸盐,收率68.6%。最后,N4-[3-甲基-4-([1,2,4]三唑并[1,5-a]吡啶-7-氧基)苯基]-4,6-喹唑啉二胺和4,5-二氢-4,4-二甲基-2-(甲硫基)噁唑三氟甲磺酸盐以三乙胺为碱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妥卡替尼,收率62.8%,HPLC纯度99.08%。采用1HNMR、13CNMR和HRMS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路线原料廉价易得,为妥卡替尼的放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 L-硒代蛋氨酸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2022, 39(8).

      摘要 (221) HTML (0) PDF 555.35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蛋氨酸(I)烷基化后再经过溴取代反应生成溴代高丝氨酸溴酸盐(III);接着将硒分别和三种还原剂反应得到二硒化二钠后与化合物III反应;得到的硒代高胱氨酸(IV)经由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还原、碘甲烷甲基化获得硒代蛋氨酸(V)。对其主要步骤进行优化筛选,获得最优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新型还原剂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制备二硒化二钠可以获得的中间产物IV收率较高,而且当氢氧化钠与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摩尔比为4.0:1.0时,化合物III的最高产率为62.42%;采用化合物IV、碘甲烷摩尔比1.0:2.0,以及氢氧化钠与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的摩尔比2.7:1.0,可获得终产物V的最高产率为75.79%;最终产物V的结构结晶纯化(纯度95%)后结合质谱、氢谱、碳谱进行确证。

    • 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乳化性及抑菌性

      2022, 39(8).

      摘要 (96) HTML (0) PDF 1.22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酯化大豆蛋白和壳聚糖为原料,按照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0.1,将酯化大豆蛋白与壳聚糖溶液混合并常温搅拌3 h,制得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探讨了pH 5.0下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功能性质。采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结构,探讨了酯化改性协同壳聚糖复合改性对复合物乳化性和抑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氢键参与了酯化大豆蛋白-壳聚糖复合物的形成过程;在pH 5.0下,相较于酯化大豆蛋白,酯化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SPI-CS)、酯化大豆球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11S-CS)、酯化β-伴大豆球蛋白-壳聚糖复合物(M7S-CS)的乳化活性分别提升至10.8 m2/g、9.0 m2/g、12.0 m2/g,乳化稳定性分别提升至88.9 min、71.4 min、95.4 min;MSPI-CS、M11S-CS、M7S-CS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增加;以MSPI-CS、M11S-CS、M7S-CS为乳化剂制备乳液,乳液的平均粒径降低至255.2 nm、315.6 nm、253.6 nm,Zeta-电位绝对值提升至22.07 mV、20.68 mV、22.33 mV,同时乳液存储稳定性提高。

    • >皮革化学品
    • 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鞣制性能

      2022, 39(8).

      摘要 (45) HTML (0) PDF 3.51 M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Vi)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得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衣康酸)〔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RD、T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POSS-Vi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直径在50nm左右。将P(POSS-IA)应用于坯革鞣制工序中,与聚(衣康酸)〔P(IA)〕、聚(丙烯酸)〔P(AA)〕、聚(笼型倍半硅氧烷-丙烯酸)〔P(POSS-AA)〕、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甲基丙烯酸)〔P(POSS-MAA)〕鞣制坯革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P(POSS-IA)鞣制坯革具有较高的收缩温度,达到68.2 ℃;P(POSS-MAA)鞣制坯革增厚率最大,可达到53.3%;P(POSS-AA)鞣制坯革的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最高,分别达到31.6 MPa、59.3 N/mm。坯革的SEM和EDS结果表明,P(POSS-IA)纳米复合材料在鞣制坯革中分散更均匀。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金刚烷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2022, 39(8).

      摘要 (125) HTML (0) PDF 838.61 K (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氧化石墨烯和金刚烷为原料,通过水相合成法制备了金刚烷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A/GO,以FT-IR、XRD和XPS对A/GO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A/GO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氧化石墨烯相比,A/GO对甲基蓝(AB93)表现出高效吸附性,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分别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理论最大吸附容量(qm)为1250.0 mg/g。热力学分析表明,A/GO吸附AB93是自发的放热过程。A/GO吸附AB93对盐(NaCl和KCl)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而CaCl2能有效地促进A/GO吸附AB93。对于刚果红和AB93等的混合染料体系,A/GO能选择性吸附AB93。

    • 好氧颗粒污泥对钇离子的吸附/解吸性能

      2022, 39(8).

      摘要 (61) HTML (0) PDF 1.16 M (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实现稀土尾水中钇离子(Y3+)的回收,探究了好氧颗粒污泥(AGS)对Y3+的吸附-解吸附效果。考察了混合方式、初始Y3+浓度、pH、盐度、铅离子及粒径对AGS吸附效果的影响。相比于搅拌及振荡,曝气混合下AGS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80%以上的吸附在前10 min完成。当初始Y3+浓度<50 mg/L时,AGS能完全吸附废水中Y3+离子,此后吸附率随着Y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Na+和Pb2+会与Y3+竞争AGS上的吸附位点,导致吸附率减小。0.6~1.0 mm的AGS吸附容量最大,2.4~3.0 mm的AGS经人工破碎后吸附容量增大15%。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动力学符合伪二级模型(R2=0.9999),表明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Webber-Morris方程分析表明颗粒内扩散是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热力学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49),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单分子层吸附过程,拟合得到最大吸附量为Qmax=24.39 mg/gSS。利用XPS对吸附前后AGS进行表征,发现参与吸附官能团有酯基、羧基、氨基,同时与K+进行离子交换,钇在AGS表面的主要化学态是Y2(CO3)3。探究了硝酸及氯化铵对吸附饱和AGS的解吸效果。HNO3的单次解吸附率(99%)明显高于NH4Cl(64%),但五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HNO3组解吸附率降至10%,NH4Cl组解吸附率仍维持在50%。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在沙丁胺醇合成中的应用

      2022, 39(8).

      摘要 (140) HTML (0) PDF 362.72 K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溴水杨醛为起始原料,经还原、苄基保护、Suzuki-Miyaura偶联、双键加成、亲核取代、钯碳还原等反应合成了沙丁胺醇,反应总收率为56.0%(以5-溴水杨醛计)。并对关键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优的反应条件为:n(中间体II):n(乙烯基三氟硼酸钾):n(氯化钯):n(三苯基膦):n(碳酸铯)=1:1.2:0.02:0.06:2,在四氢呋喃/水(体积比 9:1,0.5 mol/L,以中间体II物质的量计)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12h。中间体产物的结构经高分辨质谱(HRMS)、1HNMR以及13CNMR进行了确证。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无需柱层析分离,适合沙丁胺醇的放大制备,具有工业化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