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多级孔的氮掺杂葡萄糖衍生碳的催化氧化应用

      2023, 40(7).

      摘要 (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材料是以过硫酸氢钾(PMS)为氧化剂的高级氧化法(AOPs)的一种重要催化剂。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模板和造孔剂,通过高温炭化法以及NH3高温后处理合成了氮掺杂多级孔碳材料NC-X-T〔X为NaNO3与葡萄糖的质量比,T为温度(℃)〕。采用氮气吸附-脱附、XRD、XPS、SEM、TEM对NC-X-T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晶体结构、化学组成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与测试。以NC-X-T为催化剂,以PMS为氧化剂,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了苯酚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造孔和掺氮过程的协同可极大提升NC-X-T材料的催化性能(0.005 g NC-0.5-800,1.0 g/LPMS,在40 min内可将5.3×10-4 mol/L苯酚(100 mL)完全降解,反应速率常数高达0.397 min-1),优于大多数金属及非金属催化剂。利用XPS对降解过程中NC-X-T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证实碳材料的氧化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经过高温无氧处理可以恢复其部分催化活性。

    • >功能材料
    • 柱填充再生纤维素交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质的调控

      2023, 40(7).

      摘要 (1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棉短绒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乳化法(低表面活性剂用量)制备了纤维素凝胶微球。利用XRD、光学显微镜、粒径分析仪、SEM、材料力学测试仪等对纤维素凝胶微球的形貌、结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及测试。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转速、m(纤维素溶液):m(液体石蜡)、溶液黏度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纤维素凝胶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素溶液(质量分数4%)为10g、交联剂用量为300 μL(交联度为3%)、乳化剂用量为0.1g、液体石蜡用量为30g、转速为200r/min,溶液黏度为2474Pa?s(增黏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能制备平均粒径为610 μm的纤维素凝胶微球。其中,粒径范围在400~800 μm的纤维素凝胶微球占比为54.93%。另外,用乙醇水溶液作为凝固浴来调节纤维素凝胶微球中纤维素链的聚集状态进而改变纤维素凝胶微球的力学性能。通过无水乙醇处理的纤维素凝胶微球能够承受60 mL/min流速产生的水压而不发生形变,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望于应用于血液灌流等填充柱领域。

    • >综论
    • 金属-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管光催化的研究进展

      2023, 40(7).

      摘要 (1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草药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2023, 40(7).

      摘要 (351) HTML (0) PDF 1.00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草药是中国传统的纯天然药物,具有来源极广、药物残留少、毒副作用微小和无抗药性等优点。中药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和临床医疗中。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安全性、温和、低刺激性的中草药活性成分作为天然添加剂应用在化妆品中。同时,含中草药的化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这为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运用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动力。首先,总结了中草药中6种常见活性成分,如酚类化合物、类黄酮、皂苷、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天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接着,综述了中草药活性成分的5大功效:保湿、祛斑美白、防晒、抗皱与祛痘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中草药功效性成分在化妆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发展方向。

    •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023, 40(7).

      摘要 (435) HTML (0) PDF 1.19 M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详细描述了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针对CO2加氢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低碳烯烃的两条路径,分别阐述了两种路径所用催化剂类型,并综述了助剂、载体对CO2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的影响,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对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 基于金属盐溶液的纤维素溶解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3, 40(7).

      摘要 (468) HTML (0) PDF 6.11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其绿色高值化利用在实现“双碳”和“循环经济”目标中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重要途径之一。众多纤维素溶剂体系存在价格昂贵、毒性和环境威胁、溶解工艺复杂、溶解效率低、溶剂回收困难和能耗高等问题。金属盐溶液体系具有高稳定性、价格便宜,同时溶解纤维素速度快、溶解工艺简单等特点,是更具应用前景的低成本绿色溶剂。本文综述了不同金属盐溶液溶解纤维素的溶解机理,总结了影响溶解性能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综述了基于不同金属盐溶液溶解纤维素在薄膜材料、凝胶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了金属盐溶液在纤维素溶解及功能化应用方面的优势、不足及发展方向,以期为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 >功能材料
    • 基于一种含吡啶的氟化二胺的聚酰亚胺合成与性能

      2023, 40(7).

      摘要 (73) HTML (0) PDF 605.57 K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对苯二酚为原料,依次与2-氯-5-硝基三氟甲苯和2-氯-5-硝基吡啶进行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后制备得到一种含吡啶杂环的氟化二胺单体6-{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氧基}吡啶-3-胺,并采用两步法将其与二酐聚合,得到4种芳香族聚酰亚胺(PI)。对所得PI的溶解性、耐热稳定性、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基于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和六氟二酐(6FDA)的PI在常见有机溶剂中都有不错的溶解性。N2氛围下,这些PI的5 %、10 %热失重温度分别在548 ℃和566 ℃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6~290 ℃,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这些PI薄膜有较好的光学透明度和力学性能,截止波长在382~438 nm,500 nm处的透过率在62 %~78 %,拉伸强度为98.3~110.5 MPa,弹性模量为1.86~2.14 GPa,断裂伸长率为9~23 %。

    • 基于生物质模板制备ZIF-8及抗菌性能

      2023, 40(7).

      摘要 (89) HTML (0) PDF 4.32 M (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赋予皮革表面优异的抗菌性,以己内酰胺改性酪素CA-CPL为模板原位生长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ZIF-8,并将其应用于皮革涂饰中。结合XRD、SEM和TEM等结果发现:通过调整生物质模板的尺寸与形貌,成功生长出晶体结构完整的CA-CPL@ZIF-8。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A-CPL@ZIF-8含量的增加,涂饰后皮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明显的抗菌效果,当其含量为0.8%时,皮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4 mm。

    • GMA接枝海藻酸钠的光交联协同二价金属阳离子配位交联互穿网络凝胶的制备及释药性能评价

      2023, 40(7).

      摘要 (117) HTML (0) PDF 1.11 M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海藻酸钠(Na-Alg)进行接枝改性得到Alg-GMA,利用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协同二价阳离子(M2+,M代表Ca和Ba)配位交联作用,可调节海藻酸盐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能。1HNMR结果表明,Alg-GMA中出现了与GMA相关的氢信号。在光引发剂Irgacure 2959存在下,Alg-GMA经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90s即可快速形成Na-Alg-GMA水凝胶。SEM和压缩应力-应变结果显示,Ca2+和Ba2+具有调节GMA接枝光交联海藻酸盐凝胶结构与性能的作用,这可能与Ca2+的平面四方形构型dsp2轨道杂化方式和Ba2+的正八面体构型d2sp3轨道杂化方式有关。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Ca-Alg-GMA和Ba-Alg-GMA均具有肠道靶向释放药物能力。溶血率和MTT实验结果显示,Ca-Alg-GMA和Ba-Alg-GMA具有血液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的特点。该研究拓展了基于海藻酸盐的新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空间,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 柔性PMIA复合电介质的制备及储能特性

      2023, 40(7).

      摘要 (116) HTML (0) PDF 1.38 M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抑制由于钛酸钡(BT)纳米粒子和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介电常数差异引起的PMIA复合电介质内部局部电场畸变,分别将二氧化钛(TiO2)和聚多巴胺(PDA)包裹在BT表面形成双核壳结构PDA@TiO2@BT复合粒子(PTBP),随后PTBP与PMIA溶液复合制备得到PTBP/PMIA复合膜 。结果表明:随着PTBP含量的增加,PTBP/PMIA复合膜 的介电常数明显提升;当PTBP含量为PMIA质量的10 wt% 时,复合电介质在1×103 Hz时的介电常数相较于PMIA基体提高了57.1%,同时在高温环境中(>150 ℃),PTBP/PMIA复合膜的介电性能保持稳定。此外,PTBP复合粒子还明显改善了PTBP/PMIA复合膜的储能特性;当PTBP含量为10 wt%时,复合电介质在室温、250 MV/m 时的储能密度(Ue)和放电能量密度(Ud)分别为1.91 J/cm3和1.23 J/cm3,相较于PMIA基体分别提升了103.2%和61.8%。

    • HPMo@UiO-66-SO3H用于中碳链结构磷脂的高效合成

      2023, 40(7).

      摘要 (127) HTML (0) PDF 973.30 K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氯化锆、磷钼酸水合物、1,2,4,5-苯四甲酸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原位合成法及接枝共聚法制得负载磷钼酸的磺酸基功能化UiO-66(HPMo@UiO-66-SO3H)。采用XRD、FTIR、SEM、EDS、XPS、N2吸附-脱附和TG-DTG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HPMo@UiO-66-SO3H促进大豆卵磷脂与中碳链脂肪酸(辛酸和癸酸)酯交换合成富含辛酸和癸酸的中碳链结构磷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对比了HPMo@UiO-66-SO3H与HPMo、UiO-66、HPMo@UiO-66和UiO-66-SO3H的反应活性,考察了HPMo@UiO-66-SO3H的循环利用性。结果表明,HPMo@UiO-66-SO3H具有介孔结构,并含有大量HPMo和磺酸基活性组分,且组分间可显著协同促进中碳链结构磷脂的合成反应;当HPMo@UiO-66-SO3H含量为大豆卵磷脂、辛酸和癸酸总质量的百分之5,m(大豆卵磷脂)∶m(辛酸)∶m(癸酸)=1∶10∶10,50 ℃下反应4 h时,产物的中碳链脂肪酸接入率高达百分之94.31(辛酸和癸酸接入率分别为百分之44.21和百分之50.10);HPMo@UiO-66-SO3H可循环利用5次活性无明显下降。提出了HPMo@UiO-66-SO3H促进酯交换制备中碳链结构磷脂过程的可能反应机理。

    • >香料与香精
    • 不同组合香辛料添加量对猪肉汤挥发性香气的影响

      2023, 40(7).

      摘要 (229) HTML (0) PDF 675.55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八角、桂皮、月桂叶、香葱、姜按不同添加量和猪五花肉煮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探究不同组合香辛料添加量对猪肉汤风味轮廓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香辛料最优添加量为:0.130%八角,0.050%月桂叶,0.027%桂皮,0.800%香葱和0.130%生姜,且其添加量对猪肉汤风味轮廓影响较大。在4个不同浓度组合香辛料的猪肉汤中共同鉴定出56种挥发性物质。组合香辛料为猪肉汤引入了肉桂醛、茴香脑等物质。己醛、(2E,4E)-癸二烯醛、1-辛烯-3-醇、3-羟基-2-丁酮及2-正戊基呋喃的相对含量随香辛料添加量增大而增大,表明香辛料中某些成分可能对脂肪氧化降解及美拉德反应有影响。本实验为肉质品风味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

    • >医药与日化原料
    • 秸秆类木质素特征结构的抗紫外辐射性能

      2023, 40(7).

      摘要 (237) HTML (0) PDF 887.93 K (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合成并应用麦黄酮、阿魏酸、对香豆酸、芥子酸以及C5?C5连接 的二聚体等6种木质素模型物,结合稻草、麦草和燕麦三种碱木质素对秸秆类木质素中非常规特征结构的抗紫外辐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分别将质量分数为2%的模型物或碱木质素添加至润肤霜或低倍防晒霜后,添加麦黄酮后的霜体防晒指数(SPF值)增幅最高,阿魏酸次之,分别由基础霜的SPF值 1.06(10.00)提升至4.67(38.49)和3.77(34.69),增幅显著;而添加对香豆酸和芥子酸后相应的SPF值增幅较少,揭示了甲氧基的存在形式对木质素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将三种碱木质素添加至不同基础霜后,相应的SPF值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结果表明,在木质素分离过程中保留麦黄酮有利于提升其紫外防护效果;同时,阿魏酸和对香豆酸的存在对秸秆类木质素的抗紫外辐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 降脂药非诺贝特的工艺改进

      2023, 40(7).

      摘要 (72) HTML (0) PDF 2.00 M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以对氯苯甲酰氯为原料,FeCl3催化苯甲醚和对氯苯甲酰氯发生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生成4-氯-4'-甲氧基二苯甲酮,继而水解生成4-氯-4'-羟基二苯甲酮,4-氯-4'-羟基二苯甲酮再与丙酮、氯仿缩合得到非诺贝特酸;非诺贝特酸再和异丙醇酯化生成非诺贝特,进一步纯化后制备非诺贝特晶体。采用MS、FTIR、X 单晶衍射、1HNMR和13C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解析了非诺贝特晶体结构。考察了投料量、反应温度以及精制溶剂等因素对非诺贝特中间体及非诺贝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4-氯-4'-甲氧基二苯甲酮的优化条件为:n(苯甲醚)∶n(三氯化铁)∶n(对氯苯甲酰氯)=4.0∶0.0125∶1.0,145~155 ℃反应6 h;合成非诺贝特酸的优化条件为:n(氯仿)∶n(4-氯-4'-羟基二苯甲酮)=2.5∶1.0,析晶温度为10 ℃,析晶溶剂为甲苯;合成非诺贝特的优化条件为:n(非诺贝特酸)∶n(异丙醇)∶n(浓硫酸)=1.0∶3.0∶2.0,用异丙醇精制得到非诺贝特晶体。非诺贝特的总收率可达56.17%(以对氯苯甲酰氯计),产物HPLC纯度达99.93%。

    • 油茶花提取物的美白功效评价

      2023, 40(7).

      摘要 (143) HTML (0) PDF 635.13 K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油茶副产品提取物的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抑制效果的油茶花提取物,并以曲酸作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培养的人A375黑素瘤细胞模型和斑马鱼胚胎模型探究其对体内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花、油茶叶、油茶蒲和油茶粕提取物均表现出较好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其中油茶花效果最佳,其抑制IC50为0.49 mg/mL。与曲酸相比,油茶花提取物表现出极显著的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和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p<0.01),作用浓度为160 μg/mL时,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34.30%,相对黑素含量减少了26.41%。当油茶花提取物暴露浓度为100 μg/mL时,其对斑马鱼体内酪氨酸酶抑制率达到32.47%,相对黑素含量降低至64.39%,作用效果与曲酸相当。油茶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对细胞和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潜在的美白功能成分,在日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 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涂膜保鲜技术研究

      2023, 40(7).

      摘要 (271) HTML (0) PDF 4.51 M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甜玉米芯多糖和壳聚糖为涂膜原料,以甘油、阿拉伯胶为增稠剂,制备成多糖基复合涂膜,以涂膜拉伸强度为指标确定壳聚糖与乙酸比例1:100、阿拉伯胶的质量浓度0.15 g/mL、壳聚糖溶液与阿拉伯胶溶液的比例1:2、甘油添加量1.8 mL、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添加量1.2 mL,采用响应面优化配方最后制备的甜玉米芯多糖基涂膜拉伸强度达到92.37±2.07 KPa。并将涂膜运用于千禧果、金钱橘、葡萄的保鲜处理,进行保鲜效果的研究,以水果的腐败率、失重率、水果的颜色色差、多酚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得知PC1和PC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2.353%。说明涂膜对水果保鲜具有一定效果,为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在涂膜保鲜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支持。

    • 新鲜度指示型包装膜的构建及智能监测性能

      2023, 40(7).

      摘要 (129) HTML (0) PDF 2.45 M (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及智能监测其品质变化,以乙酰化和磷酸化双改性木薯淀粉为原料,花青素为颜色指示剂,通过流延法制备了新鲜度指示型包装膜。采用正交实验探究包装膜木薯淀粉种类、木薯淀粉质量浓度、甘油含量、花青素浓缩液含量4个因素对膜物理、机械和水蒸气阻隔性能的交互影响,并考察了最优膜在鱼片包装中的颜色智能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当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质量浓度为40 g/L,甘油含量为30%(以木薯淀粉的质量为基准,下同),花青素浓缩液含量为30%(以木薯淀粉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时,制备的包装膜(S1膜)综合性能最优,其透明度、疏水性、水蒸气阻隔能力和抗拉强度较天然木薯淀粉膜分别提高36.18%、72.38%、40.00%、353.37%。S1膜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下分别呈粉红色、紫色和黄绿色,且对氨气反应灵敏。S1膜的颜色变化可反应鱼片新鲜度等级。

    •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2023, 40(7).

      摘要 (55) HTML (0) PDF 2.92 M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质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孔结构等,但其表面活性位点较少,使其电化学传感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其电化学活性,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热解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P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EIS、CV和DP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 ℃条件下所制备碳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0 μmol/L,检出限为(1.19±0.04)×10-8 mol/L(信噪比S/N=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 >橡塑助剂
    • 改性凹凸棒土对PBAT阻燃性能的影响

      2023, 40(7).

      摘要 (80) HTML (0) PDF 10.07 M (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费托蜡(FTW)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阻燃剂F-ATP,并对F-ATP的形貌、结构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ATP团聚现象消失且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将阻燃剂F-ATP加入到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基体中制备了PBAT/F-ATP复合材料。采用LOI、UL-94、CCT、FTIR-TG、拉曼光谱和SEM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剂F-ATP添加量为10%(以复合材料质量计,下同)的PBAT/F-ATP复合材料(PBAT-3)阻燃效果最佳,其LOI值达到23.5%,UL-94等级达到V-1级,熔滴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此外,与ATP添加量为10%的PBAT/ATP复合材料相比,PBAT-3复合材料的PHRR、THR值分别降低了4.99%和26.11% 。TG-IR结果表明,PBAT-3复合材料气态产物的释放量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均有所降低,起到了很好的气相阻燃效果,这主要归因于阻燃剂F-ATP的加入使得PBAT/F-ATP复合材料形成致密且连续性好的炭层结构,有效地隔绝了复合材料内部与外界的热量/质量的传递。

    • HKUST-1@APP环氧树脂阻燃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2023, 40(7).

      摘要 (237) HTML (0) PDF 1.29 M (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溶剂热法将HKUST-1〔Cu3(BTC)2, BTC为1,3,5-苯三甲酸〕负载到聚磷酸铵(APP)的表面制得HKUST-1@APP,然后将不同量的HKUST-1@APP与环氧树脂(EP)混合后固化制备HKUST-1@APP / E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氧指数测定仪、电子拉力机等对EP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HKUST-1@APP的添加量为总体系的5%时,复合材料EAC-5的极限氧指数为27.5 %,垂直燃烧测试(UL-94)通过V-1级。添加HKUST-1@APP后,样品残炭的AD/AG(拉曼光谱中无定形碳的碳原子与晶体碳中SP2杂化的碳原子振动分别形成的D峰与G峰的峰面积比)降低到0.043,而添加总质量5%APP的EA-5的AD/AG为0.3161,说明HKUST-1@APP还可以改善环氧树脂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炭层,使炭层更连续、石墨化程度更高。

    • >纺织染整助剂
    • 石墨烯微胶囊/海藻酸钙对涤纶织物的阻燃处理

      2023, 40(7).

      摘要 (92) HTML (0) PDF 3.60 M (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并解决涤纶织物的熔滴现象,本文采用石墨烯微胶囊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出阻燃涂覆液,采用浸轧法制备阻燃涂覆涤纶织物。考察涂覆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结果表明:25g/L的海藻酸钠和1g的石墨烯微胶囊阻燃涂覆处理后的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由19.7%,上升到28.34%,达到难燃织物的标准。整理后的涤纶织物达到了V-0标准,涤纶织物燃烧后产生的熔滴的现象消失。织物的断裂强力由135.21N降低到了106.77N。涂覆处理前后,织物达到最大热分解速率的温度未产生明显变化,残炭率由12.07%上升到了26.98%,最大质量损失速率由1.79%/℃降低到了0.96%/℃。同时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热焓值由58.4J/g上升至68.4J/g。织物的导热系数由0.587 W/cm.℃×10-4提高到0.842W/cm.℃×10-4,热学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织物燃烧后所形成的残炭由无到连续且致密。

    •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 电站燃油锅炉腐蚀抑制剂的合成及作用机理

      2023, 40(7).

      摘要 (83) HTML (0) PDF 793.32 K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环烷酸4种有机酸和活性MgO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复合无机-有机酸镁腐蚀抑制剂,考察使用性能,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复合碳酸镁-环烷酸镁腐蚀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加量为1000 μg/g时,烟气中SO3含量降低了70.0%,钢片腐蚀速率降低了21.6%。进一步分析表明,合成的产品是一种纳米级MgCO3粒子在有机酸镁胶束包裹下形成的稳定胶体体系,有效解决了MgCO3粒子在燃油中分散性差的问题,有利于发挥无机-有机镁盐的协同作用。随着燃油燃烧,腐蚀抑制剂产生的MgO与燃油产生的V2O5结合,降低了V2O5的浓度,减弱了其对SO2向SO3转化的催化作用,使烟气中SO3含量降低,抑制了低温腐蚀。同时,MgO的存在使燃烧生成的钒酸盐种类由低熔点变为高熔点,高温腐蚀得到缓解。

    •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HD的合成

      2023, 40(7).

      摘要 (47) HTML (0) PDF 1008.09 K (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提高酸化施工作业效果。以丙烯酰胺(AM)、磺酸盐单体(HSY)、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AAC-18)为功能性单体,合成并研究了一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自组装酸化转向用聚合物AHD,利用FTIR和GPC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AHD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自组装形成酸化转向体系。90 ℃下,AHD加量为1.0 %、STAC加量为0.2 %(以HCl溶液总质量为基准),无需交联剂转向酸黏度从3 mPa·s增加到288 mPa·s,鲜酸黏度低于非交联聚合物转向酸,容易注入地层。油的加量为1.0 %时,可使残酸破胶后黏度低于10 mPa·s,保留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型转向酸在遇油自动破胶,利于返排的优点。通过TEM与DLS研究机理发现Ca2+会促进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自组装体系形成更加庞大的聚集体,进而使转向酸得以转向。

    •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 Pa-APP/PER/α-ZrP阻燃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2023, 40(7).

      摘要 (303) HTML (0) PDF 3.54 M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以α-磷酸锆(α-ZrP)为协效剂,与哌嗪改性聚磷酸铵(Pa-APP)/季戊四醇(PER)复配构建膨胀型阻燃体系,研究了该阻燃体系对聚丙烯酸酯的阻燃效率,分析了其阻燃机制。正交试验表明:当阻燃剂总添加量为25%,Pa-APP : PER=9:2以及α-ZrP含量为2%时,阻燃改性聚丙烯酸酯的LOI值达到最大值(30.4%),UL-94达到V-1等级,热释放峰值和总热量释放量相比纯聚丙烯酸酯分别降低了75.9%和39.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分析仪对改性聚丙烯酸酯残炭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证实Pa-APP/PER/α-ZrP复合阻燃体系能够有效抑制熔滴,提高聚丙烯酸酯的残炭量和改善炭层结构,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生烟量,显著提高改性聚丙烯酸酯的阻燃安全性能。

    • >精细化工中间体
    • 以丹皮酚为前体催化合成一氯查尔酮及黄酮的研究

      2023, 40(7).

      摘要 (259) HTML (0) PDF 902.40 K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以丹皮酚为前体催化合成一氯代查尔酮及其黄酮的工艺,开拓合成氯代查尔酮和黄酮的新途径。让丹皮酚和不同位次的一氯代苯甲醛通过克莱森-斯密特反应碱催化合成一氯代的查尔酮Ⅰ、Ⅱ和Ⅲ,进而对三种查尔酮分别进行碘催化关环合成出来了一氯代的黄酮Ⅳ、Ⅴ和Ⅵ,测试产物的1H NMR、13C NMR、135° DEPT、FTIR以及其紫外和荧光性能,氯代黄酮Ⅳ、Ⅴ、Ⅵ的收率分别为88.6%、87.7%、86.1%,在荧光峰(λex/λem)220/415 nm处荧光强度分别为400、500、600。合成查尔酮是关键步骤,以合成查尔酮Ⅰ为例,通过考察碱、温度、溶剂等单因素对查尔酮产率的影响,经响应面法优化其合成工艺条件:一氯代苯甲醛的用量3.6 mmol、丹皮酚3 mmol、乙醇15 mL、NaOH 0.239 g、70 ℃下回流10 h,查尔酮Ⅰ的收率高达93.7%,同样条件下,查尔酮Ⅱ、Ⅲ的收率为92.3%、92.1%。该文合成一氯代查尔酮及其黄酮的工序简单、绿色环保,可实现规模化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