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41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论
    • 油气田刺激响应性材料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2024, 41(7).

      摘要 (103) HTML (24) PDF 3.45 M (3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田化学品在钻井完井、压裂酸化、调剖堵水、乳化降黏、油水分离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但低渗透、高温、高盐、极端pH及使用过程中温度、pH变化等苛刻油气藏环境,给应用于油田化学品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引入磺酸基等抗温抗盐基团或增大驱油剂相对分子质量等传统方式已难以满足油田需求。该文介绍了温度敏感、pH敏感、磁响应、CO2敏感、盐度敏感等响应环境变化的刺激响应材料的原理、性能和潜在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刺激响应性材料在油气开采中的发展前景。

    • 市政污泥生物质炭在废水吸附处理中的应用

      2024, 41(7).

      摘要 (78) HTML (10) PDF 2.39 M (3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中排放的污泥量日益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超过9000万吨。市政污泥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及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孔隙结构以及丰富的含氧基团,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吸附处理领域,实现了固体废物再利用和去除污染的双重目的,做到以废治废,达到生态与发展的双赢。本文系统总结了污泥生物质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综述了其对废水中重金属、染料、无机盐、抗生素、酚类等的应用及其吸附机理,指出未来污泥生物炭的发展方向和需攻克的难题,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的资源化处理体系。

    • 用于常见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柔性荧光传感器

      2024, 41(7).

      摘要 (61) HTML (20) PDF 9.47 M (3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研发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检测的传感器及其阵列对治理环境污染、保障人们健康生活意义重大。近几年,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征的荧光分子探针逐渐成为污染物检测的重要工具,将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于柔性基质表面制备的荧光传感薄膜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微痕量物质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尺寸可调和不污染待测体系等优势,尤其是对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基于荧光探针技术的柔性传感薄膜与器件对常见气相、液相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荧光探针;柔性传感;薄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O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5214 (2020) 01-0000-00

    • 纳滤膜在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4, 41(7).

      摘要 (101) HTML (44) PDF 2.75 M (3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锂(Li)资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40%,然而其产能仅能满足工业需求的20%,80%的Li需要进口,研究新一代提Li技术需迫在眉睫。纳滤(NF)膜具有选择性离子分离能力,在Mg2+、Li+的选择性分离中表现出突出的潜力。商用NF膜多荷负电,受Donnan效应和静电引力影响,其对正离子的分离能力有限。近年来,人们发现荷正电NF膜可以有效分离具有相似水合物离子半径的Mg2+和Li+。该文介绍了NF膜中离子传输理论和选择性筛分机理,综述了商用NF膜在盐湖提Li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了荷正电NF膜的制备方式(包括胺单体的选取、纳米材料掺杂、引入中间层及表面接枝等)对提升Mg2+、Li+的选择性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总结了荷正电NF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 纳米光热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2024, 41(7).

      摘要 (130) HTML (27) PDF 8.77 M (3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耐药菌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对人们的生活及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耐药菌的快速变异和新抗生素研发的滞后,迫切需要新的抗菌手段以应对上述问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光热转换),提高局部温度,进而杀死细菌的新型抗菌技术。PTT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产生耐药菌的可能性较低,在抗菌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各种具有光热转换效果的纳米粒子以及基于此设计的纳米复合材料是PTT的关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光热剂(PTAs)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TAs的种类及应用领域,对PTT抗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PTAs抗菌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4, 41(7).

      摘要 (49) HTML (8) PDF 4.57 M (3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其中,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的40%左右,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会增加碳排放和加速化石能源的消耗,因此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节能性能逐渐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储热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相变储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储放热能力,是实现热能储存以及温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建筑节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综述了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石膏基相变材料的不同,分析归纳了石膏基有机相变材料和石膏基复合相变材料,介绍了浸渍法、多孔材料吸附法、微胶囊法等制备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方法和机理,以及影响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因素。最后,展望了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方向。

    • 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基化合物研究进展

      2024, 41(7).

      摘要 (65) HTML (21) PDF 1.47 M (3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伯醇催化氧化制羧基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一类极为重要的转化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对于多相催化系统,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近年来涉及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基化合物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单金属和双金属活性组分,以及是否采用载体等角度,系统评估了伯醇氧化多相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展望了多相催化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 碳捕集固体胺吸附剂载体性能优化策略及分析

      2024, 41(7).

      摘要 (50) HTML (18) PDF 1.93 M (3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捕集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应用的有效途径,固体胺吸附剂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重要手段。其中,载体改性和胺种类优化是固体胺吸附剂研究热点策略。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固体胺吸附剂优化策略的作用机制、技术难点和碳捕集效果等,重点阐述并比较了硅基、多孔碳和有机框架载体优化策略在改善CO2选择性、吸附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固体胺吸附剂未来在高效稳定捕集、生物质吸附和碳利用与封存等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 含亚乙烯基的氢氟烯烃的研究进展

      2024, 41(7).

      摘要 (38) HTML (10) PDF 860.42 K (3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对含亚乙烯基(—CH==CH—)的氢氟烯烃(v-HFOs)的合成路线和应用性能进行了综述。目前,在氟-氯交换、异构化、脱卤化氢、选择性加氢、加氢脱氯、调聚等合成v-HFOs的主要路线中,氟-氯交换的路线具有起始原料易得、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是合成v-HFOs的最佳路线。由于v-HFOs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清洁性能、发泡性能和刻蚀性能,主要用作制冷剂、热泵工质、清洗剂、发泡剂和刻蚀剂,特别是E型v-HFOs〔(E)-v-HFOs〕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分别与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和清洗性能进行多领域交叉,实现了(E)-v-HFOs应用于浸没式液冷和带电清洗的新场景。展望了v-HFOs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高活性的氟化催化剂,环保绿色的新型合成路线,以及v-HFOs的新型应用。

    • >功能材料
    • 基于天然珊瑚礁结构的仿生珊瑚修复材料

      2024, 41(7).

      摘要 (60) HTML (26) PDF 3.43 M (3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全球温度升高、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以及化学污染物增多等诸多因素,海洋珊瑚礁白化问题日趋严重,开发新型珊瑚礁修复材料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指状蔷薇珊瑚礁(CR)为研究对象,在对CR进行全面化学成分分析、物理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白水泥(WCE)作为基底,通过添加发泡剂(LG-2258)、碳酸钙、碳酸氢钙和壳聚糖(CS)等物质,模拟珊瑚礁的化学组成及物理结构,制备了珊瑚礁仿生材料。通过SEM、FTIR、EDS、ICP-OES和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对天然珊瑚礁及仿生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表明仿生材料具有与天然珊瑚礁相似的孔隙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珊瑚植株在仿生材料表面培育六个月后平均长高10.36 mm,珊瑚虫可附着在仿生材料表面生长出新的珊瑚组织。

    • 基于电泳沉积工艺的低粘附抗菌涂层的制备

      2024, 41(7).

      摘要 (40) HTML (12) PDF 6.86 M (3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表面能涂层因其优异的防污自清洁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涂层存在易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破坏而导致防污效果下降的问题,因此构建防污抗菌涂层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基于电泳沉积工艺,将乙烯基硅油改性聚丙烯酸酯和固化剂沉积到导电基底,进一步负载纳米银杀菌剂,经过交联固化后获得了兼具抗细菌粘附与杀菌功能的涂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涂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兼具低粘附与杀菌功能涂层。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防油污、细菌及血液粘附的能力,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细菌粘附效果达到99.9%以上。即使经过强酸、强碱等极端环境以及摩擦3000次后,涂层表面仍具有优异的防液体粘附效果。

    • 长链烷基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24, 41(7).

      摘要 (59) HTML (16) PDF 1.34 M (3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链烷基良好相容性特点,以二十烷(IS)、十八烷(OC)、月桂酸(LC)和十六醇(HD)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IS-LC、OC-LC和OC-LC-HD三种共晶相变材料。通过施罗德公式预测理论共晶点的组成及相变温度,结合步冷曲线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共同确定共晶点最佳质量比分别为m(IS):m(LC) = 0.61:0.39、m(OC):m(LC) = 0.74:0.26和m(OC):m(LC):m(HD) = 0.61:0.21:0.18,共晶温度分别为30.2、25.4、22.6 ℃,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及DSC对共晶相变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储热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物理作用进行复合,无化学反应发生。其相变温度均在18~32 ℃之间且低于其任意单一组分,相变焓值均大于180 J/g,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 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Co0.2Cr0.2Fe0.2Mn0.2Ni0.2)3O4高熵氧化物及储锂性能

      2024, 41(7).

      摘要 (51) HTML (14) PDF 3.07 M (3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纳米化策略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o0.2Cr0.2Fe0.2Mn0.2Ni0.2)3O4高熵氧化物(HEO)的倍率性能。本研究以金属硝酸盐为金属源、尿素为沉淀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单一尖晶石结构的(Co0.2Cr0.2Fe0.2Mn0.2Ni0.2)3O4 HEO纳米材料。研究表明: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相比,水热过程中引入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Co0.2Cr0.2Fe0.2Mn0.2Ni0.2)3O4高熵氧化物纳米晶粉体,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更均匀的分散度、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均一的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特征使该电极材料具有较大的赝电容贡献率,从而使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引入表面活性剂的电极材料在0.2 A/g的电流密度下展示了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1308 mA·h/g)和首圈库伦效率(82.5%),循环25圈时可逆容量为1263 mA·h/g;在3 A/g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的比容量高达1053 mA·h/g,为未引入表面活性剂的电极材料比容量的8倍多。

    • 类水黾脚部“凹凸沟壑”结构仿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2024, 41(7).

      摘要 (30) HTML (9) PDF 4.12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坡缕石粉为功能颜料,环氧树脂E-44和杜仲胶混合物为成膜物质,在涂有环氧/杜仲胶清漆的表面制备了一层具有类水黾脚部“凹凸沟壑”结构的仿生超疏水涂层。对涂层形貌和结构进行SEM、FTIR、XRD表征,对C3涂层(坡缕石粉质量分数为25%)进行水接触角、水滚动角、自清洁性能、抗润湿性能、耐磨性能、耐水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C3涂层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凸沟壑”结构,其平均静态、动态水接触角为153.1°、152.6°,水滚动角为8.8°,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能;C3涂层对泥土浆液、甲基橙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具有优良的抗润湿性,接触角均大于150°;C3涂层具有良好的基材适用性,涂覆于混凝土、织物棉布、纸张及塑料等表面均具有超疏水性能;经过载重为100 g的A4纸循环打磨50次,C3涂层水接触角依然高达151.9°,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C3涂层在经过18和24 h浸泡后,其水接触角分别为152.2°和144.5°。

    • >中药现代化技术
    • 牛蒡低聚果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及对RAW264.7细胞免疫活性提升

      2024, 41(7).

      摘要 (28) HTML (10) PDF 3.09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媒法对牛蒡低聚果糖(BFO)进行了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不同羧甲基取代度(DS)的修饰产物(CM-BFO),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反应条件和DS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的交互作用;采用GC、FTIR、1HNMR、13CNMR对BFO及CM-BF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RAW264.7细胞 为模型测试不同DS的CM-BFO体外细胞实验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0.5 g的BFO用30 mL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水溶液碱化处理1 h,以30 mL质量分数为2.5%的氯乙酸水溶液为羧甲基化试剂,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3.3 h,最佳条件下BFO羧甲基化DS最高为1.06;BFO和CM-BFO均能提升RAW264.7细胞的免疫活性,3种DS 为0.82、0.93和0.96的CM-BFO免疫活性较BFO明显提升,而最低(0.73)和最高DS(1.06)的CM-BFO则提升较小。CM-BFO的免疫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其羧甲基化DS的升高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 氧-氮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石墨烯用于α,β-不饱和醛水相加氢反应

      2024, 41(7).

      摘要 (48) HTML (10) PDF 1.11 M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冷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在石墨烯表面引入适量含氮基团,通过优化等离子体气源、等离子体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和工作气压等工艺条件,高效制备具有两亲表面的氮掺杂石墨烯(NDG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仪(Raman)、有机元素分析(OE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水接触角(WCA)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接着以NDGR为载体,制备铂纳米催化剂Pt/NDGR,用于肉桂醛和巴豆醛水相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两步接枝工艺,即先以氧气(O2)为等离子体气源活化石墨烯表面,再以氨(NH3)为等离子体气源在石墨烯表面接枝含氮基团得到的氮掺杂石墨烯NDGR(O2-NH3)具有最佳的表面性质。与原始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Pt/GR)相比,最佳条件 (放电功率140 W, 工作气压200 Pa,放电时间6 min) 下制备的NDGR(O2-NH3)负载Pt催化剂Pt/NDGR(O2-NH3)在肉桂醛(CAL)和巴豆醛(CRAL)水相加氢反应中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反应条件为80 ℃,3 MPa下,Pt/NDGR(O2-NH3)在4 h内催化肉桂醛的转化率达98%,对不饱和醇肉桂醇(COL)保持高选择性(约84%);而在巴豆醛水相加氢反应中,Pt/NDGR(O-NH)的表观速率常数kapp达0.53 h-1,远高于Pt/GR (0.37 h-1)。接近完全反应时,Pt/NDGR(O-NH3)亦对巴豆醇(CROL)保持了高选择性(约40%)。Pt/NPGR(O2-NH3)的高催化性能得益于石墨烯表面接枝少量含氮基团后表面性质的增强,包括Pt纳米粒子锚定位点的增加、对底物的高吸附性能以及金属-载体间协同作用。

    • Ce掺杂对钒钨钛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2024, 41(7).

      摘要 (53) HTML (13) PDF 4.76 M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钒钨钛(V-W-Ti)催化剂进行Ce掺杂改性制备了CexV1W7/Ti(x%为CeO2负载量),通过XRD、TEM、FTIR、XPS等表征其结构和元素组成,通过NH3/NO-TPD表征NH3和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弱分布,并测试不同CeO2负载量下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后经密度泛函理论(DFT )计算探究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结果表明,负载CeO2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的比例和Br?nsted酸性位点,但也减少了催化剂表面V4+的比例和Lewis酸性位点;适当CeO2负载量能显著提高钒钨钛催化剂的中低温活性,但负载量过多会降低催化剂的高温活性,CeO2负载量为1% (以催化剂质量分数为基准)的钒钨钛催化剂(Ce1V1W7/Ti)表现最佳,其在全温度(260~400 ℃)段的脱硝活性均优于改性前,在260 ℃,空速为6×104 h-1的反应条件下,NOx脱除率从79.0 1%增加至99.19%,在含有H2O、SO2的气氛中,其NOx脱除率从58.33%升至74.55%。Ce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形成能,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酸位强弱,强化了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SO2中毒后的催化剂表面会沉积硫酸铵盐,在H2O的协同作用下,Ce掺杂后催化剂表面更易沉积硫酸铵盐,这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 超分子前驱体制备磷掺杂三维g-C3N4及光催化性能

      2024, 41(7).

      摘要 (39) HTML (12) PDF 1.05 M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分子自组装法和化学沉淀法,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为原料,以磷酸铵为P掺杂剂,制备P掺杂三维石墨相氮化碳(g-C3N4)MNP-x(x表示当三聚氰胺为0.01 mol时磷酸铵的添加质量,下同),通过XRD、FTIR、XPS、SEM、UV-Vis和光致发光(PL)等对MNP-x进行表征,运用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反应来评价MNP-x的光催化性能,使用自由基捕获剂验证光催化反应中起作用的活性基团,并推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MNP-0.08,相较未掺杂P的g-C3N4(MN),SEM显示,MNP-0.08形貌由一维管状变为三维花束状;XPS证实,P原子取代部分C原子掺杂到g-C3N4结构单元;PL显示,MNP-0.08提高了电子-空穴对(e--h+)的分离能力;UV-Vis显示,MNP-0.08改变了能带结构,价带(VB)从1.96 eV变为2.00 eV,导带(CB)从0.7 eV变为0.75 eV,,能带间隙值(Eg)从2.66 eV变为2.75 eV;经验证,?O2-作为主要的活性基团使MNP-0.08光催化降解RhB能力得到提高,反应速率常数(k)为0.02816 min-1,是MN(k=0.00955 min-1)的2.95倍;能带结构改变、P作为富电子中心促进载流子分离和P掺杂诱导高电荷转移并使受激电子局部化,这三种协同效应使MNP比MN具备更高的光催化性能。

    • MnFe2O4-CR的制备及其活化PMS降解盐酸四环素

      2024, 41(7).

      摘要 (33) HTML (11) PDF 1.71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水热法将MnFe2O4负载在生物质气化炭渣(CR)得到负载型复合催化剂MnFe2O4-CR,通过SEM、XRD、XPS、BET和VSM等技术对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盐酸四环素(TC)。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催化剂的不同复合比例、PMS用量、催化剂用量、温度、pH、阴离子(HCO3–、H2PO4–、Cl–、NO3–)和腐植酸(HA)对MnFe2O4-CR/PMS体系降解TC的影响,并探究了MnFe2O4-CR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探讨了MnFe2O4-CR/PMS体系中TC可能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Fe2O4与炭渣的质量比为1∶2时制备的MnFe2O4-CR催化效果良好,在30 ℃,30 mg MnFe2O4-CR催化40 mg PMS,在90 min内对100 mL质量浓度为50 mg/L自然pH的TC溶液中TC的降解率达到91.32%;MnFe2O4-CR可利用其磁性回收,经过5次循环利用,催化PMS降解TC的降解率仍能达到82.90%。表明MnFe2O4-C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MnFe2O4-CR/PMS体系中,SO4??、?OH 、1O2 和O2??是降解TC的主要活性氧物种,并提出了相应的催化降解机理。

    • >食品与饲料用化学品
    • 超声与碱性氨基酸联合改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

      2024, 41(7).

      摘要 (38) HTML (4) PDF 964.12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考察超声和碱性氨基酸(BAA)联合处理(后称:联合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PI)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对比超声或BAA单独处理后,进行的SPI表面疏水性和荧光光谱、Zeta电位、平均粒径、游离巯基、总巯基、相对溶解度、二级结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等测定,并对其中部分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联合处理后SPI的乳化性和相对溶解度均比BAA单独处理显著提高(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处理提升了SPI表面电荷量,增强了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使更多的疏水基团暴露在极性环境中,改善了SPI的亲水/疏水基团比例,有利于提升SPI乳化能力;使游离巯基暴露量增加,总巯基含量下降;有利于SPI向有序分子结构转变。超声或BAA单独处理和联合处理,都不会引起SPI亚基结构的改变。相关性分析显示,表面疏水性与相对溶解度和乳化性的相关度分别为0.960和0.861,呈现极显著正相关,Zeta电位值与相对溶解度的相关度为-0.974,呈现极显著负相关。

    • 核桃蛋白-低聚半乳糖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Pickering乳液性质

      2024, 41(7).

      摘要 (38) HTML (9) PDF 1.44 M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核桃蛋白(WalPI)和低聚半乳糖(GOS)为原料,采用pH循环-超声联合制备WalPI-GOS,并将其与茶油混合,制备Pickering乳液。通过FTIR、粒径分析表征WalPI-GOS的结构、粒径分布,通过荧光吸收光谱、DSC和内源荧光光谱等测定WalPI-GOS的游离巯基含量、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H0),测定Pickering乳液的粒径、显微结构和流变特性,考察m(WalPI)∶m(GOS)在10∶0~10∶5变化时,WalPI-GOS颗粒特性及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m(WalPI)∶m(GOS)=10∶4时,WalPI-GOS和Pickering乳液具有最佳的性能。WalPI-GOS的平均粒径为82.08 nm,Zeta电位为-52.37 mV,乳化活性(EAI)、乳化稳定性(ESI)为31.12 m2/g和4346.35 min,表现出良好的乳化性和稳定性;WalPI部分疏水基团被包埋于WalPI-GOS分子内部,降低了H0(840.81 a.u.),提高了游离巯基含量(8.78 μmol/g)和熔融温度(93.74 ℃);WalPI与GOS的复合改变了WalPI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形成以β-折叠为主的二级结构,WalPI与GOS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紧密的网络结构;Pickering乳液粒径仅为5.24 ?m,液滴均匀分布,形成了弹性凝胶网络结构;当剪切速率为0.1 s-1时,具有最高的表观黏度1.06 Pa·s。WalPI与GOS间的高交联密度,增强了Pickering乳液的凝胶网络结构。

    •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 EAA及致孔剂PEG400改性PVDF膜的结构及其渗透性能

      2024, 41(7).

      摘要 (44) HTML (13) PDF 7.44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调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孔状结构和性能,以EAA(聚乙烯丙烯酸)作为添加剂,以PEG400作为致孔剂,通过浸入沉淀相转换法制备了一系列PVDF/EAA复合超滤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水接触角、黏度表征、孔隙率、纯水通量、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通量恢复率和污染率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的EAA含量和不同的致孔剂PEG400含量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AA的添加改善了膜表面的亲水性,致孔剂PEG400的加入提高了铸膜液和凝固浴之间的亲和性,加快了成膜速度,从而在膜表面形成更多的孔洞,其中E-3膜的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分别达到了271.57 L.m?2.h?164.83%,相对于纯PVDF膜分别提高了约486.29%和116.10%;通量恢复率和总污染率分别为75.97%和46.51%,相对于纯PVDF膜分别提升了19.37%和降低了26.92%。而P-3膜的孔隙率为53.33%,平均孔径为4.55 nm,相对于未加致孔剂的P-0膜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分别提高了约33.33%和88.02%;因此,本研究中提到EAA作为添加剂,及 PEG400作为致孔剂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PVDF膜结构和渗透性能。

    •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 硅烷偶联剂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合成

      2024, 41(7).

      摘要 (35) HTML (17) PDF 907.86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出“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5%(以全部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温度(Tg)分别为-10 ℃和30 ℃,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用量分别为3%和2%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对比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粘温度提高90 ℃,吸水率降低10.8%,热分解温度(质量损失5%)提高38 ℃,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粘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