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精细化工》2021年第8期
P. 38

·1532·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8 卷

            效率和过滤压降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仅                                                  (1   )R 2
                                                                                R
                                                                                        
            仅取决于过滤材料的固有特性、颗粒物自然属性和                                                K u(1 R )            (4)

            空气流速。在非稳态阶段,过滤效率和流动阻力会                                 扩散效应是通过布朗运动发生的,布朗运动为
            随着颗粒物在过滤材料的积累阶段发生变化。目前,                            颗粒提供了足够的动能以逃避其原始路径做无规则
            对于纤维过滤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稳态阶段,对于                             运动,因此增加了颗粒撞击纤维表面的可能性。扩
            非稳态过滤的研究也是基于稳态过滤的条件,主要                             散效应有助于捕获微小的颗粒,可以大大提高过滤
            是由于非稳定阶段的过滤过程复杂且涉及因素多,                             效率。扩散效应的过滤效率可以用式(5)和(6)
            过滤时间和过滤状态的确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表示:
                 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单纤维模型”。                                                   2
            根据经典过滤理论,对纤维的稳定阶段过滤可以进                                                 2eP  3              (5)
                                                                                  D
            一步分为以下 5 种捕集机理:拦截效应、惯性效应、                                                 dU
                                                                                       f
            扩散效应、重力效应、静电效应               [22] ,其示意图如图                            P e   D                 (6)
            5 所示。在研究纳米纤维(驻极体纳米纤维除外)                            式中:Pe 为佩克莱数;D 为粒子扩散系数。
            的过滤机理时,往往不考虑静电效应。除静电效应                                 尽管一些研究人员对重力效应做了部分研究,
            外,其他均属于机械过滤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但重力机理尚不完善且影响较小,因此,早期的过
            滤膜的结构。                                             滤理论认为,单纤维过滤机理主要由拦截作用、惯
                                                               性作用和扩散作用这三者同时作用在纤维上,研究
                                                               人员一般采取的是先单独研究其中一种机理,然后
                                                               对几种机理进行并合。有研究者认为单纤维对微粒
                                                               的总捕集效率(η S )可近似为式(7):
                                                                            1(1     )(1     )(1     )    (7)
                                                                          S         R     D     I
                                                                   实际的空气过滤过程是由众多堆叠在一起的纳
                                                               米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稳态阶段,均匀材料的
                                                               过滤效率就是单纤维效率的累积,如式(8)所示:

                                                                                       4 L 
                                                                              1exp 
                          图 5   单纤维捕集机理                                                S           (8)
                                                                                        
                                                                                           ) d
                    Fig. 5    Single fiber capture mechanisms                         (1   f 
                                                               式中:η S 为单纤维捕集效率;L 为材料的厚度,m。
                 惯性效应是当流线变化时,微粒由于惯性来不                              由上述经验公式可知,纤维直径、填充率、空气
            及跟随流线绕过纤维,便脱离流线碰撞在纤维上而                             流速及颗粒尺寸等因素决定了滤料的过滤效果                    [24-25] 。
            沉积下来,是较大颗粒的主要过滤过程。惯性效应                             当纤维直径减小到纳米级时,纤维堆叠会形成无数
            的过滤效率(η I )可以用(1)~(3)表示                [23] :      错综曲折的三维孔隙通道结构,延长了颗粒与纤维
                       Stk                                     的接触时间,提高了颗粒捕获概率,并且三维孔隙
                          [(29.6 28     0.62 )R   2  27.5R 2.8 ]
                   I
                      2Ku 2                            (1)     通道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可以降低空气阻力,使得
                                     2
                                   dC U                       滤料的过滤性能明显提高。
                            Stk   pp  c              (2)
                                      d
                                  18 α f                          纤维过滤介质过滤性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过滤
                               ln  3      2                  阻力和过滤效率两方面。过滤材料上游空气流入侧
                         Ku         
                                2   4      4            (3)    和下游空气流出侧之间的气体压差称为过滤阻力,
            式中:Stk 为斯托克斯数;Ku 为 Kuwabara 流体动                    要使某一过滤介质达到所期望的过滤效率并不难,
            力因子;α 为滤料填充率;R 为拦截系数;ρ p 为颗粒                       但要使设计的过滤阻力与实际相一致是十分困难
            密度,kg/m³;d p 为粒子直径,m;C c 为滑动修正系                    的,过高的过滤阻力会导致滤料无法使用。除此之
                                                               外还引入品质因子(QF)和容尘量来衡量过滤介质
            数;U 为气流流速,m/s;µ α 为气体黏度,Pa·s;d f
            为纤维直径,m。                                           的性能,可按式(9)计算 QF:
                 拦截效应取决于颗粒和纤维的尺寸,尤其是颗                                                 ln(1   )
                                                                              QF 1                     (9)
            粒直径与纤维直径的比率,称为拦截参数 R=d p /d f 。                                              p

            拦截机制说明了大多数亚微米级颗粒的分离。拦截                             式中:η 为过滤效率,%;Δp 为阻力损失,Pa。
            效应的过滤效率(η R )可以用式(4)表示:                                由式(9)可以看出,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越高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