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精细化工》2022年第1期
P. 76
·6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
合成,而且对涤纶的物理性能影响较大。相比传统 由碳源、酸源和气源组成。生物质大分子体系中的
的涤纶用阻燃剂,生物高分子阻燃剂的开发与使用 CS、淀粉可作为生物基碳源;PA、AA 可作生物基
可有效缓解资源匮乏,避免石油基材料应用中的环 酸源;蛋白质常作生物基气源;而 DNA 本身可构成
境污染问题 [6-8] 。图 1 为生物大分子的来源及分类。 完整的 IFR 体系。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生
生物质原料,如植酸(PA)、海藻酸(AA)、壳聚糖 物大分子的提取、改性和应用。在涤纶阻燃领域,
(CS)、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等在构建 生物质大分子配合功能分子材料,以涂层的形式构
阻燃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膨胀型阻燃(IFR)体系 建在涤纶织物表面,涤纶的阻燃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图 1 生物大分子的来源及分类
Fig. 1 Sourc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阻燃涂层的厚度、层数、层间结合力及其与纤 氧自由基的产生,减缓聚酯的降解速率 [9-10] 。
维基体的结合能受不同构建方法的影响。常见的涂层 本文通过对比关键阻燃指标参数,如极限氧指
构建方法有浸渍/浸轧法、层层自组装(LBL)法和溶 数(LOI)、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总热释放量
胶-凝胶(Sol-gel)法。浸渍/浸轧法制备的涂层形式 (THR)、垂直燃烧实验及织物燃烧后的残炭量等数
单一,厚度较薄,与纤维基体的结合力较差。LBL 据,综述了最新的生物基阻燃剂阻燃涤纶的研究成
技术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为原料构建涂 果,探究了不同生物阻燃剂改性的阻燃机理及耐久
层,可通过不同化合物间的交联提高层间结合力, 性问题,为生物基阻燃涤纶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也可通过控制原料、沉积周期构筑不同厚度和层数
1 PA
的阻燃涂层。Sol-gel 法能加强涂层与纤维基体的粘
结,可与 LBL 法搭配使用来提高涂层与涂层、涂层 PA 是一种从谷物、种子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出的
与基体间的结合力。 有机磷化合物,具有生态友好性、无毒性和生物相
受生物质大分子结构的限制,单一的某种生物质 容性等优势 [11] 。PA 富含的 6 个高活性磷酸基团脱水
只能发挥 IFR 体系中的一种或两种作用,阻燃效果有 炭化能力极强。PA 燃烧时生成的磷酸或多磷酸等物
限。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化学结构修饰,或复配 质能催化涤纶脱水成炭,促进形成致密稳定的炭层。
一些在气相和凝聚相均可发挥作用的协效剂,使得 覆盖在涤纶基体上的炭层能有效隔绝燃烧过程中的
多种阻燃元素集合于同一涂层中,完善并协同参与 热交换和可燃气体的流动,防止涤纶基体的深入燃
IFR 体系,可强化生物大分子单一结构的阻燃功效, 烧。因此,PA 可作 IFR 体系中的酸源并发挥出色的
加强屏蔽火源与涤纶间的热量传递,抑制活泼氢、 凝聚相阻燃作用。以 PA 为原料制备阻燃涤纶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