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精细化工》2022年第10期
P. 16

·195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

            了一种新型的协同耦合太阳能蒸汽和太阳能发电装                             的水净化过程和海水淡化提供了借鉴思路。
                          2
            置,在 1 kW/m 光照条件下,涂有 4OCSPC 的热电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发
            器件最大输出电压为 204 mV,产生的电能以 104                        电大部分是以去离子水和海水作为媒介来测定装置
            r/min 驱动一个小风扇。ZHU 等         [47] 合成了一种 3D 有        的发电性能。JI 等      [48] 利用碳纳米球/TiO 2 纳米线设计
            机泡沫海绵(PCC),利用 PCC 的高弹性和良好的                         出一种自供电式蒸发发电装置,该装置在甲醇、丙
                                                       2
            形状适应性使其覆盖在热电模块上,在 1 kW/m 太                         酮和乙醇等媒介中也表现出较好的发电潜力。在以
            阳光照射下,流动水温为 10  ℃时,输出电压最高                          水为媒介时可产生 1.6 V 的流量感应电压(FIV),
                                   2
            可达 106 mV,在 5 kW/m 太阳光照射下,所产生的                     而以甲醇为媒介时,FIV 则高达 2.0 V。将该装置进
            电能可为电子计算器供电,根据实际要求,可以将                             行串联或并联连接,可获得更高的 FIV 值;此外,
            两个或多个单元串联连接,这表明大规模集成应用                             由装置产生的电能可以同时为两个商用电容器充电
            是可行的,提高了太阳能的整体综合利用率。更令                             和向计算器和发光二极管供电。
            人振奋的是,LIU 等        [39] 构建一个 3D 不对称蒸发器                 目前,太阳能界面蒸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还在
            用于高效的太阳能水电联产,一个尺寸为 1 cm×4                          探索阶段,已有研究人员将 SIE 与页岩油气开采进
            cm 的小芯片可以在模拟海水中产生高达 5  μA 的短                       行了融合设计,拟利用 SIE 技术处理页岩油气开采
            路电流,输出功率为 0.60  μW。此外,几个蒸发单                        过程中的废水,以实现生产过程零液体排放                    [49] 。根
            元串联或并联的简单连接可以达到同时为一个商业                             据现有的 SIE 协同发电的测试数据(表 1),蒸发器
                                                                                                     2
            计算器供电,电解亚甲基蓝溶液以及点亮发光二极                             的发电功率密度主要集中在 0.015~66 W/m 范围内,
            管的效果,这很好地验证了太阳能水蒸发协同发电                             输出电压在 83~580 mV 内波动,输出电流则在
            在集成设备中的概念。                                         0.02~16.4 mA 内变化。SIE 协同发电的最大电压通
                 LI 等 [38] 首次将界面蒸发与水波检测相结合,将单                  常在纯水或低盐浓度的水中实现,但输出电流大多
            片蒸汽发生器与自驱动 TENG 进行合理集成,实现了                         在微安范围内,由于系统内阻大,导致输出功率密
            对几种地表水振荡运动的快速响应,这项工作为开发                            度很低。对于 SIE 协同发电技术,现有成果的发电
            基于生物聚合物的多功能蒸汽发生器以及太阳能驱动                            量有限,其产业化的道路仍然漫长。

                                                 表 1   不同蒸发器及发电量统计
                                      Table 1    Statistics of different evaporators and power generation
                                                                   蒸发速率/     蒸发   光热转换                   参考
             发电原理与方式                     蒸发器名称                         2                      发电量
                                                                  [kg/(m ·h)] 效率/%  效率/%                 文献
            热释电效应         CBAP                                     1.866     90.8   —     15.377 mW/m 2  [34]
            热电效应          Ni 3S 2/Nickel foam                      1.29       —     87.2  0.175 W/m 2    [30]
            热电效应          Carbonized towel-gourd sponges/paper     1.53      95.9   —     1.7291 mW      [50]
                                                                                                 2
            热电效应          Polydimethylsiloxane/Carbon nanotubes/Cellulose     1.35   —   87.4  6.73 W/m (5 sun)   [47]
                          nanocrystals sponge
            热电效应          PLA pellets/MXene@MoS 2 composite membrane   1.39   91    —     16.4 mA (1.5 sun)   [51]
            热电效应          STA-EGaIn/Lignin-CNC aerogel             1.29      94     —     161.13 mV (2 sun)   [52]
            热电效应          3D porous carbon foam                    1.39       —     —     0.5 W/m 2      [53]
                                                                                               2
            热电效应          Porous polymeric monoliths               2.1        —     —     66 W/m (4 sun)   [21]
            热电效应          Polyurethane/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   1.262     86.6   17.3   221 mV (5 sun)   [32]
                                                                                                2
            热电效应          CN/PVA/Cotton fabric                     4.51(4 sun)  —   —     1.2 W/m (4 sun)   [31]
            热电效应          Carbon nanotube paper                    1.28      83.3   —     100 mV         [54]
            热电效应          600 ℃ Red mud                            2.185     —      —     335 μW/cm 2    [55]
            热电效应          2,17-Bis(diphenylamino)dibenzo[a,c]naphtho[2,3-h]phenazine- 1.07  73.98  56.23  83 mV  [56]
                          8,13-dione
            热电效应          Carbon nanotube foam/Polyvinyl alcohol (PVA)   5.0   —    —     0.4 W/m 2      [57]
            热电化学效应        Graphene/Carbon cloth                    —          —     83    0.37 V         [58]
            热电化学效应        Cu-CAT-1 MOF nanorod arrays/Gelatin membrane   2.07   —   —     18.2 mW/m 2    [59]
            热电化学效应        Carbonized B. mori silk/Cotton           1.25       —     82    0.35 V         [60]
                                                                                               -2
            热电化学效应        Thermo-electrochemical cell system       1.1       60     —     2.3×10 mW/m 2  [37]
                                                                                                 2
            热释电效应         Bioinspired composite interfacial film   1.39(1.1 sun) 71.43  —  104 μW/m (1.1 sun) [35]
            盐度梯度效应        CNT modified filter paper                1.1        —     75    1 W/m 2        [40]
            水伏效应          Carbon black (CB)/(PVA) functional films   1.93     —     —     0.58 V         [39]
            水伏效应          CNTs-based paper                         1.15       —     —     22 μA          [6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