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精细化工》2022年第7期
P. 22

·1308·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

            越多的科学研究者的青睐和重视。                                    云分布相当均匀,以致分子中的 4 个苯环几乎不会
                 OPDs 器件结构按入射光与载流子迁移方向之                        发生变形,各 C—H 键的键长几乎相等。中心氮原
            间的角度可分为垂直结构(0°或 180°,图 1a)和水                       子具有碱性,可以接受两个质子生成二价正离子,
            平结构(90°,图 1b)。在两种器件结构中,光活性                         中心的 N—H 键具有酸性,使用强碱会使其失去两
            层作为核心功能层,其中的光敏材料的组成、结构                             个质子生成二价负离子。
            和电子性质将直接影响器件的光电探测性能。酞菁
            类化合物由于具有低毒、光热稳定性好、载流子生
            成效率和迁移速率高等优点而作为性能优异的有机
                     [4]
            光敏材料 ,是目前有机光电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
            之一。











                          图 1  OPDs 结构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organic photodetector structure

                 本文综述了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OPDs
            的原理以及酞菁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探测领域的研
            究进展,最后对酞菁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探测领域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 2   酞菁类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ucture of  phthalocyanine
            1   酞菁类化合物                                               compounds

                 酞菁化合物的产生起源于 1907 年的一次偶然                       1.2   酞菁类化合物的性质
                            [5]
            事件,BRAUN 等 在研究邻氰基苯甲酰胺化学性质                              酞菁类化合物刚性共面的分子主体结构、环周
            时,意外地合成出深蓝色的酞菁化合物。直到 20 世                          围丰富的取代位点以及环内空腔的强金属配位能力
            纪 30 年代,酞菁类化合物才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6-7] 。  等特征赋予了酞菁类化合物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
            最初,酞菁类化合物多用于与颜料和染料相关的着                             质,如窄而可调的光学带隙、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
            色领域。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由于独特的光                             化学稳定性     [21-24] 。
            物理和光化学性质,酞菁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领域                                 研究发现,根据酞菁类化合物中心金属离子、
            逐渐由传统的印染行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变                     [8-9] 。    晶体结构以及颗粒大小的不同,酞菁化合物的固体
            1.1   酞菁类化合物的结构                                    颜色也会发生变化。酞菁类化合物一般具有两个吸
                 酞菁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 2 所示,其可以看                       收带,一个在 300~400 nm 的近紫外区域(S 带),
            作是四氮杂卟啉的衍生物,分子直径约为 1.4 nm                  [10] ,  另一个在 600~900 nm 可见光区域(Q 带)           [25] 。这两
            中心对角 N—N 的原子间距约为 0.4 nm             [11] ,环内有      个吸收带分别对应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单
            一个直径约为 0.27 nm 的空腔,能够与绝大多数金                        重态 S 2 和第一激发单重态 S 1      [26] 。
            属及过渡金属配位         [12-13] 。酞菁分子周边 4 个苯环上                由于酞菁类化合物具有近乎平面的分子结构,
            共有 16 个氢原子,这些氢原子能够被多种原子或基                          其晶体中相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这种弱相
            团取代,因此会衍生出各种不同的酞菁衍生物。截                             互作用使不同的分子堆积方式具有相近的分子作用
            至目前,科学家已合成 5000 多种不同结构的酞菁类                         能,分子堆积方式的变化使得酞菁类化合物具有同
            化合物    [14-18] 。                                   质多晶的性质。如图 3 所示,酞菁铜(CuPc)主要
                 酞菁类化合物按照结构可分为无金属酞菁(图                          有 α-、β-、γ-、ε-型 4 种晶型,酞菁氧钛(TiOPc)
            2a)、金属酞菁(图 2b)和取代酞菁(图 2c)。无论                       主要有 α-、β-和 Y-型 3 种晶型。此外,酞菁类化合
            哪种结构的酞菁类化合物,其均为 18π 电子芳香性                          物独特的结构还使其具有耐光、耐酸、耐碱和耐溶
            的共轭大环四吡咯化合物            [19-20] ,整个酞菁环上电子           剂等特性    [27-28] 。酞菁类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通常在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