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精细化工》2023年第2期
P. 152
·374·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40 卷
胭脂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 1 所示。其中,高 量进一步增加;同时 PDA 的引入也使 PDA/DCS 表
碘酸钠质量浓度为 0 时,表示为原 CS 和 PDA/CS 吸 面变得粗糙 [12] 。由图 3 可见,DCS、PDA/DCS 吸附
附材料。 材料孔径分布大部分集中在 40~100 nm,说明两种
材料均以大孔结构为主,其中 PDA/DCS 孔径相对
偏小一些,这与 SEM 结果基本一致。从表 1 可知,
相比原 CS,DCS 密度下降而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明显
2
上升,分别提升到 90%和 46.26 m /g,这有利于 DCS
吸附位点的增加;而 PDA/DCS 的孔隙率和比表面
2
积增至 95%和 51.78 m /g。由上述分析可见,构筑
丰富的孔道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进一步促进
PDA/DCS 吸附材料对染料的吸附。
图 1 不同氧化度的 DCS 以及接枝 PDA 后 PDA/DCS 对
胭脂红吸附性能的影响
Fig. 1 Effects of DCS with different oxidation degrees and
grafted PDA on adsorption of carmine
根据文献 [16] 可知,每氧化 1 mol CS 的氨基葡萄
糖会生成 2 mol 醛基,因而,DCS 氧化度可间接反
映醛基生成量。由图 1 可见,随着高碘酸钠质量浓
度的提高,CS 氧化度开始明显上升,醛基含量不断
提高;当高碘酸钠质量浓度为 32 g/L 时,其氧化度
增幅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生成的醛基含量较高时,
醛基与附近糖单元上的氨基和羟基等可形成分子内
或分子间中间体,会阻碍氧化反应的进行。
从图 1 中还可见,与原 CS 相比,DCS 对胭脂
红的吸附量明显增加,说明选择性氧化可以有效提 图 2 CS(a、b)、DCS(c、d)和 PDA/DCS(e、f)的
高 CS 对胭脂红的吸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CHO 的 SEM 图
增加以及氧化降解所产生的活性基团可及度提高; Fig. 2 SEM images of CS (a, b), DCS (c, d) and PDA/DCS (e, f)
引入富含活性基团的 PDA 可进一步增加 DCS 的吸
附能力,而 PDA/DCS 较 DCS 对染料的吸附量更佳。
此外,DCS 和 PDA/DCS 的吸附量随氧化度增加均
明显提升,但当氧化度达到 26%以上时,两者的吸
附效果均有所下降,可能是 CS 经较大程度氧化后
结构松散,且醛基较多时易与本身基团产生自交联 [17] ,
反而不利于吸附作用。因此,选用高碘酸钠质量浓度
为 16 g/L,此时 DCS 和 PDA/DCS 吸附效果最佳。
2.2 SEM 及孔隙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分析
CS、DCS 和 PDA/DCS 的 SEM 如图 2 所示,其
图 3 DCS、PDA/DCS 的孔径分布
中各吸附材料的密度与孔结构测试结果如图 3 和表 Fig. 3 Por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DCS and PDA/DCS
1 所示。由图 2 可见,CS 在冷冻干燥后表面存在少
量的褶皱,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黏度及分子量,CS 表 表 1 DCS 与 PDA/DCS 的密度、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Table 1 Density, poro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DCS
面孔隙较少;与 CS 相比,DCS 表面呈现出片层状 and PDA/DCS
多孔结构,且孔与孔之间相互贯穿,说明在对 CS 吸附材料 密度/(mg/cm ) 孔隙率/% 比表面积/(m /g)
3
2
的 C2、C3 位置选择性氧化后,发生一定的降解, CS 15.57 68 10.33
结构开始孔隙化;由图 2e、f 可以看出,DCS 和 PDA DCS 11.24 90 46.26
分子链之间作用形成的片层相互链接,内部孔隙数 PDA/DCS 10.53 95 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