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1905
P. 23
第 5 期 张 剑,等: 超滤技术在生物酶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791·
因其独特的结构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是非常有前景 诱导接枝 [75] ,通过化学手段在膜表面处理后,将改性
的超滤膜材料。 基团接枝在膜表面。物理改性有:(1)共混 [41,76-77] ;
然而,无论是高分子膜材料还是无机膜材料, (2)表面涂覆 [78-79] ;(3)吸附 [80] 。表 2 列出了不同
单一材料无法满足人们对膜性能的需求。除了开发 膜改性方式的重要特征。
新材料 [64] ,还可以对现有的膜材料进行改进以获得 此外,可将不同的改性方法结合获得性能更优
性能更佳的超滤膜。目前,高分子材料的超滤膜仍 的超滤膜。如 Fang [82] 等提出将亲水分子丙烯酸
占据主导地位,但无机材料因其优越的性能逐渐得 (AA)与丙烯腈(AN)、聚醚砜(PES)进行物理
到人们的重视和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是超滤膜 共混,在膜表面富集接枝基团,随后用化学方法将
快速发展的方向之一。 牛血清蛋白(BSA)接枝到膜表面,如图 6 所示。这种
3.2.2 超滤膜的改性 方法不仅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减小了膜表面的蛋白
要获得高性能的超滤膜,可通过对超滤膜改性, 污染,而且避免了化学改性带来的膜损伤问题。
降低膜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减小膜污染。改性方 Qian [85] 等为了得到高亲水性超滤膜,提出将超疏水
法有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65-66] ,前者是改性官能团 的四氟乙烯(PTFE)进行等离子体改性后,经过 TiO 2
和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在膜表面富集,后者则是改 自组装制成 TiO 2 /PAA/PTFE 混合膜。这种方法在提
性分子通过物理方法在膜表面和膜内富集。化学改 高膜亲水性的基础上,有效规避了复杂的化学改性
性有:(1)物理处理改性,如等离子体处理 [67] 和紫 工艺。目前除了改善超滤膜亲水性和膜表面粗糙度
外线照射 [68] 等,通过等离子体和紫外线照射等物理 外,还有研究将具有环境响应刺激的物质附于膜表
手段处理后使膜表面分子的化学键均裂形成自由基 面或嵌入膜结构中,制得环境响应型分离膜 [86-87] 。
和不饱和键,然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形成— 当操作环境和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膜会动态的改
OH、C—O、C—O x 等亲水基团;(2)物理处理诱导 变其结构,使孔径、电荷和亲和力发生改变 [87] ,从
接枝,如光诱导接枝 [69] 、γ 射线诱导接枝 [70] 、热诱 而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综上所述,物理和化学改
导接枝和固定 [71] 、等离子体诱导接枝 [72] 和紫外线照 性均可有效地提高膜的亲水性和降低膜的粗糙度。
射诱导接枝 [73] 等,则通过物理手段诱导后使膜表面 其中物理改性工艺简单且改性均匀,但改性效果会
分子的化学键均裂形成自由基和不饱和键,然后诱 随时间减弱;化学改性效果更持久,但存在工艺复
导亲水性聚合物在膜表面接枝;(3)化学处理改性, 杂、膜损伤等问题。而当单一改性方式无法满足对
其通过化学手段在膜表面生成亲水官能团,如利用 膜超滤性能的需求时,还可将不同的改性方法结合
磺化反应在膜表面引入亲水基团 [74] ;(4)化学处理 来提高膜的超滤性能。
表 2 不同的膜改性方式 [81-84]
Table 2 Different membrane modification methods [81-84]
改性方式 膜处理方式 优点 缺点
物理改性 共混 膜表面和内部均可改性且改性均匀 改性分子必须和膜溶液混合
吸附法 快速简单,适用范围广 改性物质可能会从膜表面洗脱,亲水性会降低
表面涂覆(未固化) 工艺简单 改性物质可能会从膜表面洗脱,亲水性会降低
表面涂覆(固化) 固化使改性物质从膜表面脱落减少,增加膜的截留率 可能会降低膜的渗透性
化学改性 物理处理改性 快速简单,适用范围广 需要物理源,如光源、电源、热源、辐射源;
膜可能会失去亲水性;存在膜损伤的可能
物理处理诱导接枝 比物理处理改性的亲水性更持久,适用范围广 工艺复杂;需要物理源,如光源、电源、热源、
辐射源;存在膜损伤的可能
化学处理改性 永久性改变膜表面 改性步骤多
化学处理诱导接枝 永久性修饰膜表面,增加亲水性,增加膜的截留率 改性步骤多,可能会降低膜的渗透性
3.2.3 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选择
对超滤膜截留分子量选择时,在保证能截留住
目标产物的同时,一般选择较大 MWCO 的超滤膜
以获得较大的膜通量,但有时选择较大 MWCO 的
图 6 BSA 接枝过程 [82] 超滤膜,截留效果反而更差 [48] 。此外,膜供应商给
Fig. 6 BSA grafting process [82] 出的标准 MWCO 的精度无法满足实验要求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