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1905
P. 48
·81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6 卷
从图 2 可以看到,在 LDHs 中出现了相对衍射 ITA-LDHs 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失重率分
强度较大的(003)、(006)、(009)和(110)面特 别为 7.5%、46.4%和 10.8%,改性 LDHs 在第一阶
征衍射峰,根据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003) 段的失重率较未改性 LDHs 明显变小,这应该是因
面衍射峰的层间距(d)为 0.80 nm,(006)层间距 为改性 LDHs 亲油疏水,表面吸附水较少且层间结
为 0.42 nm,(009)层间距为 0.26 nm,(110)层间 合水脱除速率缓慢。当温度大于 188 ℃时,衣康酸
距为 0.15 nm;在 ITA-LDHs 中,(009)、(110)特 开始分解,改性 LDHs 热分解明显加快,失重率较
征衍射峰基本消失,(006)衍射峰衍射强度变弱,峰 未改性 LDHs 明显增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LDHs
面积变小,(003)衍射峰衍射强度变强,峰面积变大, 在 700 ℃的残余率为 35.3%,而 ITA-LDHs 在 700 ℃
改性水滑石的插层率(a)可由式(1)计算 [27] : 的残余率为 51.2%,说明 ITA-LDHs 的热稳定性优于
I i(003) 未改性的 LDHs。
a /% I i(003) I k(003) 100 (1) 2.1.4 扫描电镜及粒径分析
式中:I i ( 003 )是被插层后(003)峰强度 ;I k ( 003 )是 LDHs 和 ITA-LDHs 的扫描电镜见图 4。
未被插层(003)峰强度。
改性后的 LDHs 的(003)面衍射峰的层间距为
2.42 nm,插层率达到了 69.7%,插层率不足 100%
是因为在水溶液中低价离子的吸附度比高价离子的
吸附度低,并且有少量碳酸根存在。(003)层间距
从 0.80 nm 增大到 2.42 nm,说明有体积较大的有机
阴离子进入到 LDHs 层间使其层间距增大。而根据
Shi [11] 等文献描述,单独使用衣康酸改性水滑石可使
(003)层间距增大到 0.98 nm,明显小于本文中的
2.42 nm,说明不只是衣康酸,部分钛酸酯偶联剂也
插层进入到 LDHs 层间。结合 FTIR 分析可知,衣康
酸和钛酸酯偶联剂均已存在于 LDHs 中。
2.1.3 热性能分析
LDHs 和 ITA-LDHs 的热失重曲线见图 3。
a—LDHs; b、c、d—ITA-LDHs
图 4 LDHs 和 ITA-LDHs 的扫描电镜图
Fig. 4 SEM images of LDHs and ITA-LDHs
从图 4a 可以看出,未改性 LDHs 粒子表现出明
显的聚集形态,LDH 由于表面形成氢键而产生软团
聚,形成大颗粒,且粒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如果将这样的粒子加入到聚合物中,粒子的团聚状
态肯定影响到粒子的分散性,必将严重影响到复合
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同样放大倍数下,从图 4b 可以
图 3 LDHs 和 ITA-LDHs 的热失重曲线 看到,改性过的 LDHs 团聚程度明显得到改善。从
Fig. 3 Thermogravimetric curves of LDHs and ITA-LDHs 图 4c 结合图 4d 可以看到,水滑石的表面覆盖着许
多丝绒状的细丝,应该是表面的钛酸酯偶联剂吸附
由图 3 可见,将未改性的水滑石以 10 ℃/min
了周围纳米级别的水滑石颗粒,进一步说明偶联剂
从 17 ℃升温到 700 ℃,水滑石热分解失重如下:第
已连接到水滑石表面。
一阶段 17~233 ℃,失重率约为 11.38%,这主要是
LDHs 和 ITA-LDHs 的粒径分布图见图 5。从图
物理吸附水和层间结合水的脱除所致,LDHs 的层
间结构还没有被破坏;第二阶段 233~365 ℃,失重 5 可以看出,改性后的 LDHs 平均粒径为 1.5 μm,
率约为 6.66%,主要是因为层板—OH 分解所致, 未改性的 LDHs 平均粒径为 2.86 μm,而且粒径分布
LDHs 的层状结构逐渐被破坏;第三阶段,365~ 也变窄。由于在阻燃剂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颗粒
700 ℃,失重率约为 30.85%,主要为 LDHs 层板继 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窄,在基材中的分散性越好,
[5]
续发生脱羟基反应、生成镁铝氧化物,同时伴随着 其阻燃效果也越好 ,可以猜想改性 LDHs 的阻燃效
2–
层间 CO 3 以 CO 2 的形式脱除所致。 果要比未改性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