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201907
P. 215

第 7 期                      彭   川,等:  含孪尾结构两性离子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1461·


            氮气 10  min,加入占单体总质量 0.3%的引发剂                       水乙醇洗涤 5 次,除去未参与聚合的小分子,真空
            (NH 4 ) 2 S 2 O 8 和 NaHSO 3 (摩尔比 1∶1),充分搅拌         干燥,粉碎,得 9.8846  g 白色粉末状产物,即两性
            后继续通入氮气 5 min,恒温反应 8 h。反应结束后                       离子共聚物驱油剂(AADM),产率为 98.85%。合
            得到透明凝胶状产物,将产物剪成细小颗粒后用无                             成路线如下所示:











                                                                   +
                                                                                    2+
                                                                                                      2+
            1.3    共聚物 AADM 组成的测定                              (Na )=3022 mg/L,(Ca )=285 mg/L,(Mg )=148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合成的                          mg/L〕;模拟原油黏度为 65.6 mPa·s;两个岩心的长
            共聚物 AADM 进行了组成分析,测试条件为:ODS                         度分别为 7.042 和 7.036  cm,直径分别为 3.795 和
            柱,检测波长 210 nm,流动相 V(H 2 O)∶V(CH 3 OH)=             3.792 cm,孔隙度分别为 14.28%和 14.34%,渗透率
            1∶9,柱温 40 ℃,流速 1.0  mL/min。计算公式      分别为 163.2 和 162.6  mD;注入模拟地层水和共聚
            如下:                                                物盐溶液的速率均为 1.0 mL/min。
                                   A
                               m    0    V                   2   结果与讨论
                          / %     A 0     100
                                    m
                                                               2.1   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的影响
            式中:α 为单体转化率,%;m 为投料质量,g;A
                                                               2.1.1    单体加量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为聚合物中残留单体的峰面积;ρ 0 /A 0 为单体标准曲
                                                                   如表 1 所示,在体系反应温度为 45 ℃、pH 为
            线(用容量瓶准确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 10、20、30、                        8、引发剂加量占单体总质量 0.3%的条件下,考察
            40、50  mg/L 的单体乙醇溶液,用液相色谱分别测                       了单体加量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其中,表观
            定出不同质量浓度下单体的峰面积 A;再以所得单                            黏度是在温度为 25 ℃、7.34 s 的剪切速率下测得。
                                                                                         –1
            体峰面积 A 对质量浓度 ρ 作图,线性拟合得出)斜                             由表 1 可知,共聚物的特性黏数随着 AA 加入
            率的倒数;V 为提纯聚合物所用乙醇的体积,L。                            量的增多而增大(序号 1~5),然而继续增加 AA 的
            1.4    特性黏数的测定                                     量,特性黏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序号 6)。同时,
                 共聚物 AADM 的特性黏数的测定方法参照
                                                               m  (DLMB)∶m(MDPS)=4∶6 时,共聚物的特性黏
            GB12005.1—1989《聚丙烯酰胺特性黏数测定方法》
                                                               数达到了最大值 986.4 mL/g(序号 8)。因此,得到最
            [23],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
                                                               佳的单 体配 比为 m(AM) ∶ m(AA) ∶ m(DLMB) ∶
            1.5    共聚物 AADM 的性能研究                              m(MDPS)=40∶50∶4∶6。
                 表观黏度:用去离子水或盐水配制质量浓度为                          2.1.2    引发剂加量、pH 和温度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
            2000  mg/L 的共聚物溶液,用流变仪测试聚合物溶                             影响
            液在不同条件下(浓度、剪切速率、温度、矿化度)                                在单体配比为 m(AM)∶m(AA)∶m(DLMB)∶
            的表观黏度。                                             m(MDPS)=40∶50∶4∶6 的条件下,考察了引发剂
                 抗老化性能:配制 2000  mg/L 的共聚物溶液于                   加量、pH 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结
                                      2+
                                 +
                                            2+
            70 ℃、5000 mg/L(Na 、Mg 和 Ca 的质量浓度分                  果如表 2 所示。
            别为 4000、500 和 500 mg/L)的矿化度下测试溶液                       由表 2 可知,随着引发剂加量的增加共聚物的
            在不同时间的表观黏度。                                        特性黏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因为,少
                 黏弹性能:用去离子水配制 2000  mg/L 的共聚                   量的引发剂不足以提供聚合所需的自由基,影响了
            物溶液,用流变仪于 25 ℃的温度下测试共聚物溶液                          转化率;而引发剂用量过多导致链转移增加,从而
            的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                               难以生成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当引发剂加量占单
            1.6   岩心驱替实验                                       体总质量 0.3%时为最佳。在 pH 的优化过程中发现,
                 用模拟地层水配制质量浓度为 2000  mg/L 的共                   当溶液的聚合 pH 为 8 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特性
            聚物盐溶液,于 70 ℃下进行驱替实验。模拟地层水的                         黏数。同时,共聚物的特性黏数随着反应温度的增
                                     –
                                                        –
            总矿化度为 9170 mg/L〔(Cl )=5190 mg/L,(HCO 3 )=        加表现出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得到最佳的反应
                           2–
                                              2-
            265 mg/L,(CO 3 )=160 mg/L,(SO 4 )=100 mg/L,      温度为 45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