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精细化工》2020年第3期
P. 58
·47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时酸性蓝浓度下降很快,呈线性下降趋势,说明此 得到 k 1 和 q e,通过 t/q t 对 t 拟合出的直线斜率和截距计
时复合膜中孔洞较多,吸附位点较多,因此,当酸 算出 k 2 和 q e 。对应吸附参数通过计算列于表 2 中。
性蓝溶液经过 CA/CS 复合膜时,大量酸性蓝染料中
的磺酸基团迅速占领膜的吸附位点,此时滤液中染 表 2 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参数
料残留的 ρ t 为 ρ 0 的一半,随着时间继续推移,滤液 Table 2 Parameters of the kinetic models fitt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中的 ρ t 进一步降低,3 min 时可去除近 98%的酸性
Model qe, exp /(mg/g) q e, cal /(mg/g) k R
2
蓝染料,5 min 时已达吸附平衡,效果显著。
Pseudo-first-order 91.10 8.19 0.8062 0.9595
Pseudo-second-order 91.10 91.74 0.0495 0.9997
CA/CS 复合膜(FM-4)对酸性蓝的吸附动力学
如图 6 所示。由图 6 及表 2 可看出,拟二级动力学
2
的相关系数 R (0.9997)大于拟一级动力学相关系数
2
R (0.9595),另外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所得 q e 为 91.74
mg/g,与实验所得数据 91.10 mg/g 很接近,而拟一
级动力学模型所得 q e 为 8.196 mg/g,与实验所得数
据 91.10 mg/g 相差甚远,因此最佳工艺下所制
CA/CS 复合膜对酸性蓝染料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
图 5 酸性蓝浓度随过滤时间的变化(初始质量浓度:
力学模型,表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键合作用属
50 mg/L;使用最佳工艺膜:FM-4)
Fig. 5 The changes of acid blue concentration with the 于限速过程。
filter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50 mg/L; using
the best process film: FM-4)
2.3 染料吸附动力学
为了进一步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下 CA/CS 复合膜
与酸性蓝染料之间的吸附行为,可通过动力学方程
对其吸附过程进行研究。因吸附动力学研究的是吸
附过程中吸附能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
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过程和其结果进行进一步地预测。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CA/CS 复合膜对酸性蓝染
料的吸附快慢过程被称为吸附速率,其会受到多方
面的影响。吸附过程可用 3 个阶段进行划分:(1)
外部扩散,染料通过压力的驱使向 CA/CS 复合膜转
移扩散;(2)内部扩散,扩散到 CA/CS 复合膜附近
后,再进一步转移到 CA/CS 复合膜的 CS 层和 CA
纤维层中的内部孔洞或通道中;(3)吸附阶段,进
入内部的吸附质因受到化学作用力或静电吸附等作
用,吸附到 CA/CS 复合膜的表面。
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如式
(5)、(6):
a—准一级模型;b—准二级模型
ln(q e q ) ln q e k t (5) 图 6 CA/CS 复合膜(FM-4)对酸性蓝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1 t
t 1 t Fig. 6 Kinetic models for the adsorption of CA/CS composite
(6) membrane (FM-4)
q t kq 2 q e
2e
式中:q e 、q t —分别为平衡时的吸附量和在 t 时的吸 2.4 染料等温吸附曲线
–1
附量,mg/g;k 1 —拟一级动力学常数,min ;k 2 — Langmuir 吸附曲线主要用于单分子层吸附过
2
拟二级动力学常数,g/(mg·min);R —相关系数。 程,每个吸附点的吸附能力相同,并且只能被染料
通过 ln(q e–q t)对 t 拟合出的直线斜率和截距计算 占用一次。Freundlich 曲线主要用于多层吸附和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