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精细化工》2020年第4期
P. 25

第 4 期              符星琴,等: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聚合物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                                    ·659·


            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这是 2010 年前国内外文                         PDMC 低廉    [35] 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
            献报道的 PDMC 特征黏度最高值。但对单体纯度要                          石 油开采、污 水处理          [36-37]  等行业。目前,关于
            求高,引发剂需要自制且合成路线未知。此外,这                             P(DMC-AM)制备的文献很多,但集中在中低阳离子
            之前的文献未能报道单体转化率。                                    度聚合工艺研究,且特征黏度普遍不高,导致
                 2014 年,唐莉等    [28-29] 分别在过硫酸铵和过硫酸             P(DMC-AM)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分子量无法满足要
            钾引发体系下,以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 4 EDTA)                        求,阳离子度偏低也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以致被另
            为助剂,建立了一次性加入引发剂、两步升温引发                             一种阳离子聚合物 P(DAC-AM)取代了其市场主导
            制备 PDMC 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并得到单体浓度、                          地位。
            助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对产物
            PDMC 特征黏度影响强弱的顺序和影响规律,合成
            出了特征黏度和转化率分别为 14.5  dL/g、99.2%和
            14.7  dL/g、92.2%的 PDMC 产物。仅对聚合工艺条
            件中的单体和引发剂的起始用量进行协同控制,无
            需使用链转移剂和链终止剂,可制备出单体转化率
            大于 98%,特征黏度为 2.00、4.00、6.00、8.00、10.00
            dL/g 左右的系列化相对分子质量 PDMC 胶体产物。
            至此,聚合物 PDMC 合成技术有了新突破,PDMC
            相对分子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且合成工艺简单,
            只添加少量助剂来增强聚合反应体系抵御金属离子

            干扰自由基聚合的能力,利于工业化生产,生产工

            艺可在工业生产装置上直接应用。                                        聚合方式不同,得到的产物所能达到的最高相
            1.2   均聚物 PDMC 最新研究方向
                                                               对分子质量和 P(DMC-AM)阳离子度也会不同,除
                 随着聚合物应用的飞速扩展,除了线性高分子,                         此之外,其产物的物理状态和用途也会不同。主要
            支化或交联高分子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研                             合成方法有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沉淀聚合法
            究者开始用 DMC 单体通过交联反应合成 PDMC 聚                        等。近 20 年国内外此类研究文献统计表明,溶液聚
            合物分子刷,研究其对某些环境特定的响应,试图                             合法所占比例最大,为 54%;其次是乳液聚合法,
            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传感器等               [30-32] 领域。如 KOU       占 35%;剩余 11%为少数实验室采用的方法。
                                                        –
            等 [33] 展示了 PDMC 分子刷与特定的反离子 Cl 、                    2.1   溶液聚合法
                       –
                –
                             –
            ClO 4 、SCN 和 Ac 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分子刷暴露                         溶液聚合法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少,单体转化
                       –
            在过量的 Cl 反离子中时,只有在高盐浓度下能明显                          率高,是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最早合成 P(DMC-AM)
                                        –
                                              –
            看到分子刷脱水塌陷;但在 ClO 4 、SCN 反离子中时,                     聚合物的方法      [8,38] ,也是工业生产中最早使用的方
                                           –
            低盐浓度下就脱水塌陷;而当 Ac 加入时,分子刷
                                                               法。然而,溶液聚合过程后期传热效果差,较难获
            在低盐浓度水合膨胀,高盐浓度脱水塌陷。PDMC
                                                               得高分子量产品。此外,聚合结束后产物呈胶体状
            分子刷的这种反离子特异性主要由特定的离子对对
                                                               态,产物溶解时间长,保存时间短,一般制成干粉。
            分子刷渗透压的调节能力与离子对的疏水性决定。                             在此过程中,高温烘干和剪切作用容易使高分子链降
            ZHANG 等   [34] 合成了 pH 响应的 PDMC 分子刷,研
                                                               解和交联,使干粉产品的溶解、絮凝等性能变差                     [39] 。
            究了不同 pH 下,PDMC 分子刷的变化。但是 PDMC
                                                                   在不同反应条件下,AM 与 DMC 的竞聚率比值
            分子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应用到实际场合
                                                               可在 9∶1~1∶8 之间变化        [40-42,20] ,这使得共聚反应
            还需不断实验探索。
                                                               过程中聚合物的序列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会随聚合
            2    共聚物 P(DMC-AM)合成研究进展                           工艺有很大区别。如何在得到设计的共聚物单元结
                                                               构组成的同时,获得高特征黏度或具有一定序列结
                 为改善 PDMC 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其相对分                       构的聚合产物,成为研究难点。
            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一般将 DMC 单体与高活                           2.1.1    提高 P(DMC-AM)特征黏度
            性单体丙烯酰胺共聚形成阳离子共聚 物                                     很多文献通过调整聚合工艺,深入研究了各因素
            P(DMC-AM),路线如下所示。此类聚合物相对分子                         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规律                    [43-46] 。
            质量和阳离子度易通过不同制备工艺条件加以控                              例如,余先巍等       [43] 系统研究了单体用量、复合引发
            制,具有高效无毒,适用范围广、造价比均聚物                              剂用量、络合剂用量和助剂尿素用量对 P(DMC-AM)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