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精细化工》2020年第8期
P. 153
第 8 期 王 娩,等: 助表面活性剂及油水比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1651·
丁醇、异丁醇及仲丁醇的含量分别为 33.20%、 式中:A co 为界面膜中表面活性剂与油的相互作用
33.05%、58.18%,依照 1.2.2 节实验方法探究柴油/ 能,J;A cw 为界面膜中表面活性剂与水的相互作用
s
水体积比对 3 种助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 Winsor 能,J; x 为醇在界面相上的摩尔分数; a 为表面
co
a
Ⅲ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如图 10 所示。 活性剂与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能,J; a 为助剂醇与
a
co
s
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能,J; a 为水相与单个表面活
cw
a
性剂分子之间的作用能,J; a 为水相与醇分子之
cw
间的作用能,J。
s
s
对于仅有油水比变化的微乳液体系, a 、 a cw
co
a
a
s
s
a
和 a cw 为定值,并且 a a , a cw a cw 。对于正丁
co
co
a
醇、异丁醇和仲丁醇, a a a cw 。吴雨彤等 [28] 研究
co
发现,随着油水比的增大,相界面存在的助表面活
性剂摩尔分数减小。所以,随着油水比的增大,R
比减小,当 R<1 时,形成 Winsor Ⅰ型微乳液。对
于初始醇含量不同的微乳液体系,其相界面上醇的
摩尔分数不同,则初始 R 比不同,随着油水比的增
加,R 比减小,微乳液相态发生不同的变化,并且
最终均转变为 Winsor Ⅰ型微乳液。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于实验中的任一微
乳液体系,随着油水比的增加,最终均变为 Winsor
Ⅰ型微乳液;初始配方为 Winsor Ⅰ型的体系较初
始配方为 Winsor Ⅲ型的体系转变为 Winsor Ⅰ型微
乳液所需的油水比小。在利用微乳液处理含油土壤
的过程中,当含油土壤的含油率较低时,选择初始
为 Winsor Ⅰ型微乳液配方;当含油土壤的含油率
较高时,选择初始为 Winsor Ⅲ型的微乳液配方,
可以实现含油土壤的处理及石油资源的回收。
3 结论
以正丁醇、异丁醇和仲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
正辛烷为油相的 AEO-9 微乳液体系,随着助表面活
性剂含量的增加,体系发生 Winsor Ⅰ→ Winsor Ⅲ
a—正丁醇;b—异丁醇;c—仲丁醇 →Winsor Ⅱ的相态变化,对正辛烷的增溶能力从高
图 10 柴油/水体积比对 Winsor Ⅲ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到低顺序依次为: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
Fig. 10 Effects of diesel/water volume ratio on the phase 3 种助表面活性剂对以柴油为油相和以正辛烷
behavior of Winsor Ⅲ microemulsion
为油相的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一致。对柴油的
由图 10 可知,对于 Winsor Ⅲ型微乳液,油水 增溶能力:正丁醇与异丁醇相近且略高于仲丁醇。
比对柴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与其对正辛烷微 对比 3 种助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体系对正辛烷和柴油
乳液体系的影响一致,体系均发生 Winsor Ⅱ→ 的增溶性能,发现正丁醇和异丁醇体系对油相的增
Winsor Ⅲ →Winsor Ⅰ型的相态变化。 溶能力:正辛烷>柴油;当 AEO-9 含量小于 24%时,
在仅有油水比变化的微乳液体系中,随着油水 仲丁醇体系对油相的增溶能力:柴油>正辛烷,
比的增加,微乳液相态的变化可以运用 R 比理论 [27] AEO-9 含量等于 24%时,仲丁醇体系对油相的增溶
来进行解释。对于仅有油水比变化的微乳液体系,R 能力:正辛烷>柴油。
比公式可以简化为: 根据醇度扫描实验筛选出 Winsor Ⅰ型微乳液,
A a s a ( s a ) a x 以正辛烷或柴油为油相,3 种助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R co co co co a (1)
s
A cw a s cw a cw ( a ) a cw x a 体系随着油水比的增大最终均变为 Winsor Ⅰ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