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精细化工》2020年第9期
P. 16

·173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8]
            1)。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阳极室,微生物氧化代                            称为“动力车间” 。微生物在代谢有机物的过程
            谢有机物供自身繁殖增长,这个过程伴随电子和质                             中产生电子,并通过电子传递链协助电子传递,阳
            子的释放;释放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介质转移到阳                             极上产电微生物可以认为是不同功能的细胞混合,
                                                                                                         [9]
            极上,然后通过外电路转移到阴极,同时还原型辅                             它们作为细胞的动力源,可以用于发电、增殖 ,
            酶Ⅰ(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H)释       具有较高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对 MFCs 的运行过程
            放出的质子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                   [3-4] ,在此过     具有重要作用      [10] 。20 世纪早期,POTTER     [11] 发现并
            程中,产电微生物直接影响电子传递速率和输出功                             记录了产电微生物的电化学活性与电极之间的相
            率密度,起到了核心作用。                                       互关系,他发现活的大肠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中可以在电极上产生电流,这也许是目前所记录的
                                                               最早关于细胞外电子转移的报道。通常情况下,从
                                                               细胞内部代谢产生的电子到达阳极的催化机制可
                                                               分为两种,即直接电子传递机制和间接电子传递机
                                                               制 [12] (图 2)。其中,直接电子传递是微生物在没有
                                                               外源性电子介质的条件下将电子转移到阳极,细菌
                                                               和电极表面之间物理接触,借助纳米导线或氧化还
                                                               原活性蛋白传递电子;间接电子传递则需要介质的
                                                               参与,主要依赖于氧化还原穿梭体,如绿脓素、核
                                                               黄素。


                 以微生物代谢物葡萄糖为例,阳极及阴极反应如下。
                                                   
                 阳极反应: C H O + 6H O   6CO + 24H + 24e
                                              +
                            12
                          6
                              6
                                         2
                                  2
                                     
                 阴极反应: 6O + 24H + 24e  12H O
                                +
                           2
                                          2
                      图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bial fuel cell

                 MFCs 技术可用于废水处理领域,在处理有机
            废水时,其 COD 去除率可达到 85%以上,用于回
            收废水中的铜离子时,回收率高达 84.5%                [5-6] ;利用

            阳极生物膜对废水中毒性物质的敏感性作为生物传                                                                     [12]
                                                     [7]
            感器,筛选高效的电活性微生物是关键因素 。在                                图 2   产电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
                                                               Fig. 2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exoelectrogens
            MFCs 系统中,产电微生物是核心要素,研究产电                                 and anode [12]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电子传递特征对深入理解
            MFCs 的产电模式及优化 MFCs 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1.1    直接电子传递
            然而,目前从电催化角度对微生物中电子转移的报                                 直接电子传递通过膜结合细胞蛋白质或纳米导
            道相对较少,研究生物膜的形成对加快 MFCs 技术
                                                               线进行,在电子从细胞转移到电极的过程中没有氧化
            的发展应用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还原物质的参与       [13] 。研究发现,一些电化学活性微生
                 本文从不同种类微生物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分                          物具有高效的直接电子传递效率,如地杆菌科、红玉
            析微生物的产电机制及电子传递的本质,产电微生
                                                               菌属和希瓦氏菌属,它们通过膜上的转运蛋白,将电
            物在 MFCs 中的应用,影响微生物产电的因素等方                                                                    [14-15]
                                                               子从细胞内部传递到外膜上的固体电子受体上
            面,更加充分的了解 MFCs 技术,以期为产电微生
                                                               (见图 3)。其中,细胞色素 C、多血红素蛋白是目
            物的筛选及其 MFCs 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前常见的电子传递蛋白,因而影响直接电子传递过
            1    电子传递机制                                        程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细菌与电极的接触情况。革
                                                               兰氏阳性菌通过磷壁酸形成生物膜并参与直接电子
                 微生物可以在有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新陈                          传递,磷壁酸具有黏附细菌于电极表面的功能,因
            代谢活动,其中线粒体是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                             而可以使膜蛋白与电极直接接触               [16]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