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精细化工》2022年第2期
P. 22
·22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
水锂(超过 85%),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且锂 率低,离子电导率高,移动离子为单一种类且具有
浓度低,镁锂比值高,提取锂难度大 [5-6] 。目前,仍 较高离子迁移数和库仑效率;(2)宽电化学稳定性
无有效的锂资源回收技术,导致了锂离子电池的成 窗口,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且与镁金属和高电
本攀升,并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电 压正极的相容性好;(3)经济、安全、环保、高机
池的安全技术方面,锂离子电池面临着使用过程中 械强度和易于加工性等特性(如图 1 所示)。尽管研
[7]
热失控事故突发、材料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瓶颈 。 究者们对锂离子固态电解质的以上性能均做了深入
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安全性能优异的新型 研究,但由于锂金属与镁金属的差异,借鉴锂离子
二次电池势在必行。作为电池中金属负极,镁具有诸 固态电解质的合成材料和方法制备镁离子固态电解
多优异特性。首先,金属镁具有较高的理论体积比容 质收效甚微。目前,对镁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究主
3
量(3833 mA·h/cm ),而锂金属为 2036 mA·h/cm 3[8-9] 。 要集中于离子电导率以及镁负极-电解质界面相容
其次,镁在电化学沉积/溶解过程中不易形成枝晶, 性方面 [16] 。
可有效消除众多金属负极二次电池中存在的重大安
全问题 [10] 。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化学活性和高机械强
度,镁电池安全性更佳,易于大规模生产。此外,
镁资源丰富、价格低,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安全性
方面亦具有独特优势 [11] 。因此,开发镁离子电池对
替代或部分替代锂离子电池,及未来新能源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阶段镁离子电池的研究发展较为缓慢,
商业化难度高,其根本问题是缺乏合适的正极和电
解质 [12-13] 。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面临诸多挑战,如电
解液与镁金属、正极的相容性差,电化学稳定窗口 图 1 理想固态电解质应具备的特征
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an ideal solid electrolyte
窄,电解液的挥发性和腐蚀性强等。其中最大的挑
战是,镁金属与电解液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 研究者致力于新型固态电解质的研究,并制备
2+
(SEI)无法传导 Mg ,导致镁负极钝化,进而限 了多种镁离子固态电解质(图 2),为二次镁离子固
2+
制了负极的电化学活性 [14] 。采用固态 Mg 导体作为 态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无机固态电解质
电解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液态电解质存在的缺 普遍刚性强、易断裂,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
2+
陷。然而,由于其高电荷密度,Mg 在固态电解质 稳定性均有待提高;金属有机框架(MOFs)基电解
中的扩散缓慢 [15] 。因此,探寻合适的高性能固态电 质被认为是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新兴替代品,但研究
解质是构筑高性能实用化镁离子电池的关键之一。 者认为仍需进一步研究其电化学/化学稳定性与加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基镁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 工性能,且其制备工艺繁琐。由于聚合物固态电解
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面临的 质在柔韧性和可加工性方面优势明显,且部分镁离
2+
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开发理想的 Mg 固 子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率接近商业化锂离子聚合
态电解质进行了展望。 物电解质,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 [16-18] 。同时,聚
与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离子导体对金属负极 合物基固态电解质相较于液态电解质具有更好的
的反应性更低、稳定性更佳,更适用作金属负极二 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且成本更
次电池的电解质,尤其是镁离子电池。镁金属在传 低 [16,19] 。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通常由聚合物基体、
统液态电解质中易形成钝化层,导致镁离子电池容 镁盐和添加剂组成。聚合物基体作为支撑骨架和离
量、循环稳定性远不如预期。而固态电解质具备更 子传递载体,需具备易加工、化学性质温和等特性,
2+
优异的安全性、电化学性和热稳定性,且不可燃、 且需确保镁盐在其中溶解度高、Mg 易于解离和扩
无腐蚀、不挥发、不漏液。此外,固态电解质和活 散。目前,常用的有机聚合物基体主要有聚环氧乙
性材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较小,甚至可以忽略, 烷(PEO)、聚乙二醇(PEG)、聚偏二氟乙烯(PVDF)、
有利于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同时可显著拓宽电池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腈(PAN)和
工作温度范围。因此,固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极有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等。常用的镁
景的二次镁离子电池用电解质材料。 盐主要有高氯酸镁〔Mg(ClO 4 ) 2 〕、双(三氟甲基磺
理想的固态电解质还应具有以下特性,才能促 酰基)酰亚胺镁(Ⅱ)〔Mg(TFSI) 2 〕、三氟甲磺酸镁
使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1)电子电导 〔Mg(CF 3 SO 3 ) 2 〕、硼氢化镁〔Mg(BH 4 ) 2 〕和氯化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