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1812
P. 35

第 12 期                      徐   惠,等:  响应面法优化废旧 PET 催化醇解工艺                               ·2003·


            (编码后)分别为:                                              由表 3 可以看出,响应值 R 1 、R 2 的模型 P<0.05,
                 R 1 =514.98+13.73A+20.10B+7.05C–7.33AB+2.57AC–   表明 R 1 、R 2 的模型拟合显著,响应值 R 3 的模型的
                                 2
                          2
                                        2
            5.32BC–13.30A –10.75B +1.25C                       P<0.0001,表明 R 3 的模型拟合非常显著,且 R 1 、R 2 、
                 R 2 =2.55+0.17A+0.14B+0.02C+0–0.02AC–0.045B
                                   2
                     2
                            2
            C+0.018A –0.12B –0.071C                            R 3 的失拟项 P>0.5,表明各响应值的失拟均不显著,
                 R 3 =1639.00–32.37A–640.63B+13.75C–11.00AB–   说明模型拟合成功,模型能够表示自变量与响应值
                                                    2
                                   2
                                            2
            65.25AC–32.75BC–55.00A +315.50B +21.75C            之间的关系。另外从 F 判断,A、B、C  3 个影响因
                                                               素对于 R 1 的影响程度为 B>A>C,对于 R 2 的影响程
                        表 3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度为 A>B>C,对于 R 3 的影响程度为 B>A>C,另外 B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因素对 R 3 的 P<0.0001,说明 B 因素对影响 R 3 的影
                   项目                           F      P
                          (SS)  (DF)  (MS)                     响极显著,综合来说,醇解剂的用量(B)与催化剂
                   模型    6790.18   9    754.46  5.50  0.0176   的用量(A)是影响羟值(R 1 )与酸值(R 2 )的主要
                    A    1507.01   1   1507.01  10.98  0.0129  因素,醇解剂的用量(B)是影响黏度(R 3 )的主要
                    B    3232.08   1   3232.08  23.55  0.0018
                                                               因素,这与前文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一致。
                    C     397.62   1    397.62  2.90  0.1325
                    AB    214.62   1    214.62  1.56  0.2513       响应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 A、B、C 分别对 R 1 、
                   AC      26.52   1     26.52  0.19  0.6735   R 2 、R 3 的影响,响应面中,若曲线越陡峭则表明该
                   BC     113.42   1    113.42  0.83  0.3935   因素对该响应值的影响越显著,曲线走势越平缓,
              R 1   A   2  745.08  1    745.08  5.43  0.0526   影响越小。3 个因素分别对羟值(R 1 )、酸值(R 2 )、
                    B   2  486.81  1    486.81  3.55  0.1016
                    C      6.55    1      6.55  0.048  0.8333  黏度(R 3 )的响应曲面如图 4、5、6 所示,从图 4
                     2
                   残差     960.58   7    137.23                 的 3 个等高线以及响应面上可以发现,B 的曲线走
                   失拟     953.95   3    317.98 191.90  0.5123
                                                               势表现相对陡峭,其次为 A,这两个因素对聚酯多
                  纯误差      6.63    4      1.66                 元醇的 R 1 影响较大,而 C 的曲线走势比较平缓,随
                  总变异 7750.76     16
                                                               着数值的增加或减少,响应值变化较小;从图 5 的
                   模型      0.50    9    0.056   9.75  0.0033
                    A      0.24    1    0.24   41.68  0.0003   等高线及响应面上可以发现,A 的曲线走势较陡峭,
                    B      0.16    1    0.16   28.44  0.0011   对 R 2 影响显著,其次是 B,而 C 相对较缓;从图 6
                    C      0.0032  1    0.0032  0.56  0.4785
                                                               的等高线及响应面上可以看出,B 的曲线走势非常
                    AB     0.00    1    0.00    0.00  1.0000
                   AC      0.0016  1    0.0016  0.28  0.6130   陡峭,说明其对 R 3 的影响很大,A 以及 C 的曲线走
                   BC      0.0081  1    0.0081  1.42  0.2725   势相对平缓,说明其不是影响聚酯多元醇黏度的主
              R 2   A   2  0.0014  1    0.0014  0.25  0.6309   要因素,这与方差数据分析的结果一致。
                    B   2  0.062   1    0.062  10.88  0.0131       根据以上结果,运用 Design-Expert 软件进行数
                     2
                    C      0.022   1    0.022   3.77  0.0934
                   残差      0.040   7    0.0057                 值最优化计算,取 R 1 目标最大、R 2 目标最小、R 3
                   失拟      0.017   3    0.0055  0.94  0.5013   目标最小,得到最佳的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0.3%(占
                  纯误差      0.023   4    0.0058                 PET 质量,下同),醇解剂的质量分数为 100%,解
                  总变异      0.54   16
                                                               聚时间为 2.5 h,在此条件下得到解聚产物的羟值可
                   模型    3746000   9    416200 355.93  <0.0001
                                                               达到 506.7 mgKOH/g、酸值 2.34 mgKOH/g、黏度
                    A    8385.13   1   8385.13  7.17  0.0316
                    B    3283000   1   3283000 2807.78 <0.0001  1277 mPa·s。
                    C    1512.50   1   1512.50  1.29  0.2928       对以上的模拟最优条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
                    AB    484.00   1    484.00  0.41  0.5405   PET 醇解产物在该条件下实际的羟值为 503.9±
                   AC    17030.25  1   17030.25  14.56  0.0066  10 mgKOH/g 、酸值 2.42±0.2 mgKOH/g 、黏度
                   BC    4290.25   1   4290.25  3.67  0.0970
              R 3   A   2  12736.84  1  12736.84  10.89  0.0131  1310 mPa·s,与软件模拟计算结果接近,说明采用
                    B   2  419100  1    419100 358.43  <0.0001  响应面优化的制备条件是准确可靠的。因此,最终
                     2
                    C    1991.84   1   1991.84  1.70  0.2331   确定最佳的 PET 醇解工艺为:以质量分数 0.3%(占
                   残差    8185.25   7   1169.32
                                                               PET 的质量)的 Sb 2 O 3 作为解聚的催化剂、质量分
                   失拟    3251.25   3   1083.75  0.88  0.5233
                                                               数 100%(占 PET 的质量)的 DEG 为醇解剂,醇解
                  纯误差    4934.00   4   1233.50
                  总变异    3754000  16                           反应时间 2.5 h。以此条件下得到的聚酯多元醇为原
                 注: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极显著。                   料,通过聚氨酯自由发泡得到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