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201812
P. 66

·2034·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5 卷

                               2
                                     3
                    表 1   Ⅴ 1、Ⅴ 和Ⅴ 的凝胶测试结果                     量浓度的增大,凝胶因子增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Table 1    Gelation results of compounds Ⅴ  1, Ⅴ  2 and Ⅴ  3   用力增大,因此热稳定性升高,T gel 增大。由图 1b
                                         CGC/(g/L)             可知,相同质量浓度的 V1,在 1,4-二氧六环、1,2-
                    溶剂
                                   Ⅴ 1      Ⅴ 2      Ⅴ 3
                                                               二氯乙烷和乙醇中的 T gel 并不相同,跟文献中同一
                 甲醇                10       50       18                                               [10]
                                                               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 T gel 不同的报道一致                  。这
                 乙醇                12       33       15
                                                               是因为在凝胶体系的作用力中,除了凝胶因子分子
                 异丙醇               15       67       40
                 叔丁醇               17        S       S         间的作用力外,还存在溶剂分子与凝胶因子分子间
                 正丁醇               21       PG       S         的作用力、不同的溶剂分子跟同一凝胶因子分子的
                 二氯甲烷              14        S       S         作用力不同,造成同一凝胶因子在不同溶剂中形成
                 氯仿                39        S       S
                                                               凝胶的热稳定性不同。
                 1,2-二氯乙烷          70       PG       81
                 环己烷               Ins       S       S
                 四氢呋喃               S        S       S
                 1,4-二氧六环          15        S       S
                 石油醚               SP       PG       12
                 丙酮                95       PG       PG
                 乙酸乙酯              PG       33       50
                 苯                 Ins       S       S
                 甲苯                Ins       S       S
                 氯苯                43        S       S
                 吡啶                PG        S        S
                 二甲苯               48       PG       S
                 三乙胺               Ins      PG       91
                 DMF               SP       PG       PG
                 DMSO              17        P       PG
                 乙腈                38       50       98
                 注:S:溶液;PG:部分凝胶;Ins:不溶解;SP:加热时
            溶解,冷却时沉淀。

                                          3
                                    2
                 由表 1 可知,Ⅴ     1、Ⅴ 和Ⅴ 的凝胶能力有较
            大差别:V1 凝结了测试的 23 种有机溶剂中的 14 种,
            V2 为 5 种,V3 为 8 种。从 3 个凝胶因子都能凝结

            的溶剂来看,V1 的 CGC 均低于 V2 和 V3 的。因此,
                                                                               3
                                                               图 1   Ⅴ 1、Ⅴ 2、Ⅴ 在乙醇中不同质量浓度下的 T gel (a)
            V1 在 3 个凝胶因子中凝胶能力最好。理论上,在一
                                                                        1
                                                                    和Ⅴ 在 1,4-二氧六环、1,2-二氯乙烷和乙醇中不同
            定范围内,柔性的烷氧基侧链越长,数目越多,分
                                                                    质量浓度下的 T gel (b)
            子的疏水性就越强,其在弱极性或者非极性的溶剂                             Fig.  1  Plots  of  T gel  at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of
            中就越容易溶解。从表 1 来看,V3 溶于 23 种有机                              compounds  Ⅴ  1,  Ⅴ  2 and  Ⅴ  3  in ethanol (a), and
                                                                      T gel  at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
            溶剂中的 12 种,V2 是 10 种,V1 是 1 种,跟理论
                                                                      Ⅴ 1 in 1,4-dioxane, 1,2-dichloroethane and ethanol
            相吻合。凝胶的形成是凝胶因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和                                    (b)
            结晶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V1 具有最好的凝胶能
            力,说明其在所检测的溶剂中最有能力达到溶解和                             2.2    凝胶的微观形貌观测
            结晶的平衡。                                                 为了观察Ⅴ     1、Ⅴ   2、Ⅴ  3 在不同溶剂中形成凝
                 凝胶的相转变温度(T gel )是凝胶和溶胶相互转                     胶的形貌,本文采用 SEM 测试了不同干凝胶的形
                                                                          2
                                                                                3
            变的临界温度,它的大小反映了凝胶热稳定性的高                             貌。Ⅴ1、Ⅴ 和Ⅴ 乙醇干凝胶(图 2A、B、C)
                                                                   3
            低。本文采用常规的 T gel 测定方法           [8-9] ,分别测定了        和Ⅴ 石油醚干凝胶(图 2D)的 SEM 测试结果见
                    2
            Ⅴ 1、Ⅴ 和Ⅴ 在同一溶剂(乙醇)中不同质量浓                           图 2。从图 2 可以看出,4 个样品的形貌均为纤维状
                         3
            度下的 T gel ,以及Ⅴ 在不同溶剂中(乙醇、1,2-二                     的网络结构,区别只在于纤维宽度和聚集密度有差
                              1
            氯乙烷、1,4-二氧六环)不同质量浓度下的 T gel ,结                     别。根据文献报道,具有强大定向能力的分子间作
            果见图 1。由图 1a 可以看出,在乙醇中,随着凝胶                         用力,比如氢键或者卤键,往往有利于凝胶形成纤
                                                                                                3
            因子质量浓度的增大,T gel 也增大。这是因为随着质                        维状结构    [11-12] 。考虑到Ⅴ 1、 2Ⅴ 和Ⅴ 的分子结构,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