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精细化工2019年第10期
P. 172

·2138·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6 卷

                 氧化 n 分钟后硫化物 a 的脱除率(η an )和总脱
            除率(η Tn )计算公式如(2)、(3)所示。
                                 m   m
                          an  /%   a0  an    100   (2)
                                    m a0
                                m  m    32 
                     Tn  /%     a0  an         100  (3)
                                 m a0   M a 
            式中:m a0 —油样 S 0 中硫化物 a 的质量,mg;M a —
            硫化物 a 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
            1.4    模型硫化物氧化产物分析
                 在 100.0  mL 正辛烷中加入 0.5  mL  1-己硫醇,                  图 1    配合物Ⅰ~Ⅵ对 1-己硫醇的脱除率
            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分散于正辛烷中,制成仅含 1-己                           Fig. 1    Removal rate of 1-hexanethiolby complexes  Ⅰ~Ⅵ

            硫醇的模拟油体系(仅含二丁基硫醚和 2-甲基噻吩
            的模拟油体系配制方法同上),利用配合物Ⅰ对 3
            种单一硫化物的模拟油体系进行催化氧化。实验完
            成 后进行油 水分离, 氧化前、 后油层利 用
            Spectrumone 型红外光谱仪,通过液膜法进行红外分
            析,以 S==O 的特征吸收峰判断是否生成了相应的
            砜类、亚砜类;通过 ICS-90A 型离子色谱仪利用外
            标法分析水层中是否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或亚硫酸
            根。

                 离子色谱仪测试条件:色谱分离柱为 IonPacAG
            22(4 mm×250 mm);检测器为 DS5 型电导检测器;                         图 2    配合物Ⅰ~Ⅵ对二丁基硫醚的脱除率
                                                               Fig. 2    Removal rate of dibutyl sulfide by complexes  Ⅰ~Ⅵ
            淋洗液为 Na 2 CO 3 和 NaHCO 3 溶液的混合物,混合物

            浓度组成为 4.5  mmol/L  Na 2 CO 3 和 1.4  mmol/L
            NaHCO 3 ,流速为 1.20 mL/min;再生液为体积分数
            0.1%的 H 2 SO 4 溶液;进样量为 1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对模型硫化物的催化脱硫性能研究
                 以氧气作为氧化剂,配合物Ⅰ~Ⅵ作催化剂,利
            用 1.3 节中的催化氧化脱硫和脱除率测定的实验步
            骤对模拟油进行氧化脱硫性能研究,反应 75 min 内

            1-己硫醇、二丁基硫醚和 2-甲基噻吩的脱除率及硫                               图 3    配合物Ⅰ~Ⅵ对 2-甲基噻吩的脱除率
            化物的总脱除率如图 1~图 4 所示。                                Fig.  3    Removal  rate  of  2-methylthiopheneby  complexes
                                                                     Ⅰ~Ⅵ
                 如图 1 所示,配合物Ⅰ~Ⅵ对 1-己硫醇的脱除顺

            序为Ⅴ>Ⅳ>Ⅵ>Ⅰ>Ⅲ>Ⅱ,其中,脱除效果较好的
            是Ⅴ、Ⅳ、Ⅵ,脱除率分别为 74.2%、64.7%、55.9%,
            其次是配合物Ⅰ,而配合物Ⅱ、Ⅲ的脱除效果较差。
            如图 2 所示,Ⅰ~Ⅵ对二丁基硫醚的脱除顺序为Ⅴ>
            Ⅳ>Ⅵ>Ⅰ>Ⅲ>Ⅱ。其中,Ⅴ、Ⅳ对二丁基硫醚的脱
            除效果较好,脱除率分别为 65.1%、62.1%,脱除效
            果差的配合物为Ⅱ和Ⅲ,脱除率仅为 9.6%和 10%。
            如图 3 所示,配合物Ⅰ~Ⅵ对 2-甲基噻吩的脱除顺序
            为Ⅰ>Ⅵ>Ⅴ≈Ⅳ>Ⅲ>Ⅱ。其中,Ⅰ、Ⅵ对 2-甲基噻

            吩的脱除效果较好,脱除率分别为 26.8%、24.4%;                                 图 4    配合物Ⅰ~Ⅵ的总脱硫率
            配合物Ⅱ的脱除率较低为 18.2%。                                   Fig. 4    Total desulfurization rate by complexes  Ⅰ~Ⅵ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