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精细化工2019年第10期
P. 173
第 10 期 姜翠玉,等: 取代水杨醛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2139·
如图 4 所示,75 min 时Ⅰ~Ⅵ对总硫的脱除率分 2.3 配合物配体种类对脱硫性能的研究
2+
别为 28.2%、17.7%、26.3%、28.6%、31.3%、31.9%, 选取中心金属离子为 Co ,探究由不同配体合
总脱硫能力为Ⅵ>Ⅴ>Ⅳ>Ⅰ>Ⅲ>Ⅱ,脱除效果较好 成的配合物Ⅰ、Ⅲ、Ⅳ、Ⅴ、Ⅵ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
的为配合物Ⅴ和Ⅵ。 首先考虑水杨醛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Ⅰ、Ⅲ、
2.2 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对脱硫性能的研究 Ⅳ和Ⅴ、Ⅵ两组配合物,每一组的共轭程度皆相同,
2+
由图 1~图 4 可知,以 Co 为中心离子的配合物 其主要区别在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不同。在配合物
2+
Ⅰ的脱硫性能优于以 Cu 为中心离子的Ⅱ,即脱硫 Ⅰ、Ⅲ、Ⅳ中带有推电子基—C(CH 3 ) 3 的Ⅳ脱硫性能
效果为Ⅰ>Ⅱ。BCo∙O 2 ∙CoB 形态中配体平面的空间 最好,其次是无取代基的Ⅰ,再次是含有吸电子基
2+
9
阻碍见图 5,Cu (3d )的 d 轨道电子两种排布见图 6。 —Cl 的Ⅲ;同样,在配合物Ⅴ和Ⅵ中,带有推电子
Cater [27] 研究了一系列影响 Co 配合物催化氧化能力 基的Ⅵ脱硫性能要好于Ⅴ。由此可见,配合物的脱
的影响因素,发现配合物的催化氧化能力主要是由 硫性能与其共轭体系电子云密度有关,且电子云密
载氧活性决定的。Ochiai [28] 认为,轴向碱 B(DMF 或 度越高,其脱硫性能越好。而对于Ⅰ、Ⅴ和Ⅳ、Ⅵ
甲醇等可作轴向碱 [29] )存在下配合物 Salen(Co)与 O 2 两组配合物,水杨醛上取代基相同但配体的共轭程
作用能形成 O 2 ∙CoB 和 BCo∙O 2 ∙CoB 两种形态的化合 度不同,可以看出Ⅴ和Ⅵ因其共轭体系较大,其脱
物。尽管 BCo∙O 2 ∙CoB 形态在热力学上更加稳定, 硫性能也更好。
但由于该形态中两个配体平面接近垂直,存在空间
2.4 模型硫化物氧化产物分析
阻碍作用(如图 5 所示),形成 BCo∙O 2 ∙CoB 形态的反
利用配合物Ⅰ分别对仅含 1-己硫醇、二丁基硫
应在动力学上会变得十分缓慢,而配合物 Salen(Co)
醚和 2-甲基噻吩单一组分的模拟油体系按照 1.3 节
与 O 2 以 1∶1 结合而形成的 O 2 ∙CoB 化合物不受此影
中的催化氧化脱硫和脱除率测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催
响。即 Co(Salen)类配合物多以配合物的轴向与氧分
化氧化。实验完成后进行油水分离,对氧化前、后
子配位形成 1∶1 的氧配合物。
油层硫化物进行红外分析,IR 谱图分别如图 7a、图
8a、图 9a 所示;对氧化后的水层进行离子色谱分析,
分别如图 7b、图 8b、图 9b 所示。
图 5 BCo∙O 2 ∙CoB 形态中配体平面的空间阻碍
Fig. 5 Space obstruction of the ligand in BCo∙O 2 ∙CoB form
9
2+
对于 Cu(Salen)类配合物,由于 Cu (3d )的两个
简并态的 e g 轨道(d x 2 –y 2 和 d z 2)上电子分布不均匀(如
图 6 所示),按照 Jahn-Teller 理论 [30] ,当遇到简并态
2+
时,配位化合物会发生变形,故 Cu 一般形成平面
正方形配合物,轴向较少配位,对于平面正方形构
型 Cu(Salen)配合物Ⅱ与配位能力很弱的氧分子的
轴向氧键合能力差,故其作为催化剂载氧催化脱硫
的效果差;而配合物Ⅰ能更好地与氧分子结合,故
其催化氧化脱硫效果更佳。
图 7 (a)1-己硫醇模拟油氧化前后油层硫化物的 IR 谱
图和(b)氧化后水层的离子色谱图
9
2+
图 6 Cu (3d )的 d 轨道电子两种排布示意图 Fig. 7 (a) IR spectra of oil layer before and after oxidation
Fig. 6 Two schematic diagrams of d-orbital electronic and (b) IC spectrum of water layer after oxidation
2+
9
arrangement of Cu (3d ) of simulated oil containing only 1-hexaneth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