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精细化工》2020年第4期
P. 210
·844·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配制质量浓度为 2.5 g/L 的 3 种多糖溶液,并将 分数 1%氯铂酸的二甲基硅油与处理后的石英砂充
其稀释为 5、10、20、30、40、50 mg/L;取 2 mL 分混合,在 70 ℃恒温箱老化 7 d 后,将硅油处理后
样液,加入 1 mL 质量分数为 5%的苯酚溶液和 5 mL 的石英砂置入 120 ℃恒温箱中备用。润湿性测定结
浓硫酸,待样液冷却至室温后,在沸水浴中加热 果表明,经硅油处理后的石英砂表面为油湿,可消
30 min,取出并冷却至室温。调节紫外-可见光分光 除多糖对原水湿表面的吸附作用。
光度计波长至 482 nm,测定各样品溶液吸光度值, 该部分实验条件同 1.2.5.1、1.2.5.2 部分。同样
绘制 3 种多糖溶液的标准浓度曲线,见图 1。 测定产出液的多糖浓度,绘制浓度剖面曲线。
1.2.5.4 生物多糖溶液的动态激光散射研究
采用广角激光散射仪对多糖溶液的流体力学半
径 R h 进行考察,测试质量浓度为 2.5 g/L 的原溶液
及产出液。采出液为水湿介质中动态滞留实验产出
液,经苯酚-硫酸法测定后浓度等于或接近 2.5 g/L。
测定前对样品采用 0.8 μm 针孔滤膜过滤除尘,滤后
样品在室温下静置 1 d。
1.2.6 生物多糖提高采收率能力测试
在进行多糖提高采收率能力的研究中,控制多
孔介质渗透率与 1.2.5 节相近,实验步骤如下:
图 1 3 种生物多糖溶液标准曲线 填砂管渗透率的测定:同 1.2.5 节,孔隙体积
Fig. 1 Standard curves of three biopolysaccharides solutions V 0 及孔隙度φ同样参考文献 [15] 。
饱和油:向填砂管泵注原油(1 mL/min),直至
2
拟合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 R 见式(5~7)。后续
填砂管尾端只出油不出水时,饱和油结束,关闭填
测定采出液浓度时,需将浓度稀释至标准液浓度范
砂管两端阀门,读取试管含水体积 V 1 ,计算填砂管
围内。 原始含油饱和度 S o (式 9),并在 130 ℃环境下老化
2
定优胶 A 7.2838 0.0413 ,R = 0.9877 (5)
48 h。
2
黄原胶 A 6.8707 0.0387 ,R = 0.9843 (6) V
2
魔芋胶 A 5.7244 0.0399 ,R = 0.9902 (7) S o / % V 1 100 (9)
多糖在多孔介质中吸附滞留量计算公式如下 [19] 。 0
水驱:向填砂管泵注模拟盐水(1 mL/min),间
n
00 ii 隔 5 min 取样,记录含水率、采收率变化,至含水
V
V
R i 1 (8) 率达 95%时停泵,计算水驱采收率。
W
聚合物驱:向填砂管泵注多糖溶液(1 mL/min),
式中:R 为多糖滞留量,μg/g 砂;ρ 0 、ρ i 为多糖原液、
间隔 5 min 取样,记录含水率、采收率变化,当注
产出液多糖质量浓度,g/L;V 0 、V i 为多糖原液、产
入体积达到 0.5 PV 时停泵,计算聚合物驱采收率。
出液体积,mL;W 为孔隙介质干重,g 砂。
后续水驱 :再次向 填砂管泵 注模拟盐 水
1.2.5.3 生物多糖建立阻力方式的探索
(1 mL/min),间隔 5 min 取样,记录含水率、采收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建立阻力的根本原因在
率变化,至含水率达到 95%时停泵,单次驱油实验
于其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滞留。对于水湿介质,聚
结束,计算后续水驱采收率、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即
合物在其中动态滞留方式包括表面吸附、机械捕集以
聚合物驱采收率与后续水驱采收率之和)。该实验采
及水动力学滞留。水动力学滞留取决于聚合物分子量 [17]
用与文献 相同的流动实验流程,各步骤均在 130 ℃
及岩心渗透率。但由于高渗多孔介质中的水动力学滞 环境中进行,多糖溶液质量浓度均为 2.5 g/L。
留对于总滞留量贡献较小 [20] ,本文不做研究。在考
察表面吸附和机械捕集对建立阻力的贡献程度时,需 2 结果与讨论
控制某一变量。考虑到多孔介质的复杂性,仅通过孔
隙度、渗透率等结构参数难以控制多孔介质机械捕集 2.1 生物多糖溶液稳态流变性能研究
量。故通过改变介质表面润湿性,消除多糖在其表 3 种生物多糖溶液稳态流变性如图 2a、b、c 所
面的吸附作用,定量研究两种方式阻力的贡献程度。 示,3 种生物多糖溶液的稠度因子与溶液浓度关系
石英砂经质量分数 5%的 HCl 溶液处理后,用 曲线如图 2d 所示,3 种生物多糖溶液在剪切速率为
–1
大量清水清洗并置入 100 ℃恒温箱除水。采用质量 1000 s 时的表观黏度如图 2e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