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精细化工》2020年第4期
P. 215

第 4 期                   赖南君,等:  生物多糖在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的可行性探索                                    ·849·


            这一研究结果的根本原因进行探索。
                 3 种多糖在油湿介质中建立阻力的情况见图 9。
            在消除石英砂表面吸附作用后,因多糖在孔隙介质
            中的动态滞留量仅剩余机械捕集,油湿介质中的聚
            合物驱和后续水驱压力与水湿介质相比明显降低。对
            于魔芋胶,表面吸附是其建立 RRF 的主要机理,其
            在油湿介质中的 RRF 仅为 5.17,较之水湿介质降低
            了 62.67%;对于黄原胶,表面吸附对 RRF 的贡献
            率较之魔芋胶有一定程度下降,采用油湿介质后,其
            RRF 为 20.89,较之水湿介质下降了 47.06%;机械
            捕集成为定优胶建立阻力的主要方式,即使消除水
            湿石英砂的表面吸附作用,其仍能建立较高的 RRF
            (46.15),较之水湿介质下降仅 20.24%。







                                                               图 10  a、b 分别为 3 种多糖在油/水湿介质中的浓度剖面
                                                                    曲线和动态滞留量
                                                               Fig. 10    Concentration profile curves and dynamic retention
                                                                      of three biopolysaccharides in oil/water wet medium

                                                                   黄原胶滞留量由 829.71  μg/g 砂(水湿)降至
                                                               504.31  μg/g 砂(油湿),滞留量损失 39.22%,这说
                                                               明在水湿介质中,机械捕集对动态滞留量的贡献程
                                                               度增大,达到 60.78%。另外,从产出液浓度剖面曲
                                                               线可以看出:黄原胶在油湿介质中的滞留量有所增
                                                               加,产出液中黄原胶相对浓度值上升速度明显变缓,
                                                               当注入黄原胶体积为 2.7 PV 时,产出液相对浓度值
                                                               才达到稳态,较之水湿介质达到动态平衡时注入体
                                                               积仅提前 1.1 PV,黄原胶已能在油湿多孔介质中建

                                                               立一定的滞留量,在驱替过程中,黄原胶可以不断
            图 9  a、b 分别为 3 种多糖在油/水湿介质注入压力变化
                                                               地被介质捕集并滞留其中,形成稳定的驱替前缘,
                 及建立 RRF 能力
            Fig.  9    Change  of  injection  pressure  and  capability  of   表面吸附对总滞留量的贡献有所下降。
                    establishing  RRF  of  three  biopolysaccharides  in   定优胶滞留量从 1110.68  μg/g 砂(水湿)降至
                    oil/water wet medium
                                                               908.88  μg/g 砂(油湿),仅下降 18.17%。在水湿介
                 3 种多糖在水湿/油湿介质中的浓度剖面曲线及                        质中,机械捕集机理对于动态滞留量的贡献程度高
            动态滞留量对比如图 10 所示。魔芋胶的滞留量由                           达 81.83%。机械捕集作用已成为定优胶在孔隙介质
            371.98 μg/g 砂(水湿)降至 170.73 μg/g 砂(油湿),             中滞留的主要方式。在浓度剖面曲线中,定优胶在
            滞留量损失 54.10%,这说明魔芋胶的表面吸附对总                         油湿介质中逐点建立阻力的特征更为明显,定优胶
            滞留量的贡献程度高达 54.10%,表面吸附是使其在                         分子由于自身较大的 R h (见 2.3.3 节)而被介质捕
            孔隙介质中产生滞留的主要机理。魔芋胶在油湿介                             获形成滞留,对驱替流体产生一定的渗流阻力:产
            质的滞留能力变差,产出液相对浓度值上升速度较                             出液相对浓度值增长速度在 3 种生物聚合物中最缓
            快,当注聚体积仅为 1.2 PV 时,魔芋胶在多孔介质                        慢,当注聚体积为 3.9 PV 时,定优胶才在孔隙介质
            中已经达到动态滞留平衡,较之水湿介质达到平衡                             中达到动态滞留平衡,相对浓度值达到稳态,较之
            提前了 1.4 PV。孔隙介质表面润湿性的改变对魔芋                         其在水湿介质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注入体积仅提前
            胶在其中的滞留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0.7  PV,此时多孔介质润湿性的改变不再对滞留量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