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7 - 《精细化工》2020年第4期
P. 217

第 4 期                   赖南君,等:  生物多糖在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的可行性探索                                    ·851·


                                                               水仅 1.45 PV 时,3 组采出液含水率均 90%,注水至
                                                               2 PV 时,采出液含水率达到 95%,此阶段采收率仅
                                                               为 23.80%~25.89%。
                                                                   在注聚阶段,定优胶提高采收率 8.11%,含水
                                                               率由 96.60%降至 35.60%,含水率下降幅度为 3 种
                                                               多糖中最大;在后续水驱阶段,产出液含水率逐渐
                                                               增大,但由于定优胶分子链间的强相互作用,其溶
                                                               液网络结构具备一定刚性,不易被渗流过程中的剪
                                                               切、拉伸作用所破坏,且其主链上大量羟基、羧基
                                                               使其易与岩石表面形成氢键而被吸附在岩石上,两
            图 12  a、b 分别为 3 种多糖的采收率及含水率变化曲线
            Fig. 12    Oil recovery curves (a) and water cut curves (b) of   方面共同作用,降低孔喉流动半径,有效降低了介
                    three biopolysaccharides                   质的水相渗透率,在二次注水 1.95  PV 时,其综合
                                                               含水率才回升至 95%,二次水驱采收率 16.20%,化

                 由于注入水与稠油之间的不利流度比,注入水                          学驱提高采收率 24.31%,聚合物驱有效期长于另两
            在油层中很快突破,产出液不存在无水采油期,在注                            种多糖。

                                            表 3    驱油实验关键参数及各阶段采收率
                           Table 3    Key parameters of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and oil recovery at each stage
                                          初始含油      水驱采收率/     注聚采收率/     后续水驱采收率/  提高采收率/          总采收率/
             多糖种类     渗透率/D     孔隙度/%
                                          饱和度/%       %OOIP      %OOIP        %OOIP      %OOIP       %OOIP
              魔芋胶       2.12      39.14     82.74     24.81       2.99         5.20        8.19      33.00
              黄原胶       1.96      37.78     80.11     23.80       5.20        11.82       17.02      40.82
              定优胶       2.04      38.43     84.05     25.89       8.11        16.20       24.31      50.20

                 在注聚阶段,黄原胶提高采收率 5.20%,采出                       3   结论
            液含水率从 95.24%降至 60.40%;在后续水驱阶段,
            由于黄原胶自身有限寿命的化学键交联的分子链更                                (1)根据稳态流变性研究结果,幂率模型对 3
                                                                                               2
            易形成瞬态网络结构,此时温度对化学键寿命有决                             种多糖的流变曲线拟合程度较高(R  > 0.96),均呈
            定性影响,其瞬态网络结构在高温中很易被破坏;                             现假塑性流体特征;其增稠能力顺序为:定优胶>
            且黄原胶侧链分布于双螺旋结构外侧,由于高温环                             黄原胶>魔芋胶。定优胶较之另两种多糖对极端环境
            境的弱相互作用,大多数附着于双螺旋链上的水分                             的抗性更佳。
            子易从分子链上逃逸,在渗流过程中,黄原胶分子                                (2)根据油/水湿滞留量,及原液与产出液 R h
            链易被孔隙介质的剪切作用破坏,分子聚集体被捕                             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索了 3 种多糖在孔隙介质中建
            集的几率下降,降低水相渗透率能力较差,含水率                             立阻力的机理。定优胶与黄原胶主要依靠孔隙对其
            上升速度较定优胶明显变快,在二次注水 1.70  PV                        溶液聚集体的捕集作用滞留在多孔介质中,而魔芋
            时,综合含水率回升至 95.59%,二次水驱采收率                          胶建立滞留量的主要机理是表面吸附作用。
            11.82%,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17.02%。                               (3) 3 种多糖流度控制及提高采收率能力的顺
                 注聚阶段,魔芋胶提高采收率仅 2.99%;在后                       序均为:定优胶>黄原胶>魔芋胶。
            续水驱时,由于多孔介质渗透率与其比表面积的负                                (4)定优胶在高温、高盐环境中所拥有良好的
            相关关系     [26] ,高渗多孔介质不能为魔芋胶分子提供                    理化性质,室内高温、高盐(温度 130  ℃、总矿化
            足够的吸附位,其分子链上的大量羟基无法通过氢                             度 223.07  g/L)环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
            键作用与岩石表面结合;且魔芋胶较小的 R h 使其被                         24.31%。且作为生物多糖,其降解产物仅为单糖,不
            多孔介质捕集的几率明显低于另两种多糖,降低水                             会对油田地下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使其有望成为提
            相渗透率的能力最差,注入水很快在孔隙介质中再                             高高温、高盐油藏稠油采收率的生物类聚合物驱油剂。
            次突破,二次注水仅 1.10  PV 时,产出液含水率回                       参考文献:
            升至 95.27%,后续水驱采收率 5.20%,化学驱提高
                                                               [1]   CAO  W  J,  XIE  K,  LU  X  G,  et al.  Effect  of  profile-control
            采收率 8.19%,在 3 种多糖中提高采收率能力最弱。                           oil-displacement agent on increasing oil recovery and its mechanism[J].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