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精细化工》2020年第8期
P. 168
·166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势,但该技术存在膜寿命短,处理量较小等缺点, 四氯化碳、苯,AR,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DMC,
目前,技术尚不成熟,难以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 AR,唐山朝阳化工厂;氦气,质量分数 99.999%,
产。尽管萃取精馏法 [15-17] 比变压精馏和共沸精馏工 北京氦普北分气体公司;氢气,质量分数 99.999%,
艺所需能耗低,但采用毒性较强的邻二甲苯、氯苯 太原钢铁公司。
等作为萃取剂,且萃取剂分离效果较差,导致 DMC HP-6890N 气相色谱仪,美国 Agilent 公司;自
质量较差。加压精馏分离法 [18-19] 的工艺较为简单, 制共沸精馏装置:柱高 150 cm,内径 3.5 cm,θ 环填
但高压设备造价较高。共沸精馏法 [20] 是分离工艺上 料,填料高度 130 cm。以三口烧瓶为塔釜,变压器
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通过加入共沸剂,改变物系 调节加热套加热温度,回流比调节器控制回流比。
的相对挥发度,从而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该工艺 1.2 实验方法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毒性小等优点。目前, 将配制的 DMC-CH 3 OH 共沸物〔m(DMC)∶
共沸精馏法已经应用于 DMC-CH 3 OH 共沸物分离的 m(CH 3 OH) = 3∶7〕分别与共沸剂正庚烷、正己烷、
实验研究过程中。张立庆等 [21] 采取正交实验设计, 环己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苯按照一定比例
以三氯乙烯为共沸剂,确定了 DMC-CH 3 OH 共沸精 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加入少量石英砂防止暴沸。冷
馏分离工艺中的最佳条件。肖杨等 [22] 以正己烷为共 凝器中通水,采用电热套对烧瓶加热,进行全回流
沸剂,研究了 DMC-CH 3OH 共沸精馏过程中回流比对 操作。待精馏柱内气液平衡,精馏柱顶部出口气相
最终分离效果的影响。共沸剂的选择对于共沸精馏的 温度稳定到共沸剂与甲醇形成共沸物的共沸温度
分离效果影响很大,但目前文献尚未见 DMC-CH 3OH (参考值见表 1)时,控制回流比调节器以调节回
共沸体系中共沸剂筛选与对比的报道(经查新确认, 流比分别为 4∶1、5∶1、6∶1、7∶1、8∶1,得到
《科技查新报告》编号 2020-113LQ)。通常选择的 上层馏出液。当釜液温度达到 DMC 沸点(90.3 ℃)
共沸剂应能和原共沸物形成新的二元或三元最低沸 或者塔釜液位低于规定刻度时,停止加热,烧瓶中
点共沸物,同时共沸剂还应尽量无腐蚀、热稳定性 釜液即为分离后的 DMC 粗产品,通过气相色谱对
好、用量少、价廉易得。 釜液产品进行分析。实验为间歇操作,均在常压下
本文拟选择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1,2-二氯 进行。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每个共沸剂及回流
乙烷、四氯化碳、苯 6 种共沸剂,与 CH 3 OH、DMC 比条件下都进行了 3 次平行实验,取平均结果。
的共沸情况分别见表 1。与甲醇均能形成最低沸点 DMC 收率按式(1)计算:
共沸物,满足共沸精馏要求,且与甲醇的共沸组成 m
Y /% t 100 (1)
中甲醇质量分数均高于 20%,可以保证共沸剂使用 m 0
量不会太大。因此,选择这 6 种溶剂作为共沸剂用 式中:Y 为 DMC 收率,%;m 0 为加入原料中 DMC
于 DMC-CH 3 OH 共沸物的分离,考察共沸剂及回流 质量,g;m t 为塔釜粗产品中 DMC 质量,g。
比对共沸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得到适用于 1.3 产品组成分析
DMC-CH 3 OH 共沸物分离的最佳共沸剂以及相应的 通过气相色谱对釜液产品进行分析。采用氦气
最优回流比。 作为载气,HP-INNOWAX 毛细管柱(50 m)分离,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He、H 2 和空气流量
表 1 共沸剂与 CH 3 OH、DMC 的共沸温度和组成 [23-24] 分别为 30、35 和 400 mL/min。柱温、进样口和检测
Table 1 Azeotropic temperature and composition of 器温度分别为 50、200 和 250 ℃,分流比为 10∶1,
azeotropic solvents with CH 3 OH and DMC [23-24]
样品进样量 0.2 μL。采用校正面积归一法定量计算
正庚 正己 环己 1,2-二氯 四氯
项目 苯 产物组成,通过配制标准溶液求出各物质的相对于
烷 烷 烷 乙烷 化碳
甲醇的质量校正因子 f i ,结果见表 2。
共沸温度/℃ 59.1 50.0 54.0 60.9 55.7 57.5
甲醇
甲醇质量分数/% 51.5 26.0 38.0 32.0 20.7 39.1
表 2 各组分相对于甲醇的质量校正因子
共沸温度/℃ 82.3 65.5 73.3 — 75.7 80.2 Table 2 Mass correction factor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DMC
DMC 质量分数/% 61.0 25.3 38.3 — 11.6 1.0 relative to methanol
化合物 f i 化合物 f i
1 实验部分 甲醇 1.000 环己烷 0.664
碳酸二甲酯 0.574 1,2-二氯乙烷 0.543
1.1 试剂与仪器 正庚烷 0.738 四氯化碳 0.591
甲醇、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1,2-二氯乙烷、 正已烷 0.636 苯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