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精细化工》2020年第2期
P. 207

第 2 期                    张   莉,等:  多元羧酸与指甲醌染料交联染棉的结构及性能                                  ·409·


            强的抗紫外能力        [29] 。PMA+CA 复配交联染色棉织物              个羧基在高温催化下脱水形成多个五元环酐,然后
            的 UPF 值增加幅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棉织物上负载                          活泼的环酐在 SHP 的催化下与纤维素以及染料分
            的染料增加,可以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同时,织物                             子上的羟基成酯。通过酯键形成网状交联结构体系
            表面的染料增多使织物变密,能够有效阻止紫外线                             把染料固着在棉织物上,实现了染料对棉织物的上
            的通过,减小紫外线的通过率。两种作用叠加使交                             染 [35-37] 。红外谱图分析也证实了染料通过酯键上染
            联染色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30] 。       棉纤维织物,PMA+CA 复配交联染色比 CA 单独交
                 与未处理棉织物相比,直接染色棉织物的透气                          联染色的棉织物形成的酯键含量更高,具有较高的
            量降低了约 8%,PMA+CA 复配交联染色棉织物的                         酯化效率。
            透气量降低了约 18%。这是因为染色后,染料负载
            到纤维表面,使纤维变粗,导致织物孔隙率降低,                             3   结论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织物的透气性;另外,
                                                                  (1)应用 PMA+CA 复配生成的环酐中间产物
            PMA+CA 与棉纤维发生交联后,导致纤维间排列紧
                                                               与染料和织物发生酯化反应,更多染料通过酯键固
            密,其缝隙减小,气体通过缝隙受阻,因此,交联染
            色棉织物透气量的下降率要高于直接染色棉织物                     [31] 。   着到棉纤维上,从而使棉织物的 K/S 值及上染率比
            2.5   染色机理                                         直接染色提高了 88%和 165%,改善了天然染料指甲
                 CA 的分子结构上带有 3 个相邻羧基,在催化剂                      醌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与直接染色棉织物相比,
            和加热条件下,相邻两个羧基先发生反应形成环酐,                            PMA+CA 复配交联染色棉织物的 WRA 提高了约
            活泼的环酐与染料或纤维素分子的羟基酯化后释放                             60%,且抗紫外性能得到改善,而透气量及断裂强
            出一个羧基。当释放的羧基位于中间位置时,其能                             力与未处理棉织物相比出现降低,降幅不到 20%,
            够与相邻羧基再次反应生成第二个环酐。只有在这                             对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不大。
            种情况下,CA 分子才会依次形成两个环酐,与染料                              (2)红外光谱及 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和纤维素的两个羟基发生酯化,在染料分子与纤维                             PMA+CA 复配生成的环酐中间产物均与棉纤维织
            素分子之间形成有效交联。但当释放的羧基位于侧                             物以及染料发生了酯化交联,并且基本没有改变棉
            端时,剩余两个羧酸相距较远不能形成第二个环酐,                            纤维的晶体结构。
            于是在处理棉织物过程中,CA 分子只形成一个环                                多元羧酸复配交联染色仍需继续研究,如何在
            酐,便不可能与染料和纤维素的羟基形成有效交联。                            改善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同时减小断裂强力的损失及
            所以 CA 的酯化交联效率低           [32] 。而 PMA 与 CA 复配       透气量的下降将是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使用,两者在复配交联染色过程中,能够反应生成
                                                               参考文献:
            多元羧酸,多元羧酸带有更多的相邻羧基,能够依
            次形成多个环酐中间产物,与染料或纤维素分子的                             [1]   FENG X X (冯新星), CHEN J Y (陈建勇), XU D (许丹), et al. The
                                                                   anti-UV ability of natural dye rheum[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多个羟基酯化交联,较高的酯化效率使酯羰基的峰
                                                                   (纺织学报), 2004, 25(1): 13-15.
            强较高    [33] 。                                      [2]   MAHABUB H M, KHANDAKAR A N, MOHAMMAD A A A Y,
                 PMA 和 CA 复配交联染色,首先,经过高温焙                          et al. Application of purified lawsone as natural dye on cotton and
            烘,PMA 分子链中的相邻羧基发生反应形成五元                                silk fabric[J]. Journal of Textiles, 2015, (1):1-7.
                                                               [3]   CHAI L Q (柴丽琴), SHAO J Z (邵建中), ZHOU L (周岚), et al.
            环酐中间产物,其与 CA 分子中的羟基反应形成了
                                                                   Dyeing kinetics of gardenia yellow on cotton[J]. Journal of Textile
            PMA-CA 多元羧酸共聚物,CA 上的羟基被封闭,                             Research (纺织学报), 2010, 31(9): 56-61.
            不再干扰接下来的羧基与纤维素大分子和染料分子                             [4]   QI H (齐欢). Formaldehyde-free anti-wrinkle finishing on cotton
            上的酯化反应,反应路线如下所示                [34] :                  fabrics by polycarboxylic acids[D].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 2016.
                                                               [5]   CUI S L (崔淑玲), SONG X Y (宋心远). Crosslinking ag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J]. Printing and Dyeing (印染), 2004, 30(13): 38-43.
                                                               [6]   DEHABADI V A,  BUSCHMANN H  J, GUTMANN J S. Durable
                                                                   press finishing of cotton fabrics with polyamino carboxylic acids[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89(2): 558-633.
                                                               [7]   JI B L, QI H, YAN K L, et al. Catalytic actions of alkaline salts in
                                                                   reactions between 1,2,3,4-butanetetracarboxylic acid and cellulose:
                                                                   Ⅰ.Anhydride formation[J]. Cellulose, 2016, 23(1): 259-267.
                                                               [8]   YANG C Q, WANG X L, KANG I S. Ester crosslinking of cotton
                 其次,多元羧酸共聚物 PMA-CA 中的相邻 2                          fabric by polymeric carboxylic acids and citric acid[J]. Textile Research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