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精细化工》2021年第5期
P. 23

第 5 期                           高党鸽,等:超疏水抗菌表面的研究进展                                       ·877·


            羟基与有机抗菌剂或低表面能有机物结合,实现表                             3.2   基于纳米 ZnO 制备超疏水抗菌表面
            面的超疏水抗菌性能。                                             纳米 ZnO 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抗菌
                 关于结合有机物制备超疏水抗菌表面的无机粒                          剂,对人体细胞无毒,将纳米 ZnO 与疏水性有机物
            子种类较多,主要有纳米 SiO 2 、纳米 ZnO、纳米                       结合,在棉织物表面形成粗糙结构,能赋予织物较
            Ag、Cu 等无机粒子。                                       强的超疏水、抗菌以及紫外吸收性能。
                                                                   纳米 ZnO 用量对织物的疏水效果影响较大。
            3.1   基于纳米 SiO 2 制备超疏水抗菌表面
                 纳米 SiO 2 具有化学惰性、成本低廉及光学透明                     GHASEMI 等   [40] 将纳米 ZnO 和十八烷硫醇共混用
            性好等特性,纳米 SiO 2 本身无抗菌性能,常采用有                        于处理棉织物,纳米粒子在纤维表面形成有序、均
            机季铵盐类抗菌剂对纳米 SiO 2 进行改性或用无机抗                        匀的粗糙结构,织物水接触角提升至 161°,同时金
            菌材料如 Ag、TiO 2 、ZnO 等与纳米 SiO 2 组成核壳                 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黏附数量减少到 600
                                                                           2
            结构,进而将改性 SiO 2 沉积于低表面能材料处理的                        和 48 CFU/cm 。
            基层,实现表面的超疏水抗菌性能,如图 5 所示。















            图 5   基于纳米 SiO 2 粒子结合低表面能材料制备超疏水

                  抗菌表面
            Fig. 5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antibacterial surface   a,b—10 mg;c,d—30 mg        [40]
                   based on nano SiO 2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low   图 6   不同用量纳米 ZnO 处理棉织物后的 SEM 照片
                   surface energy materials                    Fig. 6    SEM images of cotton fabric treated with nano ZnO of
                                                                     different dosage [40]
                 研究者常选用有机硅季铵盐(QAS)对 SiO 2 进
                                                                   除了纳米粒子用量,棉织物的处理方式对织物
            行改性,QAS 结构中的—OCH 3 、—OC 2 H 5 等活性基
                                                               的最终性能也有较大影响。GUN              [41] 将棉织物在纳米
            团可水解成硅羟基,与 SiO 2 表面的羟基脱水缩合,
                                                               ZnO 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混合物中浸渍,再置
            形成共价键锚定在粒子表面,带有卤素负离子的
                                                               于乙醇中浸泡处理,由于乙醇的挥发作用,诱导相
            QAS 能够赋予 SiO 2 较好的抗菌性能,同时其结构中                      分离产生的粗糙度使处理织物比干燥法处理织物的
            的长碳链也能实现 SiO 2 的疏水性能            [33-35] 。RAUNER
                                                               水接触角提高了近 20°。
            等 [36] 将 QAS 改性 SiO 2 悬浮液涂覆在硅树脂表面,
                                                                   洗涤会导致纳米粒子从棉织物表面脱落,从而
            通过溶剂蒸发使粒子在表面聚集形成玉米芯状的粗
                                                               影响涂层的耐久性,通过硅烷偶联剂对 ZnO 改性使
            糙形貌,该表面减弱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且在
                                                               其与织物表面羟基产生化学结合可以提高涂层的耐
            16 h 内杀死了剩余细菌细胞。                                                     [42]
                                                               久性。AGRAWAL 等         利用两种硅烷偶联剂与纳米
                 纳米 Ag 是常被选用改性纳米 SiO 2 的无机粒子,                  ZnO、棉纤维表面的羟基形成化学键,使织物在高
            它不仅能赋予 SiO 2 抗菌效果,同时 SiO 2 的化学惰                    强度摩擦、超声波清洗、化学溶液浸泡和紫外线照
            性能够使纳米 Ag 的稳定性提高,防止聚集,两者形                          射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用性。
            成 的稳定纳 米复合结构 可以实现高 效抗菌。
                                                               3.3   基于纳米 Ag 制备超疏水抗菌表面
            ZARZUELA 等    [37] 将纳米 Ag 颗粒接枝到硅烷功能化                   纳米 Ag 具有抗菌效果好、安全性高、耐候性
            的 SiO 2 上,Ag 用量的增加有效减少了细胞的附着,                      强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菌剂。将纳米 Ag
            抗菌率达 90%。纳米 Ag 除了接枝于 SiO 2 表面,还                    颗粒与低表面能有机物在基层上层层处理可以实现
            可以被封装在 SiO 2 内部。SELIM 等        [38] 和 YANG 等 [39]  表面的超疏水与抗菌双重功能,如图 7Ⅰ所示。
            制备了 Ag@SiO 2 核壳微球和中空介孔 SiO 2 载银微                   SHEN 等  [43] 在甲基三氯硅烷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溶
            球,分别将其结合低表面能 PDMS 以及氟硅树脂用                          液中快速处理棉织物,进而负载胶体纳米 Ag,该织
                                                               物获得了 153°±2°的水接触角和优异的抗菌性能。
            于超疏水、抗菌以及防污性能的研究。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