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精细化工》2021年第7期
P. 69

第 7 期                     巩锦程,等:  油田调驱用聚合微球的构效关系及应用进展                                   ·1351·


            触的机会微不足道,其调驱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优势                             形成封堵后,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形变而进一步运移;
            通道的封堵以及对流体的转向。                                     当 0.21<α<0.36、0.59<β<1.02、2.07<γ<3.59 时,为
                 HUA 等  [45] 通过核孔滤膜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                   低效封堵,其压降值较小,说明水依然可以优先通
            的纳米微球对核孔的封堵效果。结果显示:当 d m >d p                      过孔喉,封堵率在 20%~80.9%;当 α<0.21、β<0.59、
            (d m 为微球直径,d p 为核孔直径)时,微球停留在                       γ<2.07 时,微球运移模式为平滑通过,封堵率小于
            入口端无法进入核孔;当 d m ≈d p 时,微球在压力作                      20%。可以看出,微球粒径与孔喉之间存在一定的
            用下可发生弹性形变而进入核孔,吸附于核孔内部,                            匹配关系,并且完全封堵和高效封堵适用于需要近
            当驱替压力较大时,单微球可发生弹性形变通过核                             井调剖的高度非均质油藏,微球可快速封堵高渗
            孔;当 d m =(1/3~1/2)d p 时,微球以架桥方式封堵核孔,               层通道,而低效封堵和平滑通过适用于远井深部
            当压力过大时,桥接结构坍塌,微球通过核孔;当                             调驱。
            d m <<d p 时,微球可顺利通过核孔。                                 CHEN 等  [48] 根据天然岩心的孔喉分布图像制备
                 然而,微球水化溶胀后,往往会发生颗粒间分                          微观模型,以高倍显微镜直观观察到微球在地层孔
            子链的相互缠绕,使微球团聚为大粒径微球,并且                             喉中的封堵模式,并评估了粒径对封堵模式的影响。
            缠绕形成的网络结构会进一步吸水溶胀,因此微球                             结果表明:小粒径微球主要通过“嵌入堆叠”和“异
            粒径分级明显,表现出不同的运移封堵模式                     [46] 。针    构架桥”的方式对孔喉进行封堵,而大粒径微球主
            对微球粒径的分级现象,ZHAO 等               [47] 将匹配因子定        要通过“吸附捕集”对孔喉进行封堵。其中,“异构
            义为:α=d 10 /d,β=d 50 /d,γ=d 90 /d(d 10 、d 50 、d 90 分别  架桥”发生在粒径不均匀的颗粒之间,是指粒径略
            为粒径分布曲线粒度累积值为 10%、50%、90%所                         大于孔喉尺寸的微球在通道入口处吸附于岩石壁
            对应的粒径,d 为孔喉直径),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                          面,后续颗粒相互碰撞吸附形成桥接结构,最终有
            根据压降曲线和封堵率,定量评估了匹配因子与孔                             效封堵孔喉入口,如图 5a 所示;“嵌入堆叠”发生
            喉封堵效果间的关系。当 α>0.71、β>1.99、γ>7.04                   于粒径相对均匀的颗粒之间,是指粒径小于孔喉尺
            时,为完全封堵,随着微球的注入,压降显著增加,                            寸的微球进入通道后,吸附于岩石壁面,阻碍后续
            几乎不产水;当 0.36<α<0.71、1.02<β<1.99、3.59<γ<            流入颗粒的流动,颗粒堆积封堵孔喉通道,如图 5b
            7.04 时,为高效封堵,封堵率高于 80.9%,压降随                       所示;“吸附捕集”是指粒径明显大于孔喉尺寸的单
            微球的注入先增加后趋于波动,表明微球在孔喉处                             一颗粒在孔喉入口处直接封堵,如图 5c 所示。















                                             a—异构架桥;b—嵌入堆叠;c—吸附捕集
                                                图 5   聚合微球的封堵模式       [48]
                                         Fig. 5    Plugging mode of polymer microspheres [48]

                 CHEN 等通过观察还发现,相同孔喉处会依次                        从而提高洗油效率。
            出现“嵌入堆叠”、“异构架桥”、“吸附捕集”多种                               因此,微球在进入地层后,水化溶胀形成不均
            封堵模式(如图 6 所示),并且封堵强度为“吸附捕                          匀的粒径分布,根据不同的孔喉匹配关系,以架桥、
            集”>“异构架桥”>“嵌入堆叠”。这是由于微球具                           堆叠、捕集的封堵模式,首先对优势通道进行封堵,
            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对于“吸附捕集”的微球                             对后续流体转向,之后依靠弹性形变,微球可以通
            可以在流体压差作用下运移通过尺寸为其粒径 1/3                           过孔喉通道,向地层深部运移,并且在此过程中,
            的孔喉,对于“异构架桥”和“嵌入堆积”的微球                             不同粒径的微球会以不同的封堵模式对地层实现逐
            可以发生结构的松散而通过孔喉。并且微球在通过                             级封堵,使聚合微球在携带驱油提高洗油效率的同
            孔喉时,会产生瞬时负压,使得随后的流体能够克                             时,不断实现流体转向,扩大波及体积,从而高效
            服小孔喉的流动阻力,流经孔喉并携带壁面原油,                             提高采收率。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