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1811
P. 82
·1868·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5 卷
当稀土中心离子与其配位后削弱了羰基强度, 峰和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相似,但是吸收强度有所
Sm/Gd(DBM) 3 phen 配合物中的羰基发生了蓝移,促 增强,表明 Sm/Gd(DBM) 3 phen/PAM 有着较强的紫
–1
使 C==C 形成;1516 cm 处为 C==C 的伸缩振动强 外吸收性能。
吸收峰,此为 DBM 烯醇式负离子与稀土配位的特
征峰 [23] ,羰基波数向低频移动说明与稀土离子配位
后 C==O 在 C—O—Sm 和 C==O—Sm 间的共振结构
–1
有所减弱,据文献报道 [24] ,在 510 和 447 cm 左右
的峰应归属于 Sm—N 和 Sm—O。以上结构说明
DBM 发生了配位。C—H 弯曲振动发生了蓝移,由
–1
–1
739 cm 移至 720 cm ,邻菲罗啉苯环伸缩振动峰
–1
–1
由 1575 cm 移至 1549 cm ,说明 1,10-菲罗啉发生
了配位。
图 2 Sm/Gd(DBM) 3 phen/PAM(a)和聚丙烯酰胺(b)
的红外光谱图
Fig. 2 Infrared spectrum of Sm/Gd(DBM) 3 phen/PAM (a)
and polyacrylamide (b)
图 1 Sm/Gd(DBM) 3 phen 的红外光谱图
Fig. 1 Infrared spectrum of Sm/Gd(DBM) 3 phen
Sm/Gd(DBM) 3 phen/PAM 的红外光谱图见图 2。
在 Sm/Gd(DBM) 3 phen/PAM 的谱图中,最强谱带为
–1
1668 cm 处的 C==O 伸缩振动(酰胺Ⅰ带)以及 1598 图 3 Sm/Gd(DBM) 3 phen/PAM(a)和 Sm/Gd(DBM) 3 phen
–1
cm 处的—NH 2 的剪式振动(酰胺Ⅱ带),3453 cm –1 (b)的紫外光谱图
处出现了—NH 2 强的反对称振动吸收峰;1018 cm –1 Fig. 3 Ultraviolet spectra of Sm/Gd(DBM) 3 phen/PAM (a)
处出现弱的吸收峰为聚丙烯酰胺的特征谱带,与纯 and Sm/Gd(DBM) 3 phen (b)
聚丙烯酰胺相比有一定差别。由于配体的存在,在
–1
1504 cm 处出现了 DBM 烯醇式负离子与稀土配位 2.4 荧光光谱分析
–1
的特征峰,1550 cm 处出现了 1,10-菲罗啉的环伸 称取 0.02 g Sm/Gd(DBM) 3 phen 配合物和 0.04 g
Sm/Gd(DBM) 3phen/PAM 在 DMSO 中溶解(二者的质
缩振动峰,配合物的峰发生了移动,说明聚丙烯酰
胺的酰胺基也可能与稀土离子直接配位,导致配合 量浓度相等),进行荧光分析,激发和发射光谱检测
物的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推断聚丙烯酰胺可 时的狭缝宽度均为 3 nm,结果见图 4、5。
能与稀土发生了配位。 由图 4 可以看出,聚合物在 DMSO 中的激发谱
2.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在 390 和 410 nm 附近。这是由于配体 DBM 在紫外
在 DMSO 溶剂中测定了 Sm/Gd(DBM) 3 phen/ 光区有较强的吸收,DBM 的三重态能级能与 Sm 3+
4
PAM 共聚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见图 3。 的最低激发态 G 5/2 相匹配。由图 5 可知,发射光谱
3+
可以看出,DBM 与稀土 Sm 配位后,在 278 nm 表现为明显的 Sm 特征发射,具体归属为 559 nm
6
4
6
4
4
处出现了配体 DBM 的烯醇式紫外吸收带,363 nm ( G 5/2 — H 5/2 )、597 nm( G 5/2 — H 7/2 )、643 nm( G 5/2
4
6
6
处为 n→*跃迁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共聚物中含有 — H 9/2 ),其中,643 nm( G 5/2 — H 9/2 )的相对强度
Sm/Gd(DBM) 3 phen 链段,即单体 Sm/Gd(DBM) 3 phen 最大。共聚物的最大荧光发射强度为在 643 nm 处的
与 PMA 发 生了共聚 反应。由 图 3 可知, 窄带红光发射,在 477 nm 左右还有一个较弱的发射
Sm/Gd(DBM) 3 phen 的特征吸收出现在 278 和 363 nm 宽峰,归属为配体的发射,说明配体和中心离子之
处,主要反映了配体的特征峰,共聚物的特征吸收 间的能量可能传递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