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1901
P. 28
·14·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6 卷
1.2.2 桐油改性光引发剂的制备 TOMG1。
将 10.91 g TOM1(0.0094 mol)、2.10 g Irgacure 按上述操作,TOM2 与其 2 倍物质的量的
2959(0.0094 mol,相对分子质量 224),0.13 g 对 Irgacure2959 反应生成 TOMG2、TOM3 与其 3 倍物
甲氧基苯酚(阻聚剂)及 0.9 g 三乙胺(催化剂)加 质的量 Irgacure2959 反应生成 TOMG3。 TAM 与等
到 100 mL 三口瓶中,搅拌升温至 100 ℃,反应 2 h 物质的量 Irgacure2959 反应生成 TAMG。反应式如
后得 约为 13.02 g 亮红色透 明液 体 ,产 物记 为 下所示。
1.3 HDDA 光固化反应的考察 凝胶率测试:称取 2 cm2 cm 光固化膜的质量,
配制 HDDA 与 4 种光引发剂的光固化胶溶液。 记为 m 0 ,将其浸于丙酮中,24 h 后用滤纸擦干表面
以 TOMG3 为例,具体配方为:3.00 g HDDA 加上 丙酮,烘干后称重,记为 m 1 ,凝胶率按公式(2)
0.25 g TOMG3〔有效基团 Ph-COC(CH 3 ) 2 OH 含量约 计算。
为 2%,以 HDDA 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涂于 KBr m 1
2
片上,在 LED 面光源(紫外光强度为 356 mW/cm ) 凝胶率 m 0 100 (2)
下照射一定时间,检测红外光谱数据,依据双键特 抗溶剂性测试:首先,配制质量分数为 10%的
征信号峰峰面积的变化,利用公式(1)计算 HDDA NaOH、NaCl、HCl 水溶液;再称取质量为 m 0 的固
的双键转化率(DC)。 化膜,分别将其浸于蒸馏水、无水乙醇及上述溶液
A 807 / A 1725 A 807 / A 1725 中,24 h 后,用滤纸将表面的液体擦干,烘干后称
DC/% 0 0 t t 100 (1)
A 807 / A 1725 重为 m s ,抗溶剂性能按公式(3)计算 [19] 。
0 0
式中:A 1725 与 A 0 807 分别为照射前—C==O 与—CH== 抗溶剂性 m 0 m s 100 (3)
0
CH 2 的特征吸收峰面积,A 1725 与 A t 807 分别为照射 t 时 m 0
t
间后—C==O 与—CH==CH 2 的特征吸收峰面积 [18] 。 2 结果与讨论
1.4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配制、光固化及固化膜性能
测试 2.1 光引发剂的结构表征
将几种光引发剂分别与 1 g HDDA 和 1 g PUA TO、TOM1~3 及 TOMG3 的红外光谱图见图 1。
配制 成光 固化 胶液 ,使 引发 剂有 效基 团 Ph- 由图 1 可知,桐油与马来酸酐在 100 ¥下反应 1 h 后,
1
COC(CH 3 ) 2 OH 含量为 2.14%、1.95%。然后,将胶 归属于桐油上共轭三烯的 991 cm 处吸收峰随马来
液用涂抹器均匀涂于 4 cm×8 cm 的玻璃板上,涂膜 酸酐用量的增加而减弱。当桐油与马来酸酐的物质
1
厚度为 100 µm,在紫外固化箱中照射,光源能量为 的量比达到 1 : 3 时,991 cm 处的吸收峰消失。另
1
2
28 mW/cm (具体配方见表 1)。 外,在 1843 和 1778 cm 处出现环状酸酐的特征吸
固化膜性能测试:参考 GB/T 1728—2006,用 收峰,说明桐油分子中 3 条不饱和链皆与马来酸酐
指触法测试固化膜表干时间;参照 GB/T 9286—1998 发生了 Diels-Alder 反应,形成了桐油三酸酐 [20-22] 。
测试固化膜在玻璃上的附着力;参照 GB/T 6739— 由 TOMG3 的 FTIR 谱图可知,在三乙胺的催化下,
2006 测试固化膜的铅笔硬度;参照 GB/T 1731— 桐油三酸酐与 Irgacure2959 中的羟基反应后,环状
1
1993 测试固化膜的柔韧性。 酸酐在 1843 和 1778 cm 处特征吸收峰消失,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