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精细化工2020年第2期
P. 78

·28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20  ℃/min 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 350  ℃,保温 0.5 h               2   结果与讨论
            后快速冷却至室温,继续以 20  ℃/min 的升温速率
            从室温升至 350  ℃,玻璃化温度取第二次升温曲线                         2.1   含甲基结构共聚型聚酰亚胺的合成
            中热熔突变的中点温度           [5,8,21] 。力学性能测试:采用               由 2,6-二氨基甲苯(TDA)、3,3',4,4'-二苯醚四
            日本岛津株式会社 AGS-500ND 型拉伸性能试验机,                       甲 酸二酐 ( ODPA )、 3,3',4,4'- 联苯四 羧酸二 酐
            在拉伸载荷 5 kg、拉伸速率为 5 mm/min 的条件下测                    (BPDA)为单体,按不同的配比,一步法高温聚合
            试,测试 3 次取平均值。                                      分别获得一系列聚酰亚胺 MPI。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整个聚合过程在均相溶液中进行,说明所设计                              对所制得的共聚型聚酰亚胺 MPI 进行分子量测
            的聚酰亚胺在聚合介质间甲酚中具有良好的溶解                              试,聚合物的分子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聚合物
            性。各 MPI 薄膜的单体配比如表 1 所示。                            的成膜性能。分子量分布曲线如图 1 所示。

                                      表 1    MPI-1~MPI-4 的配比、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质量
                             Table 1    Ratio, intrinsic viscosity and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MPI-1~MPI-4
                                                                                       GPC
                  MPI         n(TDA)∶n(ODPA)∶n(BPDA)      η inh/(dL/g)
                                                                                           4
                                                                             4
                                                                        M n(×10 )    M w(×10 )       PDI
                  MPI-1              1∶0.8∶0.2              0.79          4.0          6.3           1.57
                  MPI-2              1∶0.7∶0.3              0.87          9.3          17.3          1.86
                  MPI-3              1∶0.6∶0.4              0.81          6.9          11.0          1.59
                  MPI-4              1∶0.5∶0.5              0.84          8.1          14.4          1.78

                                                               及核磁共振波谱仪(见图 3)进行了表征。















                      图 1    MPI-1~MPI-4 的 GPC 谱图
                     Fig. 1    GPC spectra of MPI-1~MPI-4

                                                                        图 2    MPI-1~MPI-4 的红外光谱图
                 从图 1 可知,4 种不同含量配比的聚酰亚胺分
                                                                       Fig. 2    FTIR spectra of MPI-1~MPI-4
            子量分布趋势相似,分子量分布较窄,具体数据列
                                                                                            –1
            于表 1。从表 1 可知,聚合物的特性黏度(η inh )在                         从图 2 可知,3300~3500 cm 内无明显的氨基
            0.79~0.87 dL/g 之间,所合成的 4 种聚酰亚胺数均分                  吸收峰,说明酰亚胺化反应基本完成;薄膜在 1776
                                    4
                                                                        –1
            子量(M n )在(4.0~9.3)×10 之间,重均分子量(M w )               和 1722 cm 附近出现明显的吸收峰,分别对应的是酰
                          4
            在(6.3~17.3)×10 之间,分子量分布指数在 1.57~1.86               亚胺环上 C==O 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1500 cm               –1
            之间。即合成的共聚型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分子量                             附近的吸收峰对应苯环骨架振动,1363  cm                –1  附近
            和良好的成膜性。                                           的吸收峰代表酰亚胺键中 C—N 的对称伸缩振动
                                                                          –1
            2.2   含甲基结构共聚型聚酰亚胺的结构表征                            峰,1240 cm 附近的吸收峰代表 C—O—C 的伸缩
                 通过一步法合成含甲基结构共聚型聚酰亚胺,                          振动峰。这些特征峰表明了含甲基结构 MPI 已成
            MPI 结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见图 2)以                          功合成。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