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精细化工》2020年第4期
P. 66

·70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间的间隙过大,石墨烯不能完全填充间隙,不能与                             较多,且这些大分子有机物在较高的烧结温度下才
            铜颗粒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因此浆料的电阻率较                             分解,其分解裂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对膜层的破坏
            大。此外,水基载体含量过高(如图 5c),导致浆                           较为严重,导致膜层空隙、裂纹较多;当达到一定
            料过于稀疏,CMC 在铜颗粒表面达到过饱和吸附,                           温度后水基载体挥发更加完全,产生的孔隙较少,
            此时在颗粒表面的 CMC 和在浆料中的 CMC 互相桥                        绿色环保,对浆料性能影响较小,最终显著提高了
            联缠绕形成网状结构,造成颗粒的团聚和絮凝                      [15] ,   复合浆料的导电性。
            且石墨烯片径过小,不能完全填充铜颗粒之间的间
            隙,不均匀地分布在颗粒表层,形成团聚物,无法                                          表 2    印刷后浆料的密度
                                                                      Table 2    Density of pastes after printing
            完全接触形成导电通路。当水基载体含量为 30%时
            (如图 5b),载体中的 CMC 通过合适的空间位阻机                                   印刷后实际     理论密度
                                                                   样品        密度          3  致密度/%  孔隙率/%
            制将大小铜颗粒错位搭接在一起,加上石墨烯填充                                         /(g/cm )  /(g/cm )
                                                                                3
            在孔隙间,横向或径向搭接在铜粉表面,形成致密                             铜浆料           2.23    3.08     72.40   27.60
            的导电网络,浆料的电阻率降低。图 5d 为添加 PEG                        水基石墨烯-        2.01    2.59     77.61   22.39
                                                               铜复合浆料
            的水基载体 B 且含量为 30%制备的浆料膜层,从图

            中可以看出,添加 PEG 的浆料中铜粉颗粒连接得更                                       表 3    烧结后浆料的密度
            加紧密,因为 PEG 是不带电的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Table 3    Density of pastes after sintering
            分子式为 HO(CH 2 CH 2 O) n H,富含亲水性的羟基,其                           烧结后实际     理论密度
            对浆料的分散主要是通过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实现                                  样品        密度     /(g/cm )   致密度/%  孔隙率/%
                                                                                         3
                                                                                3
                                                                           /(g/cm )
            的。它的一端吸附在颗粒的表面,另一端使 PEG 高
                                                               铜浆料           6.41    8.11     79.03   20.97
            分子链呈伸展状态,形成空间壁垒,提供空间位阻,                            水基石墨烯-        6.70    7.91     84.70   15.30
            在位阻斥力作用下阻碍颗粒的碰撞团聚和沉降,使                             铜复合浆料
            其稳定地分散在水基浆料中,加上 CMC 的空间位
                                                               2.5   导电机理的分析
            阻机制,两者有机的协同作用,将铜粉颗粒有序地
                                                                   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水基石墨烯-铜复合导电
            连接在一起,防止其发生团聚和沉降。同时,通过
                                                               浆料的几何模型,结果如图 6 所示。在烧结前,铜
            大小不同的铜颗粒的粒度级配,可以使其互相填充
                                                               粉、石墨烯和玻璃粉主要分散在水基载体中,相互
            间隙,从而改善填充密度,降低浆料的孔隙率;再加
                                                               接触极为松散或接触较少,复合浆料孔隙率较大,
            上石墨烯能很好地在铜粉间隙之间,或横向搭接,或
                                                               没有形成完整通畅的导电路径。烧结后,水基载体
            径向填充,与铜粉形成连续性的导电通道,因此,添
                                                               完全挥发,在烧结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水基载体
            加 PEG 的水基载体 B 且含量为 30%时所制备的浆料
                                                               中的 CMC 和 PEG 对浆料的分散作用主要通过空间
            电阻率最低,后续用此浆料分析。
                                                               位阻机制,将铜粉颗粒悬浮在载体中,在位阻斥力
            2.4    复合浆料的密度
                               [9]
                 利用阿基米德法 测定了复合浆料的实际密度,                         作用下阻碍大小铜颗粒的碰撞团聚和沉降,使其稳
                                                               定地分散在水基浆料中;同时,通过连续吸热将玻
            再根据浆料的理论密度计算浆料的致密度和孔隙率。                            璃粉熔化成玻璃液,当玻璃液完全润湿铜粉颗粒后,
                                  v  i                     玻璃液的表面张力使铜粉与石墨烯之间的孔隙收
                                     i
                    致密度/%=实际密度/理论密度×100
                                                               缩,加上受到机械、化学、热等共同作用,促进铜
                       孔隙率/%=(1-致密度)×100                       粉与石墨烯的部分重新排列,从而使物质发生传递
            式中: v 是材料的体积分数;ρ i 是材料的理论密度。
                    i                                          和迁移,总表面积减少、颗粒接触面积增加等都会
                                                       [9]
                 基于以上计算得到浆料的致密度和孔隙率 ,                          使系统的自由能减小,从而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状态,
            如表 2、3 所示。加入石墨烯后制备的水基复合浆料                          促使导电相接触更紧密,最终形成链状结构。同时,
            的孔隙率降低更多,烧结后密度提高更明显。这是                             石墨烯不仅均匀填充了铜粉颗粒的间隙,而且在铜
            因为印刷后的导电膜比较松软,导电相接触较疏松,                            粉颗粒间或横向搭接,或径向填充,与铜粉形成串
            导致导电性能较差。但烧结后导电膜的收缩变形导                             联或并联的导电“桥梁”通道。另外,部分铜粉颗
            致导电相间隙更细小而紧密地接触,降低了孔隙率,                            粒之间、石墨烯片状层之间以及铜粉颗粒与石墨烯
            且水基载体较有机载体在较低温度下能大部分挥                              层状结构之间留有一定的“沟壑”,并且铜和石墨烯
            发,需要分解的有机物很少,对浆料膜层破坏作用                             的热导率都很高,两者优异的导热性能可引起热振
            较小,而有机载体中的乙基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                             动或内部电子迁移从而形成隧道电流,导电通道和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