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精细化工》2020年第6期
P. 54
·112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杨婷婷等 [40] 以市售 N-丙基-N′-十七氟辛磺酰基- 结构对漆膜的性能均有较大影响。
乙胺基丙烯酸酯(FA,图 6b)为含氟单体,得到自 2.1 含氟单体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交联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吸水率和接触 一方面,含氟单体的氟含量决定了树脂的最高
角测试结果显示,该乳胶膜具有 92.8°的水接触角和 极限氟含量;另一方面,含氟单体的氟侧链结构对
17.8°的二氯甲烷接触角。 聚合物分子堆积有重要影响。在含氟聚(甲基)丙
烯酸酯分子中,氟侧链 R f 紧密排列在主链周围,通
过屏蔽效应保护分子链的原子和原子团。实验表明,
在成膜过程中,由于表面能和相容性的差异,R f 偏
向于迁移并聚集在聚合物-空气界面,如图 7 所示,
从而使涂膜表面的氟含量高于本体的氟含量,即获
得的涂膜表面能偏低 [44] 。
图 6 含氟磺酰胺丙烯酸酯的化学结构式
Fig. 6 Chemical structures of fluorinated acrylate sulfonamides
图 7 氟侧链表面聚集示意图
史鸿鑫等 [41] 以市售十七氟壬烯氧基苯磺酰氯为 Fig. 7 Surface aggregation of fluorinated side chains
起点,两步法合成 N-甲基-N′-十七氟壬烯氧基-苯磺
2.1.1 氟侧链长度对性能的影响
酰基-乙胺基丙烯酸酯(FSA,图 6c),再将其共聚
当含氟单体占总单体质量的百分数相同时,由
制备三元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随着 FSA 用量
于长 R f 的 F 元素质量分数较高,其聚合物氟含量较
从 0 逐渐增加至 25%,乳胶膜上水的接触角从 35°
高,表面能较低。一般而言,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
增加至 89.6°;继续增加 FSA 用量,水接触角变化
增加,水接触角急剧增大,直到出现 1 个临界值,
不大。
周文娟 [42] 以九氟丁基磺酰氟为起始原料,用三 水接触角不再明显变化。F 含量相同时,R f 越长,
链段越容易向表面迁移,漆膜的水接触角越大 [45] 。
步法合成了 N-丙基-N′-九氟丁磺酰基-乙胺基丙烯酸
不仅如此,更长的 R f 链排列更紧密,对无氟链段具
酯(FA1,图 6d)单体,再分别以 FA1 和六氟丁基-
有更好的屏蔽效应,防止无氟原子或原子受环境作
甲基丙烯酸酯(HFBM)为含氟单体,合成 2 种含
用发生变化,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46] 。
氟三元共聚物乳液。通过对比发现,FA1 共聚物乳
2.1.2 过渡链段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胶膜的水接触角为 142.2°,比 HFBM 共聚物乳胶膜
侧链过渡链段若含有刚性基团,则有利于提高
高(132.7°),拒水等级为 90 级(HFBM 共聚物乳
共聚物的 T g ,增大漆膜硬度 [47] ;过渡链段若含有柔
胶膜为 50 级)。
性链段,则有利于提高共聚物的溶解性和颜填料的
2 结构与性能关系 分散性;过渡链段的极性越大,则共聚物的极性也
越大。在上述各类含氟单体中,含氟芳香(甲基)
氟含量对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涂膜的性能 丙烯酸酯侧链刚性较大,含氟烷基(甲基)丙烯酸
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涂膜的表面能随着氟含量的 酯与含氟杂原子(甲基)丙烯酸酯侧链柔性较大,
增加而降低,相应地,水接触角随着氟含量的增加 而含氟(甲基)丙烯酰胺和含氟磺酰胺(甲基)丙
而增加。由于含氟试剂往往比无氟试剂贵,高氟含 烯酸酯的侧链极性较大。霍涛等 [34] 分别制备了过渡
量对产品而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43] 。选用高氟含量 链段含有苯环基团和氧原子的共聚物乳液,通过对
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成为重要的考虑项。 比发现含有苯环基团的共聚物表面氟含量更多,具
氟含量可通过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无氟(甲 有更好的拒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苯环的存在有利
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投料物质的量比来控制。因此, 于末端含氟链段规整排列在漆膜表面,促进含氟链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和无氟(甲基)丙烯酸酯的 段在表面的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