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精细化工》2021年第12期
P. 20
·2382·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8 卷
好的拒油性,ZHANG 等 [57] 将 BC 粉碎获得均匀的水 W·h/kg,功率密度为 489.45 W/kg。
凝胶分散体,加入相同体积的叔丁醇/去离子水溶液 为构建电化学可逆性、低电荷转移/扩散阻抗、
后通过一步过滤成功制备了具有超润湿性的 BC 膜, 良好的速率稳定性和高能量密度的 BC 基电容器,
其在水中表现出超疏油性(油接触角>150°)。 ZHANG 等 [64] 以 BC 为前驱体构建了阳极和阴极相
3.5 导电、传感功能 似孔结构的高能量密度碳化硅电容器。结果显示,
导电和高性能传感功能材料需要承受拉伸、弯 BC 基电容器在 0~4.2 V 电位范围内,当功率密度为
曲或压缩变形,并可根据电阻或电容的变化将其转 210 W/kg 时具有 124 W·h/kg 的高能量密度;当能量
换为可识别的电信号进而实现监测功能。BC 具有结 密度为 22 W·h/kg 时具有 15500 W/kg 的功率密度,
构高度均一、原位成型能力强、保水能力强和拉伸 且在 2000 次循环后电容量保持率为 99.6%。依托基
强度高等特点,是设计柔性电极的理想支撑支架。 因工程对 BC 合成菌进行改造,以获得具有天然传
JAKMUANGPAK 等 [58] 用氨基硅烷和氧化锌纳米粒 感作用的纳米纤维,逐渐成为 BC 基导电材料的发
子浸渍 BC 薄膜,将湿膜直接附着在氧化铟锡玻璃 展趋势。 RAHUL 等 [65] 通过基因工程 法改造 K.
基板上缓慢干燥,在不使用任何导电黏合剂的情况 xylinus 菌株,合成的 BC 结晶指数达到 97.5%,并
下制得 BC 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其在 5 Hz 的压 显示出显著的压电效应(5.0~20.0 pC/N)。随着现代
缩频率下产生的最大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为 技术发展,被称为“下一代智能手机”的可穿戴设
2
57.6 V 和 5.78 μA,最大功率密度为 42 mW/m 。 备成为新的发展方向。BC 的可再生性、无毒性、生
12
普通纤维电阻率可达 1.0×10 Ω·m,电传导过 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优异力学性能,将在可
程中元件的电阻值过大会导致电量过度损耗,且会 穿戴设备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应用潜力。
发热导致元件破坏。因此,需要减小电器元件阻值,
从而提高 BC 基导电材料的导电率。WANG 等 [59] 用 4 结束语与展望
TEMPO 氧化处理 BC 制得复合膜。结果显示,氧化
中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处理后的 BC 膜相较于原 BC 膜的 ζ-电位从–13 mV 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强化,迫切需要大力
–3
减小到–45 mV,电导率从 2.5×10 S/m 提高到 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
–3
–1
2
1.0×10 S/m,表面电荷密度从–0.4×10 C/m 减小 级。BC 作为一种绿色纤维材料,具有高透气、高持
2
–3
到–6×10 C/m 。WU 等 [60] 将 BC 分别浸泡在氧化碳 水、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在抗菌、
纳米管和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制得的碳纳米管水溶 防紫外线、防辐射、防静电、拒水拒油、导电和高
液中,制备了具有双纤维基质结构的复合材料。结 性能传感等功能材料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果显示,复合材料电导率为 5.9×10 S/m,比电容为 受制于高成本、低产量及技术转化相互脱节等
77.5 F/g,能量密度为 22.5 W·h/kg,功率密度为
因素,与欧美、日本等国相比,中国 BC 材料及其
873 W/g,且在 15000 次充电/放电循环后导电性仍
功能材料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尚未实现大规模
保持在 98%以上。
生产及应用产业化。在未来尚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BC 的高孔隙率能够增强电解质的吸收和移动;
(1)针对高成本、低产量问题,应进一步加强
超强吸水性和强湿膜力学性能有利于电解质中离子
基础研究,明晰 BC 合成代谢机理,指导高产高效
运动,使其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同时,BC 的均匀孔
菌株改造;同时,加大经济型培养基、发酵工艺及
隙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电荷传输和离子扩散行为。 装备研发,强化生产效率,实现 BC 大规模成膜和
ROH 等 [61] 制备出 BC 基聚乙烯复合膜并作为铅酸电 成型。
池系统隔膜。结果表明,隔膜的导电率为 4.96× (2)充分发挥中国现有世界规模最大、产业链
–1
10 S/m,在 0.1 A 下充电 15 s 情况下,电池系统的 最为完整和独立的纺织工业体系,研发纤维原生及
放电容量为 0.96 A·h。TAN 等 [62] 制备出聚苯胺/原始
异生调控技术,制备出更多具有差异化结构与性能
石墨烯-BC 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由 的 BC 基功能纺织材料,进一步设计出能够进行各
2
2
0.5 A/m 增加到 1.1 A/m 时,复合材料的面电容从 类识别、传感技术和云服务等功能 BC 基智能可穿
2
2
2
3.65 F/cm 降低到 2.65 mF/cm ;在 0.2 A/m 的电流
戴设备。挖掘其高值化潜力,拓展其在高新技术材
密度下,5000 次循环后,面电容保持在 92.1%,且 料领域中的应用。
复合材料可弯曲成不同形状并保持不断裂。LI 等 [63]
制备出氮、磷、硫共掺杂热解 BC 纳米纤维的电容 参考文献:
器。结果显示,在 1.0 A/g 的恒电流充放电下,BC [1] TAVAKOLIAN M, JAFARI S M, THEO G M. A review on
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 255 A/g,能量密度为 8.48 surface-functionalized cellulosic nanostructures as biocompat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