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精细化工》2021年第5期
P. 31

第 5 期                       王   宁,等:  油溶性聚合物在稠油降黏中的研究进展                                  ·885·


                                                               基侧链的长度与支链的存在很难兼顾,若采取异构
                                                               型的烷基长链,则烷基侧链的主链不会很长,甚至
                                                               有可能达不到与蜡质的平均碳数相匹配的程度。较
                                                               可行的方法是在降黏剂中引入一些不同长度的混合
                                                               链,模拟蜡质的链长比例与分布。另外,由于不同
                                                               稠油的蜡质平均碳数分布可能不同,混合链的引入
                 Ⅴ、Ⅵ对胜利油田稠油的降黏率分别达到
                                                               还可提高降黏剂的适用范围,使之针对不同的稠油
            52.38%、74.30%。在相同条件下,烷基侧链越长,                       均有良好的降黏效果。但混合链的加入会导致单体数
            对该胜利油田的稠油降黏效果越好。刘佳伟等                      [32] 以
                                                               量增多,提高降黏剂的合成难度。
            马来酸酐与十二醇(或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
                                                               2.2.3   极性及表面活性基团的调控
            进行反应合成聚马来酸双十二(或十四、十六、十八)                                       [36]
                                                                   陈宁宁等       以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
            酯,并对其降黏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聚马来                             酐 3 种单体为原料,合成 1 种三元共聚物作为油溶
            酸双十八酯的降黏效果最好。两者均得到相同的结                             性降黏剂,在 50  ℃下,降黏剂加量占稠油质量的
            论:烷基侧链越长,降黏剂的降黏效果越好。但是                             10%时,降黏率达到 79.4%。而在上述 3 种单体中
            王一雯    [33] 在对聚丙烯酸十四醇酯、聚丙烯酸十六醇                     加入丙烯酰胺合成的四元聚合物在相同条件下降黏
            酯、聚甲基丙烯酸十四醇酯、聚甲基丙烯酸十六醇                             率达到 87.6%。可以看到,在聚合物中引入丙烯酰
            酯的降黏效果进行测定时,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胺等极性基团,能够提高降黏效果。极性基团的存
            实验发现,当烷基侧链碳数为 14 时,降黏效果最好。                         在有助于降黏剂通过氢键与沥青质结合,提高沥青
            产生上述 2 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稠油的组分                           质的分散性,避免沥青质的进一步团聚。目前,最
            不同,烷基侧链在降黏剂分子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常用的极性分子单体是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宋林
            防止拆散的沥青质重新聚集和改善蜡晶析出的晶体                             花、张聚和方振华等         [37-39] 均通过向聚合物分子中引
            结构,而不同稠油中蜡质的平均碳数分布不同,只                             入丙烯酰胺来增加聚合物的极性,提高降黏率。但
            有当烷基侧链的长度与蜡质的平均碳数分布相当,                             也有人采用一些新的极性基团,刘旭超等                   [40] 尝试用
            才能起到最好的降黏效果。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作为极性分子单体,以
                 QUAN 等  [34] 以邻苯二甲酸酐和不同碳链长度的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将其与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为原料,合成了 1 种具有                           苯乙烯反应得到 1 种三元共聚物,并对该聚合物的
            不同碳链长度的超支化聚酯作为降黏剂。通过分析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降黏剂加量等条件进行探究。
            引入混合链和单一长度支链的降黏效果,发现在降                             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 80 ℃,反应时间为 4 h,
            黏剂分子中引入混合链相比于引入单一长度的碳链                             降黏剂加量为稠油质量的 0.1%时,对渤海稠油的降
            降黏效果要好。XRD 结果也表明,与饱和烃碳链长                           黏率为 59.25%,将其与表面活性剂 OP-10 复配后
            度相匹配的混合链能够更好地嵌入蜡晶内部,改善                             降黏率可达 82.18%。不同于丙烯酰胺类衍生物,
            蜡质结晶结构。对比加降黏剂前后的沥青质和胶质                             陈小凯   [41]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为极性分子单
            的 SEM 图,可以发现,加入降黏剂后沥青质和胶质                          体,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将其与丙烯酸十八
            的表面更加光滑,聚集体的尺寸减小。周淑飞等                       [35]   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合成 1 种三元聚合物。结
            则探究了降黏剂烷基侧链上支链的存在对降黏效果                             果表明,在 50  ℃下,降黏剂加量为 500 mg/L 时,
            的影响,并以丙烯酸异十六酯、苯乙烯及马来酸酐                             该三元聚合物对稠油的降黏率高达 90%。
            为单体,合成了 1 种支状结构的油溶性降黏剂。并                               极性分子单体在聚合物中所占比例一般不高,
            通过对比正构型聚合物的降黏率与异构型聚合物的                             尤其是以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作为极性分子单体
            降黏率,发现后者的降黏效果要优于前者。可能是                             时,其在聚合物分子中所占的比例要低于烷基长链
            由于异构型聚合物含有较多的非极性烷基侧链,油                             和芳香环,可能主要有以下 2 个原因:一是极性基
            溶性效果较好,降黏剂能更好地分散在稠油中。除                             团的比例不宜太大,极性基团比例过大会增强聚合
            此之外,异构型聚合物解决了降黏剂使用范围单一                             物的极性,降低溶解度;二是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
            的问题,经验证其对多种稠油的降黏效果良好。                              均为水溶性,而聚合反应多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降黏剂分子的烷基侧链并                          以甲苯、二甲苯等为溶剂,极性分子单体在有机溶
            非越长越好,而是应与稠油中蜡质的平均碳原子数                             剂中溶解度不高。
            相匹配。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烷基侧链的支链或                                 除了在分子中引入极性基团外,还可以在聚合
            是引入一些混合链,有助于降黏效果的提高。但烷                             物分子骨架上引入带有表面活性的基团或对骨架侧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