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精细化工》2022年第6期
P. 126

·1192·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9 卷

            1.3   催化剂表征                                        1.5   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评价
                 XRD 测试:采用 Cu 靶 K α 射线源,管电压 40 kV,                 催化剂的稳定实验在内径 8 mm、长度为 300 mm
            管电流 40 mA,扫描范围 2θ = 0°~80°。N 2 吸附-脱附               的 U 型石英反应管中进行,催化剂填装量为 0.4 g,
            测试:在自动物理吸附仪上进行(77 K、N 2 吸附),                       反应条件为 H 2/CO 2 体积流量比为 2∶1,反应温度为
            由脱附数据求得 BET 比表面积,由等温吸附曲线得                          400  ℃,质量空速(WSHV)为 6000 mL/(g·h)进入
            到孔结构。TEM 测试: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上拍照,                           反应器进行反应。反应前,催化剂先在 H 2 气氛下
            测试条件为 200 kV,室温。EDS 测试:采用透射电子                      700  ℃还原 1 h 以除去表面的氧化层,降至室温后
            显微镜的外加 EDS 能谱进行元素分析。SEM 测试:                        切换为反应气,之后升至 400  ℃进行 720 min 反应,
            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电压为 10 kV。                         观察反应稳定性。
            ICP 测试:高频发生器(RF)功率 1.0 kW,等离子
            气体流量 15.0 L/min,辅助气体流量 1.50 L/min,雾                2   结果与讨论
            化器流量 0.60 L/min。Mo 分析波长 202.032 nm,Ni
                                                               2.1   催化剂表征
            分析波长 231.604 nm。
                                                               2.1.1  XRD 分析
            1.4   催化剂反应性能的评价
                                                                   通过负载活性金属 Ni 以及改变 AMT/HMT 物
                 CO 2 微型加氢反应器为一根内径 8 mm、长度为
                                                               质的量比,制备了 3 种催化剂,进一步分析了催化
            300 mm 的 U 型石英反应管,使用前无需进行预硫
                                                               剂的物相组成,进行了 XRD 表征,结果如图 2 所示。
            化。分别称取 0.4 g 20~40 目的 MCAS、MNCAS-8
            及 MNCAS-10 催化剂,将其装入到反应管的加热段
            中,在 700  ℃下,通入 H 2 活化催化剂 1 h。然后进
            行升温反应,调节 H 2 /CO 2 体积流量比为 2∶1,随
            后降温至 300  ℃,以 5  ℃/min 的速率阶梯升温至
            600  ℃。每次取样间隔 50  ℃,产物脱除水蒸气后,
            气体经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物 CO 2 的转
            化率和产物 CO、CH 4 的选择性来评价催化剂的性
            能,并与 NA 进行比较。具体的计算按式(1)~(3)
            进行,反应体系流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a—MNCAS-10;b—MNCAS-8;c—MCAS 催化剂
                                                                         图 2  3 种催化剂的 XRD 谱图
                                                                       Fig. 2    XRD patterns of three catalysts

                                                                   由图 2 可以发现,对于 MCAS 催化剂,谱图中
                                                               出现了 β-Mo 2 C(JCPDS No. 35-0787)的典型特征
                                                               峰,2θ=34.4°、37.9°、39.4°、52.1°、61.6°、
                                                               69.6°和 74.7°处的特征衍射峰归属于(100)、(002)、
                                                               (101)、(102)、(110)、(103)和(200)晶面。此外,谱
                                                               图中并未出现 MoO 2 或者 MoN 的衍射峰,这说明在

                       图 1  CO 2 加氢反应流程示意图                     制备的 MCAS 催化剂中形成了纯度很好的 β-Mo 2 C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 2  hydrogenation unit   晶相,并且分散均匀。在 MNCAS-8 和 MNCAS-10

                             c      c                         中,2θ=23.2°、30.2°、40.8°、43.1°、45.4°、51.6°、
                      X  / %   CO 2 ,in  CO 2 ,out    100    (1)   59.6°、62.7°和 72.7°处均出现了 Ni 3 Mo 3 N(JCPDS No.
                                 c
                                 CO,in                         49-1366)的典型特征峰。这可能是由于 Ni 助剂的
                                   2
                                 c
                      S 1 / %   CO,out     100      (2)      加入加剧了六次甲基四胺的热分解速率,导致最终
                             c CO 2 ,in   c CO 2 ,out         样品中含碳量不足,钼物种无法完全炭化,生成了
                                c
                      S 2  /%   CH 4 ,out    100    (3)      Ni 3 Mo 3 N。MNCAS-8 在 2θ=31.9°、35.9°、48.7°
                             c CO 2 ,in   c CO 2 ,out         处出现了 MoN 的特征衍射峰。而 MNCAS-10 在
            式中:c in 和 c out 分别为反应器进口和出口气体的浓                    2θ=37.9°和 39.4°处开始出现了 β-Mo 2 C 的部分衍射
            度,mol/L;X 为 CO 2 的转化率,%;S 1 和 S 2 分别为              峰,表明部分钼物种得到了进一步炭化,进而也验
            CO 和 CH 4 的选择性,%。                                  证了碳源不足的猜测。一些实验室在合成负载型催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