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精细化工》2022年第6期
P. 127
第 6 期 吴 勇,等: Ni 改性 Mo 2 C/γ-Al 2 O 3 催化剂在逆水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1193·
化剂的过程中生成了 Co 3 Mo 3 N 和 Ni 3 Mo 3 N 这种新 MNCAS-8 和 MNCAS-10 的吸附量增多存在于 p/p 0 >
的物相 [26,28] 。 0.7 的高压区,说明催化剂的孔道多以大介孔的形式
2.1.2 BET 分析 存在。MCAS 催化剂在 p/p 0 = 0.45 处就开始出现滞
为了进一步分析催化剂的性质,通过 BET 对其 后环,N 2 吸附更多集中在 p/p 0 = 0.5~0.8 区域内,表
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1 和图 3。 明 MCAS 催化剂的孔道多以相对小的介孔存在。此
时,N 2 分子以多层吸附的形式存在于样品的内部,
表 1 催化剂的孔参数 而两种催化剂的孔径分布的范围也进一步验证了吸
Table 1 Pore properties of catalysts
附曲线的结果。
比表面积/ 孔容/ 平均 最可几
样品 2 3
(m /g) (cm /g) 孔径/nm 孔径/nm
NA 217.72 0.43 7.90 38.22
MCAS 98.46 0.17 6.80 4.74
MNCAS-8 77.77 0.54 27.78 38.76
MNCAS-10 86.49 0.51 23.58 31.62
图 4 3 种催化剂的等温吸附曲线和孔径分布
Fig. 4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and pore distribution
of three catalysts
2.1.3 TEM 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催化剂的微观形貌,采用 TEM
图 3 3 种催化剂的最可几孔径 对 MCAS、MNCAS-8 和 MNCAS-10 3 种催化剂进
Fig. 3 The most probable aperture of three catalysts 行测试,结果如图 5 所示。
由表 1 可见,MCAS 催化剂在 Ni 改性后,催化
2
剂的比表面积下降到了 77.77 和 86.49 m /g。结合
XRD 分析结果,这可能是由 Ni 嵌入 Mo 2 C 的结构
中和镍-钼双金属氮化物的形成所导致的。这一变化
与 CHENG 等 [29] 的研究结果一致,Ni 作为结构促进
剂存在于 Mo 2 C 的晶格中。当 Ni/Mo 原子比>0.2 时,
比表面积减少,可能是 Ni/Mo 原子比增加,发生了
更多的相分离。
由图 3 可以看出,3 种催化剂均为介孔结构。
其中,MCAS 的最可几孔径大约为 4.74 nm。然而,
Ni 改性后,MNCAS-8 和 MNCAS-10 的最可几孔径
变为 38.76 和 31.62 nm。Ni 的加入导致六次甲基四
胺分解产生的有机碳源不足,导致 MNCAS 催化剂
未完全炭化,生成了 Ni 3 Mo 3 N 这种新的物相 [25] ,并
没有完全占据载体的孔道,使得 MNCAS 催化剂呈
现出较大的介孔孔道。而 MNCAS-10 比 MNCAS-8 a—MCAS;c—MNCAS-8;e—MNCAS-10;b—MCAS 的 HRTEM
有更多的碳源,因而孔径介于两种催化剂之间。 图;d—MNCAS-8 的 HRTEM 图;f—MNCAS-10 的 HRTEM 图
MCAS、MNCAS-8 和 MNCAS-10 催化剂的等 图 5 催化剂的 TEM 图
Fig. 5 TEM images of catalysts
温吸附曲线和孔分布见图 4。由图 4 可知,3 种催化
剂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属于第Ⅳ类型 [30] ,在低相对压 由图 5 可以看出,负载 Ni 前后的 3 种催化剂整
力(p/p 0 )区呈现缓慢的上升,在 p/p 0 = 0.5 处开始 体的形貌不同,未负载 Ni 时,出现大面积的聚集现
以较快的趋势上升。观察滞后环的形状可以看出, 象,负载 Ni 后,较好地改善了团聚的现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