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精细化工》2023年第6期
P. 180

·1330·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40 卷

                     表 3  25  ℃下的等温吸附模型参数                      2.2.4   双组分连续吸附实验
                 Table 3    Adsorption model parameters at 25  ℃   进一步探讨了 AP 和 PE 双组分共混体系在连续
                 模型         参数        AP           PE          吸附中的竞争吸附过程,结果如图 7 所示。
                              2
               Langmuir      R       0.9785       0.9810
                            K L      0.0059       0.0056
                             q m     389.39       186.70
                              2
               Freundlich    R       0.9780       0.9836
                             K F     24.411       19.613
                             n       2.5340       3.3228
                 注:参数的单位与公式(6)、(7)相同。

                 为了探究吸附过程中 AP 和 PE 之间的竞争吸附
            作用,进一步做了双组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如图
            5b 所示。由图 5b 可知,与单组分时相同,AP 的吸
            附量明显高于 PE,而相较于单组分时,AP 和 PE                         图 7  AP 和 PE 双组分共混体系在连续吸附中的穿透曲线
                                                               Fig. 7    Tow component breakthrough curves of AP and PE
            的吸附量均大大降低,这说明 AP/PE 之间存在着竞
            争吸附作用,HCCM 对 AP 的作用力更强,AP 占据                           由图 7 可以看出,PE 较 AP 先穿透,穿透曲线
            了更多的活性吸附位点。AP 吸附量的增长趋势也明                           出现“roll up”效应,这是因为 AP 和 PE 之间存在
            显高于 PE,这一现象也说明了 HCCM 对 AP 的作用                      竞争吸附,而 AP 在 HCCM 上的作用力更强,AP
            力更强。吸附过程中,竞争随着吸附质浓度的增加                             的选择性更高,已吸附的 PE 被 AP 所取代,造成了
            而趋于明显。因为材料中活性吸附位点达到一定饱                             PE 出口浓度大于入口浓度的现象。PE 开始穿透的体
            和度后,更能表现出对不同底物的亲和力差异。由                             积为 110 mL,而 AP 开始穿透的体积为 200 mL,穿
            图 5b 还可看出,当底物初始质量浓度为 2000 mg/L                     透间隔时间较长,说明该材料能够较好地吸附分离
            时,AP 平衡吸附量为 195.69 mg/g,PE 平衡吸附量                   AP 和 PE。根据式(2)可求得双组分连续竞争吸附
            为 70.15 mg/g。                                      条件下,AP 的平衡吸附量为 257.0 mg/g,而 PE 的
            2.2.3   循环使用性                                      平衡吸附量为 65.4 mg/g。再用平衡吸附量和公式
                 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吸附剂需要有良好的循环                          (3)计算可得分离因子为 3.93。双组分连续吸附实
            再生性能,即经多次吸/脱附其性能不发生改变。以                            验中,AP 的平衡吸附量高于 PE 的平衡吸附量,是
            乙醇为洗脱剂对材料的可再生性进行了测试,结果                             由于连续吸附下底物浓度始终为初始浓度,而间歇
            见图 6。                                              吸附下随着吸附的进行,底物浓度降低,所以连续
                 由图 6 可见,HCCM 对 AP 的平衡吸附量保持                    吸附下传质推动力高于间歇吸附,从而导致 AP 吸
            在 195 mg/g 左右,对 PE 的平衡吸附量保持在 70 mg/g               附量偏大,竞争吸附现象明显。
            左右。即在循环使用 5 次后,HCCM 对两种底物的
            吸附性能无明显下降,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说                             3   结论
            明 HCCM 多孔微球的再生能力和高效的吸附性能
            良好,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29] 。                    本文合成了一种由大量的糖单元和富苯基单元
                                                               交织形成的具有多级孔结构的生物质基聚合微球。
                                                               用 N 2 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分析了引入苄基化 -环糊
                                                               精前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引入苄基化 -环糊精
                                                                                                   2
                                                               后,材料的比表面积从 ACM 的 34.79 m /g 增大到
                                                                       2
                                                               471.20 m /g,平均孔径大大降低,表明引入苄基化
                                                               -环糊精对材料的孔隙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单组分
                                                               动力学实验表明,HCCM 吸附剂对 AP 和 PE 的吸附
                                                               都可快速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
                                                               型,说明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单组分等温吸附
                                                               实验结果表明,Freundlich 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单组分

                                                               等温吸附曲线,证明吸附过程是不均匀吸附。在双
                        图 6   吸附剂的循环使用性
                    Fig. 6    Recycling usability of adsorbents   组分连续吸附实验中,计算 AP/PE 分离因子为 3.93,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