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1811
P. 110

·1896·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5 卷

                 由图 3 可见,当磷/镍物质的量比较低时,催化                       80~90 nm 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呈现堆叠结
            剂结构不够规整,没有形成典型的球状结构;磷/镍                            构,形成大小不一的堆积孔。在高倍率透射电镜下可
            物质的量比较高时,催化剂表面团聚严重且附着大量                            以观察到(图 4c),Ni-P 颗粒向外延伸的方向约有 2 nm
            杂质。在磷/镍物质的量比为 3 时,催化剂的结晶状态                         厚的浅灰色边界层,这是由于催化剂接触了空气导致
            最好,Ni-P 由大量的球形颗粒密集堆积而成,形成大                         粒子表面形成了薄氧化层,此现象与 Sawhill               [18] 等观
            小不一的堆积孔,使得催化剂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察到的结果相吻合。通过测量得到 Ni-P 催化剂的晶
            2.1.3  TEM                                         格间距,0.19 nm 的间距对应于磷化镍的(PDF#210)
                 不同倍率下 Ni-P 催化剂(磷/镍物质的量比为 3)                   晶面,0.22 nm 的间距对应于磷化镍的(PDF#400)
            的 TEM 图见图 4。由图 4a、b 可见,Ni-P 催化剂由                   晶面  [19] ,此结论与 XRD 的测试结果一致。














                                            图 4   不同倍率下 Ni-P 催化剂的 TEM 图
                                    Fig. 4    TEM images of Ni-P catalyst at different magnifications

            2.1.4  N 2 吸附-脱附                                       图 5 中催化剂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属于第Ⅳ类
                 表 1 是 5 组不同磷/镍物质的量比 Ni-P 催化剂                  型,带有明显的 H3 型回滞环,为介孔材料,其孔
            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数据,图 5 为磷/镍物质的                          道多为堆积型孔       [20] ,该测试结果与 TEM 中观察到
            量比分别为 2、3、4 下的 N 2 吸附-脱附等温曲线。                      的现象相吻合。孔道的形成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
            在磷/镍物质的量比为 3 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                          积,大大促进了原料的吸附、反应以及产物的脱附
                                                3
                                   2
            容最大,分别为 20.542 m /g、0.1403 m /g。                   过程,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2.1.5  H 2 -TPR
                表 1  Ni-P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数据                         图 6 为 Ni-P 催化剂(磷/镍物质的量比为 3)
            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pore size data
                    of Ni-P catalysts                          的 H 2 -TPR 曲线。由图 6 可知,在 318 ℃处出现了
                                2
                                            3
              n(P)/n(Ni)   比表面积/(m /g)   孔容/(m /g)   孔径/nm     明显的 H 2 消耗峰,这是催化剂前驱体镍的次磷酸
                 1         8.088        0.0247      3.29       盐还原成为 Ni-P 产生的 H 2 消耗峰         [21] ,而 418 ℃处
                 2         18.301       0.1211      3.48       出现的峰为少量 NiO 被还原的峰。H 2 -TPR 的结果
                 3         20.542       0.1403     16.05       表明,本文制备的 Ni-P 催化剂活化温度较传统程
                 4         11.365       0.0660     24.79       序升温还原法制备的 Ni-P 催化剂活化温度至少低
                 5         6.758        0.0404     28.64       200 ℃ [22] ,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

                                                               制备难度。
















            图 5   不同磷/镍物质的量比 Ni-P 催化剂的 N 2 吸附-脱附

                 等温曲线
            Fig. 5  N 2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Ni-P catalysts with   图 6  Ni-P 催化剂的 H 2 -TPR 曲线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phosphorus to nickel      Fig. 6  H 2 -TPR graph of Ni-P catalyst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