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201812
P. 125
第 12 期 宋有信,等: 苯酐改性聚氨酯基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2093·
1
将 TPA-1000 和 PEG-2000 加入到装有电动搅拌 内,采样点数为 32,分辨率为 2 cm 的条件下对电
器的 250 mL 三口烧瓶中,并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 解质膜进行衰减全反射红外测试。
60 ℃。将计量的 IPDI 加入到烧瓶中,并将反应混 1.5.2 力学性能测试
合物升温到 90 ℃反应 3 h。然后将计量的 DEG、T-9 将干燥好的电解质膜裁切成 4 mm×25 mm 的哑
和 T-12 加入到烧瓶中并剧烈搅拌再反应 1 h,直到 铃 状,采 用拉 力机进 行测 试。在 拉伸 速度 为
反应混合物变黏稠。最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预热 100 mm/min 的测试条件下,重复 3 次并取平均值。
模具中,在 100 ℃继续聚合 24 h,所得聚氨酯弹性 1.5.3 DSC 测试
体用于测试。根据加入 TPA-1000 和 PEG-2000 质量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范围为80~180 ℃,
比不同,分别记为 TPU1、TPU2、TPU3、TPU4、 在氮气保护下以 20 ℃/min 的升温速度升温到
TPU5。 180 ℃ ,保温 4 min 后用液氮以 160 ℃/min 的速率
1.3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的制备 快速降温至80 ℃。保温 2 min 后再以 20 ℃/min
取适量 TPU1~5 溶于 Ac 中,将占体系质量 20% 的升温速率进行扫描并记录曲线。
的 LiTFSI 溶解其中,搅拌充分后倒入聚四氟乙烯板 1.5.4 TG 测试
上,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6 h,然后在 80 ℃真空烘箱 采用热分析仪,在 N 2 环境下,参数设置为:升
中干燥 24 h。待膜干燥完全后将其揭下,放在手套 温范围 20~600 ℃,以升温速率 20 ℃/min 对电解
箱里备用。即得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分别记 SPE1、 质进行热稳定测定。
SPE2、SPE3、SPE4、SPE5。 1.5.5 离子电导率测试
1.4 测试电池的制备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运用交流阻抗法对电解质
1.4.1 离子电导率及电化学窗口测试电池的制备 的离子电导率进行考察。将 SPE 夹在不锈钢阻隔电
将干燥的 SPE 裁成半径为 8 mm 的圆片,测试 极(SS,直径 16 mm)之间并装配在 CR2032 纽扣
离子电导率,按照负极壳、钢片、SPE、钢片、弹 电池中,测试时施加的扰动电压振幅为 5 mV,测量
片、正极壳的顺序组装电池;测试电化学窗口,按 温度范围为 25~100 ℃,测试时的频率范围在 0.01~
照负极壳、锂片、SPE、钢片、弹片、正极壳的顺 100000 Hz。离子电导率(σ,S/cm)通过以下公式
序组装电池。 计算得到:
1.4.2 固态电池的制备 = L
按照 m(磷酸铁锂)∶m(粘结剂)∶m(导电 RS (1)
炭黑)=70∶15∶15 于研钵中研磨均匀后倒在铝箔 式中:L 为 SPE 的厚度(由游标卡尺测得),cm;
2
上,用 125 μm 的刮刀切出均匀的正极膜,将制得的 R 为 SPE 的电阻,Ω;S 为 SPE 的面积,cm 。
正极膜先在 60 ℃烘箱中干燥,再放入到 80 ℃真空 1.5.6 电化学窗口测试
烘箱中干燥,待干燥完全后取出,裁成半径为 5 mm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运行线性伏安扫描法,参
的圆片,称重,放入手套箱中备用。然后按照负极 数设置为:扫描电位区间 2~6 V,扫描速度 0.01 V/s。
壳、锂片、SPE、正极片、钢片、弹片、正极壳的 将电解质按照锂片/电解质膜/钢片的顺序制成扣式
顺序组装电池。 模型电池来测试。
1.5 性能测试 1.5.7 首次充放电测试
1.5.1 FTIR 测试 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固态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容
1
采用红外光谱仪,在 4000~600 cm 的波数范围 量进行测试,测试电压区间为 2.2~4.0 V,电流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