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1809
P. 111

第 9 期                    陈福山,等: VO@g-C 3 N 4 -T 高效可见光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                          ·1537·


            (S-4700Ⅱ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套)对样品进行 EDS                        表 1  g-C 3 N 4 、VO/g-C 3 N 4 及 VO@g-C 3 N 4 -T 的比表面积、
            测试;采用 Optima-8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                          孔容及孔径
            射光谱仪(美国 Perkin-Elmer 公司)对样品进行元                     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g-C 3 N 4 ,VO/g-C 3 N 4  and VO@g-C 3 N 4 -T
            素含量分析;采用 TRACE1310-TSQ8000Evo 气相色
                                                                                  2
                                                                              a
                                                                                                      c
                                                                                             3
                                                                             S BET/(m /g)  Vp/(cm /g)   D p/nm
                                                                                         b
            谱-质谱联用仪(美国 Thermo Fisher 公司)对产物
                                                                g-C 3N 4       37.8       0.223       34.5
            成分进行定性检测;采用 6890N 气相色谱仪(美国
                                                                VO/g-C 3N 4    37.2       0.205       24.8
            Agilent 公司,进样口温度 250 ℃,FID 温度 300 ℃,
                                                                VO@g-C 3N 4-T  76.1       0.597       31.7
            色谱柱 HP-5)对产物成分进行定量检测。
                                                                   a:BET 法比表面积,b:BJH 法脱附测定的孔容,c:BJH
                                                               法脱附测定的平均孔径。
            2   结果与讨论
                                                               2.1.2  XRD 分析
            2.1   表征结果
                                                                   图 2 为样品 g-C 3N 4、VO/g-C 3N 4 及 VO@g-C 3N 4-T
            2.1.1  BET 分析
                                                               (10.0% V)的 XRD 图谱。3 个样品的 XRD 图中均
                 图 1 为 g-C 3 N 4 、VO/g-C 3 N 4 和 VO@g-C 3 N 4 -T
                                                               有两个特征峰,分别位于 2θ 为 13.1°和 27.2°处,对
            (10.0% V)的 N 2 吸附-脱附等温线。由图 1 可知,
                                                               应 g-C 3 N 4 (JCPDS 87-1526)卡片中的(002)和(100)
            上述 3 个样品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属于Ⅳ类型,表明                          晶面。其中,27.2°处的衍射峰最强,为芳香物层间
            3 种样品均具有介孔结构。等温线为 H3 回滞环,说
                                                               堆积特征峰,对应层间距 d = 0.33 nm,说明 g-C 3 N 4
            明 3 种样品可能均是层状结构的聚集体,这种类型的                          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13.1°处的衍射峰是缩聚
            回滞环是片状颗粒的非刚性聚集体的典型特征                     [16-17] 。  碳氮环(melon)类物质的特征峰,对应均三嗪结构
            表 1 是样品 g-C 3 N 4 、VO/g-C 3 N 4 及 VO@g-C 3 N 4 -T 的  中氮孔间距(d=0.67 nm),是结构中存在较小倾斜
            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的测试结果。样品 g-C 3 N 4 、                     角引起的 。样品 VO@g-C 3 N 4 -T 只有 27.2°处的衍
                                                                       [8]
            VO/g-C 3 N 4 及 VO@g-C 3 N 4 -T 的比表面积(S BET )分别     射峰,且衍射峰的强度明显减弱,无定型程度增加。
                                2
            为 37.8、37.2 和 76.1 m /g。可以看出,VO@g-C 3 N 4 -T       主要是由于样品被剥离后,芳香物层间堆积程度变
            的 S BET 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大块的 g-C 3N 4 通过甲                弱,大块厚的 g-C 3N 4 被剥离成纳米薄片          [13] ,这和 BET
            醇水溶液超声剥离成纳米薄层 g-C 3 N 4 所致            [13] 。具有     测试结果基本吻合。VO@g-C 3N 4-T 在 13.1°处的衍射
            大的比表面积对光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其既有利                             峰消失,主要是由于被液相剥离后 g-C 3N 4 的(100)
            于光的捕获,也有利于对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和传                             晶面被破坏,结构缺陷形成引起的               [20] 。VO/g-C 3 N 4 和
            输 [13,18-19] 。由表 1 可知,VO@g-C 3 N 4 -T 的孔容(Vp )     VO@g-C 3 N 4 -T 样品均未出现明显的钒的衍射峰,主
                       3                    3
            是 0.597 cm /g,比 g-C 3 N 4  (0.223 cm /g)、VO/g-C 3 N 4  要是由于钒化合物和 g-C 3 N 4 较强的络合作用,没有
                      3
            (0.205 cm /g)高约 3 倍。这可能是由于 g-C 3 N 4 剥             晶体状钒氧化物生成,说明钒化合物在 g-C 3 N 4 表面
            离后,纳米薄碎片堆积所造成。VO@g-C 3 N 4 -T 的平                   得到了高度的分散        [12] 。
            均孔径(D p )比 g-C 3 N 4 小,这主要是剥离后薄片堆
            积形成较多的小孔所致。
















                                                               图 2   (A)g-C 3 N 4 、 (B)VO/g-C 3 N 4 和 (C) VO@g-C 3 N 4 -T
                                                                     XRD 谱图

                                                               Fig. 2    XRD patterns of (A) g-C 3 N 4 , (B)VO/g-C 3 N 4  and (C)
            图 1  (A) g-C 3 N 4 、(B) VO/g-C 3 N 4 和(C) VO@g-C 3 N 4 -T 的  VO@g-C 3 N 4 -T

                  N 2 吸附-脱附等温线                                 2.1.3  FTIR 分析
            Fig. 1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of (A)
                   g-C 3 N 4 ,(B) VO/g-C 3 N 4  and (C) VO@g-C 3 N 4 -T   图 3 为 g-C 3 N 4 和 VO@g-C 3 N 4 -T(10.0% V)的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