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201903
P. 151

第 3 期                      王   东,等:  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497·


            C==CH),4.57 (s,1H,ArH),4.50 (s,1H,ArH),            (m,2H,OCH 2 ),1.97 (s,2H,CH 2 ),1.19 (t,J =
                                                                                                +
            4.36 (s,1H,ArH),4.02 (s,2H,OCH 2 ),2.70 (s,        11.1 Hz,3H,CH 3 )。ESI-MS  [M+H] ,m/Z:实测
            1H,CH),2.46 (d,J= 13.5 Hz,3H,CH 3 ),1.91~1.84      值(计算值):372.0484(371)。
            (m,3H,SCH 3 ),1.12 (s,4H,CH 2 +CH 2 )。ESI-MS       2.3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
            [M+H] ,m/Z:实测值(计算值):340.28(339)。                       咖啡酰氨基酸乙酯清除 DPPH 自由基的 IC 50 见
                                    –1
                 Ⅲd:IR  (KBr),v/cm :3302  (N—H),1721           表 1。清除 DPPH 自由基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
            (C==O),1197 (C—O)。 HNMR (400 Hz,C 3 D 6 O),        Ⅲa >Ⅲd >Ⅲc >Ⅲb > CA > V C 。各物质间均存在显
            δ:7.40 (d,J = 15.6 Hz,1H,OH),7.40 (d,J = 12.9 Hz,  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咖啡酰氨基酸乙酯
            1H,OH),6.83 (d,J = 8.1 Hz,1H,OH),6.75 (d,          类物质清除 DPPH 自由基的作用强于咖啡酸单体,
            J = 7.6 Hz,1H,NH),6.64 (s,1H,CH==C),6.57           且明显高于常用抗氧化剂 V C 。咖啡酸与不同氨基酸
            (t,J = 14.4 Hz,1H,C==CH),5.01(s,1H,ArH),           反应生成酰胺后清除自由基活性强弱明显不同,表
            4.76 (t,J = 6.6 Hz,1H,ArH),4.70 (s,1H,ArH),        明侧链氨基酸基团对于咖啡酰胺酯类物质的抗氧化
            4.65 (m,J = 28.6 Hz,2H,ArH),4.45 (dd,J = 8.6 Hz,   性影响显著,氨基酸基团对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影
            2H,ArH),4.10 (t,J = 25.7 Hz,1H,CH),3.14~2.89       响的强弱顺序为:缬氨酸>酪氨酸>蛋氨酸>亮氨酸。

                                         表 1    不同合成产物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应
                              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synthetic products on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Ⅲa            Ⅲb            Ⅲc           Ⅲd            CA            V C
                                                                              *
                                                   *
                                     *
              IC 50/(µmol/L)   11.23±0.24    20.86±0.04    19.50±0.04   *  15.62±0.03    27.54±0.06   *  76.21±0.04
                 *P<0.05(与 V C 组比较)。

            2.4    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P<0.05)。各物质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强弱顺序
                 氧化应激是引发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基                          为:Ⅲc >Ⅲd > CA >Ⅲa >Ⅲb > V C 。可知,咖啡酰
            础。当活性氧的产生超过细胞防御系统的能力时,                             氨基酸乙酯类衍生物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均强于常
            氧化应激就会发生。羟基自由基是一种活性氧,通                             用抗氧化剂 V C 。不同咖啡酰氨基酸乙酯类物质清除
            常在体内形成,对生物分子如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羟基自由基能力的不同,与其侧链氨基酸基团有关。
            造成严重损害       [15] 。咖啡酰氨基酸酯衍生物清除羟基                  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自由基的 IC 50 如表 2 所示。除Ⅲc 与Ⅲd 物质之间无                   强弱顺序不一致,说明实验体系不同,对于被测物
            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物质间清除能力差异显著                              质的抗氧化能力反应存在差异性。

                                          表 2    不同合成产物对 OH 自由基的清除效应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synthetic products on the elimination of OH radicals
                                    Ⅲa           Ⅲb           Ⅲc           Ⅲd           CA           V C
                                        *
                                                     *
                                                                                             *
                                                                                *
               IC 50/(mmol/L)    0.35±0.001    0.39±0.002    0.24±0.002   *  0.25±0.001    0.29±0.001    1.62±0.004
                 *P<0.05(与 V C 组比较)。

            2.5    红细胞溶血率测定                                    其他各被测物质间均存在显著性(P<0.05)。表 3 中
                 RBC 是 Draize 眼刺激实验的替代方法之一             [16] 。  各被测样品浓度为 1  mmol/L 时(SDS 质量浓度为
            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漏出量及蛋白变性程                             1.3 g/L),样品溶血率(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SDS
            度来评价化学品对眼组织细胞的损伤,国际上主要                             (74%)>Ⅲb(40%)> CA(1.5%)>Ⅲa、Ⅲc、Ⅲ
            将 RBC 实验用于化妆品产品及原料等化学品的眼                           d、DMSO(<1%)。由溶血率大小推知,咖啡酸与
            刺激性研究。                                             氨基酸乙酯盐酸盐成酰胺后刺激性普遍降低。前人
                 前期研究发现,样品浓度越大,溶血率越高,                          研究发现,亮氨酸可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实
            对红细胞膜的刺激性越强。咖啡酰氨基酸乙酯衍生                             现膜电位去极化,使细胞膜长时间处于受刺激状
            物红细胞溶血率见表 3。被测物质Ⅲc 对红细胞膜的                          态 [17] 。咖啡酰亮氨酸乙酯可能由于亮氨酸基团的存
            刺激性与Ⅲa、溶剂(DMSO)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在,从而对红细胞膜表现出高于咖啡酸单体的刺激性。

                                            表 3    不同化合物作用下的红细胞溶血率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pounds on red blood cell hemolysis rate
                            Ⅲa          Ⅲb          Ⅲc           Ⅲd          CA         DMSO         SDS
                                            *
                                                                                 *
                                 *
                                                                     *
              溶血率/%      0.42±0.004    40±0.074    0.40±0.175 *  0.62±0.142    1.5±0.195    0.84±0.102   *  74±0.048
                 *P<0.05(与 SDS 组比较)。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