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201905
P. 95

第 5 期                      于文文,等:  酿酒酵母工程菌发酵产青蒿酸的工艺优化                                    ·863·


























































            a—蔗糖与半乳糖对青蒿酸产量的交互影响;b—蔗糖与硫酸铵对青蒿酸产量的交互影响;c—蔗糖与磷酸二氢钾对青蒿酸产量的交互
            影响;d—半乳糖与硫酸铵对青蒿酸产量的交互影响;e—半乳糖与磷酸二氢钾对青蒿酸产量的交互影响;f—硫酸铵与磷酸二氢钾对
            青蒿酸产量的交互影响
                                      图 7    各因素之间对青蒿酸产量交互影响的 3D 响应面图
                       Fig. 7    3D response surface plots of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yield of artemisinic acid

                 由图 7 可以看出,每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                        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实际发酵情况。与未经优化
            呈椭圆形,说明二次回归方程存在极大值点,即最                             的初始发酵产量(915.714.3)mg/L 相比,青蒿酸
            佳浓度。对回归方程求解可以得到模型的极值点,                             发酵产量提高了 67.1%。
            即相应响应面的最高点:A=0.182,B=0.043,C=
            0.444, D=0.337,响应值 Y=1528.6 mg/L,即当蔗糖             3   结论
            质量浓度 91.8 g/L,半乳糖质量浓度 10.1 g/L,硫酸
                                                                   本研究以经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可发酵产青蒿
            铵质量浓度 10.3  g/L,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 8.7  g/L
                                                               酸的酿酒酵母工程菌 S. cerevisiae 1211 为发酵菌株,
            时,S. cerevisiae  1211 发酵产青蒿酸量可达 1528.6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温度为 30 ℃,初
            mg/L。                                              始 pH=5.5,最佳发酵碳源为蔗糖,最佳发酵氮源为
                 为了验证该模型的可信度,在优化条件下进                           硫酸铵,最佳半乳糖质量浓度为 12 g/L。通过 Box-
            行 3 组平行的验证实验,其青蒿酸产量分别为                             Behnken  实验,最终确定适合青蒿酸发酵的培养条
            1541.5,1510.9,1536.8 mg/L,平均值为(1529.712.6)        件,即当蔗糖质量浓度 91.8  g/L,具有诱导效应的
            mg/L,与理论预测值 1528.6  mg/L 非常接近,可见                   半乳糖质量浓度 10.1 g/L,硫酸铵质量浓度 10.3 g/L,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